集成电路装置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60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576350.5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提供具有内连线结构的集成电路装置与其形成方法的例子。在一些例子中,方法包括接收工件,其具有内连线结构,且内连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位于第一导电结构旁边;以及层间介电层,位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之间。选择性沉积蚀刻停止层的导电材料于第一导电结构上与第二导电结构上,而不沉积蚀刻停止层的导电材料于层间介电层上;以及移除层间介电层,以形成间隙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之间。

    半导体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50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183266.6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第一介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蚀刻停止层、第一间隔物结构及第二介电结构。第一介电结构位在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导电结构的表面之间。蚀刻停止层覆盖第一导电结构。第一间隔物结构覆盖第一介电结构。第二介电结构覆盖第一间隔物结构和蚀刻停止层。

    集成芯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83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087692.2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提供一种集成芯片。集成芯片包含基板。第一金属线包含第一金属材料,第一金属材料设置于第一层间介电(ILD)层内,第一层间介电层位于基板的上方。混合金属线设置于第一层间介电层内。混合金属线包含一对第一金属区段及第二金属区段,第一金属区段包含第一金属材料,一第二金属区段包含第二金属材料并侧向设置于此对第一金属区段之间。第二金属材料与第一金属材料不同。

    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7268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21816.0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于半导体基板上沉积第一金属层;于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硬遮罩;利用硬遮罩作为蚀刻遮罩图案化第一金属层,以形成第一金属部件;于第一金属部件上与第一金属部件中之间隙,沉积第一介电材料的介电层;对介电层与硬遮罩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移除硬遮罩,因而具有介电层突出于金属部件之上的部分;形成第二介电材料的层间介电层,第二介电材料与第一介电材料不同;以及图案化层间介电层,以形成露出第一金属部件的开口,其受制于第一介电层的突出部分而与第一金属部件自对准。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64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10703.9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上述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方形成第一互连层,第一互连层包括第一导电特征以及第二导电特征;在第一互连层上形成图案化遮罩,图案化遮罩中的一或多个开口覆盖第二导电特征;经由图案化遮罩中的一或多个开口掘入第二导电特征;以及在第一互连层上方形成第二互连层。第二互连层具有与第一导电特征接触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导电特征接触的第二通孔。

    具有气隙的半导体结构及用于制造该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02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007296.4

    申请日:2022-01-05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包含形成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虚设结构;形成多个介电间隔件,所述介电间隔件侧向覆盖所述虚设结构,以形成多个由所述介电间隔件所界定出的沟槽;将导电材料填入所述沟槽,以形成导电特征件;于所述导电特征件上选择性沉积罩盖材料,以形成罩盖层;移除所述虚设结构,以形成多个由所述介电间隔件所界定出的凹槽;将牺牲材料填入所述凹槽内,以形成牺牲特征件;于所述牺牲特征件上沉积维持层;以及移除所述牺牲特征件,以形成由所述维持层与所述介电间隔件所局限的气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