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84223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1367294.2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天融合网络用户接入平台选择方法、装置及用户端,涉及空天融合网络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考虑到空天平台主旁瓣区域不同性能对接入平台进行选择”,方法包括:计算用户端落入空天平台主瓣区域的第一概率,以及用户端落入空天平台旁瓣区域的第二概率;计算空天平台在主瓣区域的第一系统容量,以及空天平台在旁瓣区域的第二系统容量;根据第一概率、第二概率、第一系统容量以及第二系统容量,计算各个空天平台的平均系统容量;选择平均系统容量最大的空天平台作为用户端接入平台;该方法能够考虑到卫星和飞机的主旁瓣区域不同的天线增益,使得用户端系统容量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7402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12206.0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7/309 , H04B17/391 , H04B17/20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AMP的数据模型双驱动MIMO检测算法,所述检测算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OAMP算法迭代展开为T个级联层;S2:将展开后的迭代OAMP算法中的非线性估计器用因果扩张卷积模块替代,用于捕捉前后序列关系,对迭代层的局部信号序列进行精细理解;S3:在T个级联层后面加入因果扩张卷积变换器,该变化器由CDC、多头注意力子模块和前馈网络子模块组成,用于增强模型对信号序列全局上下文的理解。本发明基于OAMP的用于MIMO检测的数据模型双驱动深度学习网络,该网络的性能优于现有检测算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在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18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552378.7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天地网络中最小化传输时延的预判决路由方法,属于空天地物联网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00、根据地面网络拓扑结构,对地面的物联网节点进行分簇,选出簇头,信息由地面源节点汇集至簇头;S200、根据t时刻空天地融合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发射功率、衰落损耗、收发端天线增益参数,得到地面‑飞机、地面‑卫星和卫星‑卫星间的通信容量,从而计算簇头节点利用飞机传输方案和利用卫星传输方案的时延;S300、簇头节点针对借助飞机和卫星两种传输方案,规划以最小化传输时延为目标的路由传输方案;S400、根据目标传输方案得到信息传输结果。本发明满足了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的业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20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068613.5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G06V10/25 , G06V10/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弱监督类别无关的图像相似性检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系统处于离线阶段,输入端传输数据库图像,对数据库图像进行预处理ROI提取模块,将图像的兴趣区域ROI与背景信息分离提取,并通过K‑means和Canopy结合的方式对离线数据库中的ROI对象进行聚类存储;当系统处于在线阶段,输入端传输查询图像,对查询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ROI提取模块将图像的兴趣区域ROI与背景信息分离提取;通过相似度比较模块,将在线阶段提取的数据与离线阶段聚类存储的数据库图像的ROI进行相似性比较,找到最相似的图像;本发明降低相似度比较过程中的运算量且不需要支持集来进行训练,性能上限高,鲁棒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14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11316.1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包括三个LoRa基站、十九个采集控制终端、四个采集终端、两个晒水池控制终端和十一个管式墒情监测终端;其中,三个LoRa基站均通过网线连接到服务器,与服务器通信,且采用频分的方式完成与十九个采集控制终端、四个采集终端、两个晒水池控制终端以及十一个管式墒情监测终端的通信;三个LoRa基站分别标记为LoRa基站1、LoRa基站2和LoRa基站3,LoRa基站1采用频率1、轮询的方式实现对十一个管式墒情监测终端的控制。本发明利用LoRa通信采用低功耗的调制方式,实现农田灌溉的统一监测和控制,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65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121055.2
申请日:2022-0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41/14 , H04L67/12 , G06N3/0464 , G06N3/044 , G06N3/0499 , G06N3/045 , G06N3/08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感知边缘计算融合纳米组网装置,属于地质勘探、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感知层、计算层和通信层,其中,感知层为纳米机器簇,用于对外界进行感知,并生成信源数据;计算层与感知层连接,用于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对信源数据进行整合,并利用每个纳米机器自身计算能力进行处理,输出计算结果;通信层为纳米机器簇的簇首节点,与计算层连接,用于接收计算结果,以生成纳米机器簇的数据进行传输,通过上层路由最终传输至接收站,以及反馈层,用于基于计算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外界环境进行反馈,其中,反馈层采用与感知层相同的纳米机器。该结构使感知端的纳米机器簇通过组网与计算自主完成部分计算任务,并减少需要传输的信息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1304075.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L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偏置的门限检测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步骤1:在CV‑QKD协议中,Alice根据随机比特串调制并发送相干态信号;步骤2:Bob使用基于门限检测的Kennedy接收器进行信号检测,Eve采用分束攻击的方法获取关于发送信号的信息;步骤3:Bob对偏置探测器的偏置值进行优化;步骤4:对不同的信道传输效率,进一步优化发送的相干态信号幅度值以使合法双方的互信息量最大;步骤5:基于最优偏置值与发送相干态信号幅值,采用后选择方法,Bob只保留令自己的信息量大于窃听方的测量结果,并对不同的信道传输效率条件分别计算安全密钥速率。本发明在实际的热噪声环境下,进一步提高了CV‑QKD系统的安全密钥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8002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09463.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SAC系统的物理层安全‑隐蔽通信联合优化方法。步骤1:初始化通信参数;步骤2:基于步骤1的通信参数,建立通信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步骤3:在第n次迭代中固定波束赋形矢量求解步骤2提出的数学模型;步骤4:更新波束赋形矢量;步骤5:若连续凸近似算法迭代次数索引满足n≥NA,则算法结束,输出波束赋形矢量,否则重复步骤3‑5。本发明提升ISAC系统中下行通信的安全通信速率同时降低非法用户对指定链路通信行为的检测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549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26069.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非地面网络海量物联网接入方法,S1:算法初始化阶段,进行算法运行前准备;S2:后验消息更新过程,根据接收信号,实现等效信道的估计方法,方法中利用接收端噪声的概率分布函数来进行去噪,得到估计的等效信道;利用近似消息传递算法框架,以实现联合的设备活跃性检测和信道估计,考虑了非地面平台由于传播时延和多普勒频率偏移的影响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具有信道估计精度高,活跃用户检测准确,适用大多普勒频偏,实时可编程等诸多优势,在未来非地面网络中具备光明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58924.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8/24 , G06F18/1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设备的盲人判别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光时域反射仪模块,信号预处理模块,信号切割模块,信号特征提取模块和信号分类模块。该方法在无需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可穿戴式传感设备的情况下提供了较高的识别率,更全面有效的为安防,盲人出行的领域提供了应用支持,增强了针对不同人体识别的适应性,以较低的时延和较高的准确率识别目前装置接受到的人体行走信号的来源是视障用户还是正常用户,以便为未来针对视障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在特征提取算法中采取长时与短时特征联合识别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