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28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910735027.8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考虑储能和负荷管理技术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剩余电量水平和充放电功率方面建立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模型;根据分时电价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时段进行划分;对各个充放电时段内的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建立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为投资层,以总体经济成本最小、供电可靠性最高为规划目标,决策变量包括新建线路、升级线路、分布式电源安装数目、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容量;下层规划为模拟运行层,考虑主动管理措施,以运行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决策变量包括各个时刻储能充放电功率、可控负荷大小、弃风弃光容量、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本设计不仅提高了经济性,而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3242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946881.1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用户侧多种资源接入的电网多层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用户侧多种资源的不确定性,采用鲁棒优化的盒式不确定集对风机出力、光伏出力、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以适应用户侧多种资源的不确定性为目标,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安装数量以及新建网架结构为投资决策内容,建立考虑规划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双层配电网规划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场景法的配电网二阶段鲁棒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极限场景法的改进C&CG算法将二阶段鲁棒规划问题拆分成为主子问题迭代求解。本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配电网规划的鲁棒性和经济性,提高配电网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而且模型求解简单,计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0281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35027.8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考虑储能和负荷管理技术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剩余电量水平和充放电功率方面建立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模型;根据分时电价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时段进行划分;对各个充放电时段内的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建立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为投资层,以总体经济成本最小、供电可靠性最高为规划目标,决策变量包括新建线路、升级线路、分布式电源安装数目、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容量;下层规划为模拟运行层,考虑主动管理措施,以运行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决策变量包括各个时刻储能充放电功率、可控负荷大小、弃风弃光容量、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本设计不仅提高了经济性,而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3242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46881.1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用户侧多种资源接入的电网多层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用户侧多种资源的不确定性,采用鲁棒优化的盒式不确定集对风机出力、光伏出力、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以适应用户侧多种资源的不确定性为目标,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安装数量以及新建网架结构为投资决策内容,建立考虑规划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双层配电网规划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场景法的配电网二阶段鲁棒规划方法;通过基于极限场景法的改进C&CG算法将二阶段鲁棒规划问题拆分成为主子问题迭代求解。本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配电网规划的鲁棒性和经济性,提高配电网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而且模型求解简单,计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70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35028.2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计及充电站和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考虑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分析风光发电出力规律,基于其季节和时序特性,建立多场景分布式电源与负荷模型;建立电动汽车道路交通网络模型,考虑交通流量分布、交通网络布局,基于电动汽车充电站截获的交通流量以及用户平均等待时间,计算交通经济效益,并将配电网络与交通网络耦合;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以规划总成本最低与网络节点电压质量最优为上层目标,以分布式电源切除量期望值最小为下层目标,建立多目标协同规划模型。本设计不仅改善了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电能质量,而且避免了充电站建设造成的交通拥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3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475136.2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阶段协同的配电终端选址定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分区,确定各分区的年平均停电时间,并确定配电网的以年平均停电时间为自变量的全寿命周期总停电损失成本;B、以供电可靠性指标和分阶段投资成本指标为约束,全寿命周期总停电损失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配电终端动态规划模型;C、采用基于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方法对配电终端动态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配电终端选址定型方案。本设计不仅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而且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74737.1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一种配电终端选址选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单个配电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链理论求解配电终端各运行状态下的平稳概率;B、对配电网不同通信组网模式分别进行通信可靠性的计算;C、对不同的供电区域,以最高建设成本投入和通信可靠性为约束条件,以配电网差异化建设情况下停电损失成本和建设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配电终端动态选型模型,确定不同类型配电终端的配置数量;D、对供电区域进行节点重要度排序,确定各供电区域配电终端的安装位置。本设计根据不同组网模式下的通信可靠性,能够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和供电可靠性的双重约束,结合节点重要度排序完成任意拓扑的配电终端规划布局,现场实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002821.4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精准规划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先根据可靠性提升措施的类型将配电网规划方案划分为与之对应的多个规划方向,再依据历年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成本与供电可靠率提升的统计数据得到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可靠性成本曲线,然后以各类可靠性提升措施的规划实施成本之和最小、提升的可靠率之和或可靠性效益之和最高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解集,即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最后从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中选择最优规划方案。本设计不仅在降低规划成本的同时更高的系统可靠率提升值,而且可操作性和可选择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81625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087445.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TOPSIS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B、根据步骤A中的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专家的试验数据和智能电网的统计数据计算智能电网自愈性水平评估体系中各指标评估值;C、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智能电网的自愈性水平进行评估。本设计的评估方法全面客观,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了电网自愈性的工程实现,方法科学合理,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性水平的探索性发展具有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8960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07054.7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考虑柔性热负荷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先获取待优化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基于获得的基础数据构建考虑用户作息规律的柔性热负荷模型,再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以用能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电功率平衡约束、热功率平衡约束、能量存储设备储能量约束等为约束条件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然后求解优化调度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设备输入和输出、用户室内温度变化曲线,最后根据上述优化方案对各类设备进行调度。本设计不仅有效实现了电热协调调度、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而且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用能需求、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