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8437.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耦合热泵储能的核电调峰系统,包括:核电机组、热泵机组和过热朗肯循环机组;其中,核电机组具有第一蒸汽循环通路并利用第一蒸汽循环通路中的饱和蒸汽发电,过热朗肯循环机组具有第二蒸汽循环通路并利用第二蒸汽循环通路中的过热蒸汽发电;热泵机组包括:压缩装置和膨胀装置,压缩装置输入端和膨胀装置输出端之间的通路用于当调峰状态时从第一蒸汽循环通路吸收热量,且压缩装置输出端和膨胀装置输入端之间的通路用于当顶峰状态时向第二蒸汽循环通路释放热量。在本公开的一种耦合热泵储能的核电调峰系统中,使核电机组调峰过程无需改变反应堆功率,从而使得核电机组能够安全稳定的参与电网的调峰和顶峰。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94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423623.4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塔筒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设置于塔筒的筒体,筒体设置在支撑基面上,筒体包括容纳腔和位于筒体上方且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储能装置包括:盖板,盖设在开口部处;重物,沿竖直方向可上下运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电动发电机,设置于盖板上且与重物连接,以使电动发电机作为电动机驱动重物向上运动,或者在重物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电动发电机利用重物的重力做功以作为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在实现储能发电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已关停的电厂的冷却塔拆除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530362.2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和发电储能系统,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容器、筒体、水轮机组和进出水管,筒体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储水容器中并与储水容器相连,筒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在筒体的轴向上分布,水轮机组设在筒体内并靠近筒体的底部设置,进出水管的一端与水轮机组相连,进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出储水容器。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能够储存海上或者陆上新能源发电厂的弃电,并在电网波谷期将储存的弃电上网,为电网提供黑启动和转动惯量,有助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消纳弃电、维持电网稳定,此外本发明的储能装置便于安装和维修,简化了储水容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储水容器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22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32456.0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堆积床隔板固定领域,特别是一种堆积床储热罐隔板固定装置,堆积床储热罐隔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其包括固定在储热罐内侧壁上的固定座,以及固定在固定座上部的安装组件;隔板,其设置在固定座上方,且滑动接触安装组件两端。通过固定机构和隔板相互配合,不仅能使隔板可更换,还能避免隔板固定处因热涨冷缩导致金属疲劳。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488836.1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经开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际辉 , 李海朋 , 白宁 , 姜晓霞 , 赵树利 , 赵钊 , 刘玉国 , 韩雨辰 , 李继伟 , 张蔚琦 , 方占正 , 胡庆亚 , 李金鸿 , 杨永存 , 李鹏 , 周红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热泵储能系统,所述热泵储能系统包括用于形成储能循环回路的储能压缩机组、储能膨胀机组和回热换热器组件,用于与回热换热器组件形成储能循环回路的释能压缩机组和释能膨胀机组,用于存储释放热能的蓄热单元,用于存储释放冷能的蓄冷单元,用于提取回热换热器组件与蓄冷单元之间的余热的余热换热器,以及吸收式制冷组件,吸收式制冷组件可利用余热作为驱动能源以降低待流入余热换热器以提取余热的介质的温度。本发明的热泵储能系统通过余热换热器将余热交换至吸收式制冷组件,通过吸收式制冷组件利用余热作为驱动能源以增大系统中热能和冷能之间的温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839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93230.2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积床储热系统,所述储热系统包括堆积床、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所述堆积床内设有储能颗粒,所述堆积床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储罐用于储存反应物,所述第一储罐通过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通路上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储罐用于储存导热介质,所述第二储罐通过第三通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三通路上设有加热器,所述第二储罐通过第四通路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四通路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本发明实施例的堆积床储热系统通过引入堆积床,提升了系统的总储热密度,降低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51510.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俊 , 沈峰 , 白宁 , 刘赟 , 张蔚琦 , 李海鹏 , 韩雨辰 , 王绪伟 , 王际辉 , 兰昊 , 牛明宇 , 董博 , 吴智泉 , 孙金华 , 余慧莺 , 赵军 , 王愐 , 孙灿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馈异步发电机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电动机、飞轮转子、变速装置和双馈异步发电机。电动机与飞轮转子相连以驱动飞轮转子旋转。双馈异步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飞轮转子通过变速装置与转子相连,定子能够接入电网并向电网中输入具有稳定频率的电能。将本发明提供的飞轮储能系统与电网连接,无需采用电力电子装置解耦、整流、调频、稳压,能够提高电网中的转动惯量,为电网提供必要的电压和频率支撑,降低了电网出现大的频率偏差的风险,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提高了电网高效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0954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07331.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繁峙金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光热系统。光伏光热系统包括:光伏模块,包括光伏板、逆变器、电加热器及换热系统,光伏板上产生的一部分电流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对外供电,光伏板上产生的一部分电流为电加热器供电;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及储气结构,光伏板上产生的一部分电流为压缩机供电;光热模块,包括反射镜、集热器、第一储油结构及第二储油结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后照射在集热器上,从第一储油结构流出的油液经集热器加热后进入第二储油结构;透平机,与储气结构连通,从储气结构排出的气体进入透平机内;发电机,与透平机电连接,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对外供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光热系统的电能和热量的调整较为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95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07293.1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G6/00 , F03G6/06 , F01K11/02 , F01D15/10 , H02S10/10 , H02S40/44 , F24S10/30 , F24S23/70 , F22B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光热系统。光伏光热系统包括:光伏模块,包括光伏板、逆变器、整流器及蓄电池,光伏板与蓄电池电连接,光伏板上产生的部分电流经逆变器转换后对外供电,光伏板上产生的部分电流用于为蓄电池充电;光热模块,包括反射镜、集热器、第一管路、控制阀及换热组件,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后照射在集热器上,集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换热组件连通,以与换热组件进行热量交换;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控制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汽轮机,与换热器连通,从换热器排出的水蒸气进入汽轮机内;发电机,与汽轮机和整流器均连接,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经整流器后对蓄电池充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光热系统的电能和热量的调整较为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111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789238.1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重物组件,包括重物本体;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基面上,支撑组件包括由多个支撑柱共同围成的升降通道,重物组件在升降通道内可上下运动地设置;电动发电机,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或者支撑基面上,电动发电机与重物组件连接,以作为电动机带动重物组件向上运动或者在重物组件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作为发电机发电;重物本体和支撑组件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重物导向机构和重物导轨对重物本体的运动进行导向,解决了重物组件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震动或外部干扰而发生的晃动的问题,保证了重物组件的位置精度。同时,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可由多个单元以矩阵的形式组合而成,易于模块化复制,以便于灵活地设置储能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