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0131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911196463.9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动推进式推进器、一种拍动推进式推进系统及一种拍动推进式水陆两栖车。本发明将拍动翼推进技术和轮滑运动相结合。本发明的拍动推进式水陆两栖车的电机通过皮带轮驱动曲柄连杆机构绕曲轴转动,连杆带动拍动推进式推进器沿滑轨往复运动,拍动推进式推进器同时还做着转动运动。水中航行时,拍动推进式推进器的水翼部分驱动水流,产生向前推力,还可调节前后水翼的初始相位差,使串列翼达到最好的推进性能。陆地行驶时,拍动推进式推进器底部滚轮与地面接触,在往复转动过程中,两侧的推进器产生的横向力相互抵消,仅留下纵向力,实现推进。需要转向时通过控制舵机带动转向器转动,实现转向。
-
公开(公告)号:CN11015524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514265.6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船长可变的波浪能航行器。包括由船体、通过支架安装在船体下部的水翼、安装在船体尾部的舵组成的波浪能航行器,所述的船体由首段、中段和尾段三个部分组成,中段为伸缩段。本发明的船长可变的波浪能航行器,可以控制船在不同波浪中海况下的船长。相比于固定船长的波浪能航行器,船长适当的变化可以提高波浪能航行器的波浪能利用效率。在长波高海况时,增大船长可以增大船的纵摇以及升沉幅度,从而改善航行器的推进性能。在短波低海况时,减小船长,使得转动惯量变小,船体运动幅度变大,更为有效的利用波能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3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316226.7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包括锥形捕捉端口、安装座、回转格栅、输送管、围壳、密封软罩、开合盖、液压缸。锥形捕捉端口、固定座、回转格栅、输送管顺序连接,输送管另一端与母船船尾连接;围壳与安装座两侧连接,围成一圈;围壳上、下沿分别连接上、下密封软罩,上密封软罩上侧、下密封软罩下侧分别连接上、下开合盖,并形成隔离空间;上、下开合盖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左、右液压缸两端分别与上、下开合盖上的横轴转动连接。本发明模仿鮟鱇鱼的捕食过程,通过迅速扩张液压缸,开启上、下开合盖,产生巨大的瞬间抽吸力,捕捉水下机器人,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回收。本发明具有碰撞接触少、回收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5524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14265.6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船长可变的波浪能航行器。包括由船体、通过支架安装在船体下部的水翼、安装在船体尾部的舵组成的波浪能航行器,所述的船体由首段、中段和尾段三个部分组成,中段为伸缩段。本发明的船长可变的波浪能航行器,可以控制船在不同波浪中海况下的船长。相比于固定船长的波浪能航行器,船长适当的变化可以提高波浪能航行器的波浪能利用效率。在长波高海况时,增大船长可以增大船的纵摇以及升沉幅度,从而改善航行器的推进性能。在短波低海况时,减小船长,使得转动惯量变小,船体运动幅度变大,更为有效的利用波能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07640316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599218.7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4C33/0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长航程振动翼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机身1、主振动翼2、支架5、电动机9、曲柄连杆机构和滑道3、尾翼4、控制系统。主振动翼2在飞行器机身1中部靠前位置,左右两侧主振动翼2通过横向穿过飞行器机身1的翼轴7相连。连杆8两端分别与曲柄10和翼轴7固定连接。连杆8带动主振动翼2沿滑道3做垂向往复运动和转动运动。滑道3在飞行器机身1内部的支架上。主振动翼2的运动产生升力平衡飞行器自身重量,产生水平推力推动飞行器前进。发明结合了固定翼飞行器与振动翼的优点;通过控制主振动翼2的运动姿态实现滑翔和加速等运动,配合尾翼4实现起飞、降落等动作;整个运动机构高效率、低噪声,能实现飞行器长距离、大范围的飞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486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136099.8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轨道控制式垂直轴轮机。包括动轮盘、传动轴、垂直翼,垂直翼通过轴承安装在动轮盘上,传动轴与动轮盘通过传动机构相连,还包括两圈导轨且两圈导轨之间存在两个交叉点,垂直翼上相连叉形导引杆,所述叉形导引杆包括与垂直翼相连的翼型转轴、连接于翼型转轴上的平行导引杆和垂直导引杆,平行导引杆和垂直导引杆的端部嵌入导轨中能够沿导轨平稳滑动。本发明通过布置固定的导轨或者导轨轮盘,引导翼型的转动,实现最优化运动,可以提高推进器的推进效率,提高风机或者水轮机的能量采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621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69059.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数值模型自动批量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的三维型值点;步骤2:对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自动建模软件;步骤3:基于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数值模型自动建模软件中完成第一个桨叶的建模;步骤4:重复对第一个桨叶的建模的三维坐标点进行旋转变换,得到所有桨叶的坐标点,完成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数值模型的自动批量建模。本发明运用Java语言进行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自动建模研究,开发自动建模软件,设计自动建模软件界面,实现了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数值模型从参数输入到型值计算再到数值模型建立的全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14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68513.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构型及设计方法,其中叶梢互连式串列螺旋桨构型包括Intake Blades部分、Exhaust Blades部分和Blade Tip部分,DMTB3686螺旋桨作为母型桨,改变母型桨的桨叶直径和来流方向完成Intake Blades部分的设计,改变母型桨中的桨叶的直径、来流方向、桨间距和叶错角完成Exhaust Blades部分的设计,将Intake Blades部分中间处叶切面的型值点进行旋转和平移,并添加控制点完成Blade Tip部分的设计。本发明将具有消除梢涡功能的环形螺旋桨和具有良好推进效率等优点的串列螺旋桨应用于潜艇螺旋桨的降噪设计上,将串列螺旋桨和环形螺旋桨的优点进行融合,使其同时保留串列螺旋桨的高推进效率、环形螺旋桨的无叶稍构型消除梢涡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01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96463.9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动推进式推进器、一种拍动推进式推进系统及一种拍动推进式水陆两栖车。本发明将拍动翼推进技术和轮滑运动相结合。本发明的拍动推进式水陆两栖车的电机通过皮带轮驱动曲柄连杆机构绕曲轴转动,连杆带动拍动推进式推进器沿滑轨往复运动,拍动推进式推进器同时还做着转动运动。水中航行时,拍动推进式推进器的水翼部分驱动水流,产生向前推力,还可调节前后水翼的初始相位差,使串列翼达到最好的推进性能。陆地行驶时,拍动推进式推进器底部滚轮与地面接触,在往复转动过程中,两侧的推进器产生的横向力相互抵消,仅留下纵向力,实现推进。需要转向时通过控制舵机带动转向器转动,实现转向。
-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16226.7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包括锥形捕捉端口、安装座、回转格栅、输送管、围壳、密封软罩、开合盖、液压缸。锥形捕捉端口、固定座、回转格栅、输送管顺序连接,输送管另一端与母船船尾连接;围壳与安装座两侧连接,围成一圈;围壳上、下沿分别连接上、下密封软罩,上密封软罩上侧、下密封软罩下侧分别连接上、下开合盖,并形成隔离空间;上、下开合盖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左、右液压缸两端分别与上、下开合盖上的横轴转动连接。本发明模仿鮟鱇鱼的捕食过程,通过迅速扩张液压缸,开启上、下开合盖,产生巨大的瞬间抽吸力,捕捉水下机器人,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回收。本发明具有碰撞接触少、回收效率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