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37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7947.3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表面颗粒沉积的压气机叶片及其制备方法,选取合适的材料制备叶片基体,然后清洗叶片表面氧化物或者杂质,之后设计纳米柱高度、直径、间距等参数,最后调整激光刻蚀技术参数,使用脉冲激光进行刻蚀,刻蚀后进行清洗、热处理等操作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发明通过在压气机叶片表面生成纳米柱结构,降低颗粒附着的可能性,实现抗颗粒附着的效果。同时该结构具有超疏水性,表面有水流经时会带走颗粒减少沉积。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3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355431.4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交错肋与气膜孔相结合的涡轮叶片混合冷却结构,包括叶片体,叶片体前后侧分别为压力面、吸力面,叶片体叶根为冷却气体入口,叶片体里设置冷却渐缩通道、并通过隔板设置蛇形通道,冷却渐缩通道与蛇形通道之间通过内壁相隔,冷却渐缩通道里设置柱肋,蛇形通道内设置交错肋冷却通道,交错肋冷却通道里设置交错肋。本发明微型通道提高了内部换热面积,交错肋具有较高换热性能,交错肋内部具有微型孔,形成气膜冷却通道,减少了热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12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38541.3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流微槽道换热器的CPU水冷散热器冷排。解决冷排耗材较多,占据空间较大问题。扇叶骨架、微槽道换热器、扇叶放置板、电机结构和管道,微槽道换热器内有叉排渐变扰流微元,电机结构与扇叶骨架连接,管道与扇叶骨架、扇叶放置板固结,扇叶骨架包括旋转引流支板、水循环封头、骨架和分流阻温腔,水循环封头包括内部圆柱、外部套管,阻板,外部套管在内部套管的外侧,内部套管、外部套管同轴设置,外部套管之间设置旋转引流支板,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之间有阻板,骨架一端在外部套管上,骨架设置有微槽道换热器,骨架另一端有分流阻温腔,微槽道换热器与分流阻温腔连通。本发明以分流微槽道的方式保证散热效果,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12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8167.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PU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管均热板的CPU液冷散热器冷头。本发明设计了双侧顶盖的结构,并采用水滴状分布的翅柱散热器阵列,CPU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入翅柱散热器阵列,散热器的部分热量传入吸热管,冷却液首先充满双侧顶盖的下层时,吸收散热器和热管均热板的热量;冷却液进入双侧顶盖的上层时,冷却液二次吸收吸热管过相变传递到该层的均热板部分里没有被吸收的热量,大幅提高一个循环内带走的热量。针对热量堆积的问题,本发明在突变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降低热量堆积的问题,增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188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45783.3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存在结构不紧凑,换热效率不高,积碳以及热疲劳的问题。包括壳体、换热结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结构,壳体的左右两端均具有开口,壳体的左侧上部、壳体的右侧下部均具有开孔,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两个开孔之间,第二折流板上部及侧面与壳体连接,第一折流板的下部及侧面与壳体连接。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同时结构紧凑,该结构由平均曲率为零的曲面函数构成,表面光滑,能引发漩涡以及紊流,换热效率高,流动阻力较小,不易积碳。
-
公开(公告)号:CN1087570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15164.6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D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带有水滴型柱肋内部冷却结构的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包括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的涡轮叶片,还包括水滴型柱肋,所述水滴型柱肋位于涡轮叶片的尾缘区域,水滴型柱肋两端分别与涡轮叶片的吸力面与压力面固定相连。本发明采用水滴型柱肋,相对圆柱型柱肋,综合热效率能提高20%,因此具有更有效的抑制阻力损失的增加,提高换热性能等优点。本发明可以用于涡轮转子叶片,也可以用于涡轮导向叶片。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09730.8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够调节来流湍流度的结冰风洞,它涉及一种结冰风洞。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结冰风洞主要用于云雾结冰实验,无法进行单液滴结冰机理实验的问题。本发明中实验平板模型设置在第一长边的实验段内,带轨道滑块安装在实验段内的顶部,第二液滴生成系统安装在带轨道滑块上,湍流度调节装置和第一液滴生成系统设置在第一长边内,所述制冷系统安装在第一短边内,空气循环系统设置在第二长边内,恒温式热线风速仪设置在第一长边内。本发明属于两相流中液滴结冰研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53404.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冷却实验装置,用于对平板状的实验件进行冷却实验。实验件包括第一实验件和第二实验件。平板冷却实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游管路、实验管路、下游管路和风机,以及连接实验管路的冷空气支路,以及位于实验管路外侧的热成像仪。上游管路安装有加热装置。实验管路上设有第一实验件安装孔和玻璃槽,第一实验件安装孔用于固定第一实验件,玻璃槽内固定红外玻璃,红外玻璃正对第一实验件安装孔。冷空气支路的出口处用于安装第二实验件,冷空气支路的出口与第一实验件安装孔正对。热成像仪正对红外玻璃。本发明通过热成像仪对实验件处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拍摄,从而模拟对涡轮冷却结构的性能测试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46370.7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轴式燃气轮机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叶片蠕变范围;步骤2:基于叶片蠕变范围,选取预设数值个蠕变叶片模型;步骤3:基于NUMECA对选取的预设数值个蠕变叶片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仿真数据,基于仿真数据获取仿真结果;步骤4:获取单轴式燃气轮机的运机数据,基于仿真结果判断运机数据是否达到临界条件;步骤5:停机并更换叶片,完成单轴式燃气轮机监测。本发明通过对流量、轴功的测量可以得到实时的叶片效率,并从而与模拟叶片曲线形成对比,推断出涡轮叶片的当前所处的蠕变条件,从而能够实现对燃气轮机叶片疲劳及效率进行合理的监控,并以此判断是否需要停机更换叶片,为燃气轮机的安全运行及维护工作提供了手段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9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69826.3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雾采集装置,包括顶盖、中部腔体、下部腔体、进气管、溶解泡,顶盖、中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下部腔体安装在法兰底座上,下部腔体与中部腔体之间通过渐扩锥形罩连接,溶解泡设置在下部腔体里,进气管从顶盖插入,其末端连接溶解泡。本发明可以极低的流阻实现对气流中液雾的高效全采集,为进一步组分浓度分析测试提供便利,且大大简化了操作方法。据可靠实验表明,装置在后接气泵的带动下,对来流空气中液雾的采集率可达98%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