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片状基材的粘接剂粘接性能测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7518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599015.9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片状基材的粘接剂粘接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片状基材;加载块,其用于和片状基材粘接固定后形成试验组件;以及拉伸试验组件加载组件,其包括试验机加载连接件、试验组件连接件及连接装置;其中,连接装置、试验组件连接件和试验机加载连接件依次连接;试验组件通过连接装置与试验组件连接件相连,试验机加载连接件与试验机相连,进行拉伸断裂破坏试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片状基材的粘接剂粘接性能测试方法及经验校正方法。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的测试某种粘接剂相对于片状基材之间的粘接性能,并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也能够对任意基于拉剪组合的试验组件进行测试等特点。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8059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579493.3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对复合材料材料板中的预埋件进行强度试验,通过不同纤维铺层角度α、不同受力角度β、不同预埋件高度h进行调整,获得不同参数下的剪、拉、压强度以及组合连接强度,对有限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插值,即可获得在任意角度α、角度β、高度h的连接强度。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铺层特性、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α、角度β、高度h进行试验,调整测试次数,该实验方法对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的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粘接接头耐候性实验的离线式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1588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98936.3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接接头耐候性实验的离线式加载装置,包括:主框架,其设置成中部镂空的框架式;上双U型连接件,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成U型状,所述上双U型连接件下部与粘接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下双U型连接件,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成U型状,所述下双U型连接件的下部与主框架固定连接,上部与粘接接头固定连接;加载装置,其与所述上双U型连接件的上部和主框架的上部连接,所述加载装置能够对上双U型连接件施加向上的拉力载荷;引伸计,其与所述粘接接头连接,以检测粘接接头的形变。本发明可同时对多个粘接试件进行离线式加载,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

    一种双U形客车后副车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79453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63564.X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U形客车后副车架结构,前U形横梁和后U形横梁之间通过纵梁固定连接并且平行设置,前U形横梁和后U形横梁的中部都为内凹的U形部,所述U形部两端水平的向外侧延伸形成平直延伸部;有效增加行李舱空间;空气弹簧横向间距增加,有效地增加了车身的侧倾刚度,有利于车身轻量化的实现;U形横梁只存在弯曲变形,结构应力较小,可适当减小截面尺寸,有利于整车重量的减少。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0277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98248.6

    申请日:2014-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涉及汽车碰撞安全和备胎安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包括吸能备胎(1),伸缩折叠机构(3),备胎安装架(4)以及保险杠(6)。所述的吸能备胎(1)设置有安全阀(2),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包括气压缸(7)、挺杆(8)、左折叠臂(12)、右折叠臂(14)及两根纵梁。所述的备胎安装架(4)包括滑动架(18)和固定滑轨(19),滑动架(18)前端通过可压溃连接梁(21)与保险杠(6)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控制滑动架(18)伸出车外一部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使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获得一个相对恒定的缓冲力,获得更理想的缓冲碰撞效果,提高了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保护。

    一种粘接接头耐候性实验的离线式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15884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510598936.3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接接头耐候性实验的离线式加载装置,包括:主框架,其设置成中部镂空的框架式;上双U型连接件,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成U型状,所述上双U型连接件下部与粘接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下双U型连接件,其上部和下部设置成U型状,所述下双U型连接件的下部与主框架固定连接,上部与粘接接头固定连接;加载装置,其与所述上双U型连接件的上部和主框架的上部连接,所述加载装置能够对上双U型连接件施加向上的拉力载荷;引伸计,其与所述粘接接头连接,以检测粘接接头的形变。本发明可同时对多个粘接试件进行离线式加载,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

    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057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485916.0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其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二个凹形座对称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压紧装置分别连接在二个凹形座上;表座支架设在工作平台上;一组测量仪表固定在表座支架上。其优化方法首先测量出焊接接头的焊接变形;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加载断面处的变形量;建立整车梁单元模型;对客车中不同规格接头重复执行上述步骤,获得不同规格接头的焊接变形应力并存储到数据库。该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精度高,可测量不同形式客车骨架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及扭转变形,该方法可为客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客车接头焊接工艺的选择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0277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098248.6

    申请日:2014-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涉及汽车碰撞安全和备胎安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包括吸能备胎(1),伸缩折叠机构(3),备胎安装架(4)以及保险杠(6)。所述的吸能备胎(1)设置有安全阀(2),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包括气压缸(7)、挺杆(8)、左折叠臂(12)、右折叠臂(14)及两根纵梁。所述的备胎安装架(4)包括滑动架(18)和固定滑轨(19),滑动架(18)前端通过可压溃连接梁(21)与保险杠(6)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控制滑动架(18)伸出车外一部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使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获得一个相对恒定的缓冲力,获得更理想的缓冲碰撞效果,提高了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保护。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805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79493.3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对复合材料材料板中的预埋件进行强度试验,通过不同纤维铺层角度α、不同受力角度β、不同预埋件高度h进行调整,获得不同参数下的剪、拉、压强度以及组合连接强度,对有限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插值,即可获得在任意角度α、角度β、高度h的连接强度。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铺层特性、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α、角度β、高度h进行试验,调整测试次数,该实验方法对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的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新型纯电动客车后副车架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8711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76045.9

    申请日:2015-04-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纯电动客车后副车架及其设计方法,其包括:主横梁,其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纵梁,其包含两个梁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前端固定在所述主横梁上;以及固定件,其设置在所述纵梁上,具有固定后车桥的功能;副横梁,其具有承载电机的结构,所述副横梁垂直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本发明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平稳以及拆装、维修方便的优点,同时也公开了车架的变截面设计方法,实现了副车架的轻量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