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4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5621.7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曲线电力顶管管道试验系统及测试方法,利用伸缩固定装置调整待测试管道的接头偏角,力加载装置模拟顶管施工过程中作用在管道轴向的顶进力,管道夹持阻力装置模拟施加管道周围的非均匀地层压力和侧摩阻力,密封测试管内的压力水模拟顶管施工地下水条件,达到真实模拟顶管在地下施工过程的环境,同时获取曲线顶管模型试验中管道接头的密封参数、接头偏转角度、顶进力和管道应力,实现多参数的量化指标获取,真实模拟曲线顶管顶进过程中在不同接头偏角以及顶进力的作用下,曲线顶管管道接头偏转的实验参数;考虑多种因素对曲线顶管顶进的影响,分析各因素对曲线顶管管道受力和破坏的影响规律,为管道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62877.8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顶管管节接头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曲线电力顶管工程领域,包括承口套环和插口套环,承口套环套设于管节的承口端,插口套环套设于管节插口端,承口套环能够与插口套环插接,承口套环上与插口套环插接的一端内圈设置有承口锯齿环,插口套环上与承口套环插接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插口锯齿环,采用承口套环和插口套环作为管节的连接结构,在承口套环和插口套环内分别设置承口锯齿环和插口锯齿环,确保管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利用承口锯齿环和插口锯齿环之间的自锁性能,提升曲线电力顶管管节之间的连接整体性和管节接头的密封止水能力,减少因接头局部受压造成的顶管管节材料强度失效问题,降低顶管电缆隧道管节接缝发生渗漏水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1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29209.X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U型盾构施工相匹配的水下垫层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预制垫块下放;步骤2,预制混凝土管节下放及调平;步骤3,U型盾构机开挖推进;步骤4,重复步骤1~步骤3,直至U型盾构机施工向前推进的预制混凝土管节的数量达到预设要求,然后通过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注浆孔向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注入水泥砂浆,以利用水泥砂浆的压力将地下水从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排出并形成混凝土垫。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在基坑内存在地下水的情况下实现免抽水垫层施工,能够在不影响U型盾构正常施工速度的前提下保证垫层施工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29209.X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U型盾构施工相匹配的水下垫层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预制垫块下放;步骤2,预制混凝土管节下放及调平;步骤3,U型盾构机开挖推进;步骤4,重复步骤1~步骤3,直至U型盾构机施工向前推进的预制混凝土管节的数量达到预设要求,然后通过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注浆孔向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注入水泥砂浆,以利用水泥砂浆的压力将地下水从预制混凝土管节的底部排出并形成混凝土垫。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在基坑内存在地下水的情况下实现免抽水垫层施工,能够在不影响U型盾构正常施工速度的前提下保证垫层施工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68531.7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变形的电缆隧道密封结构,使用敷设在电缆隧道本体接口外侧的土工膜进行密封止水,并通过预埋在接缝内的延展带承受外部荷载,防止土工膜内侧发生脱空破坏,从而能够在电缆隧道接口发生大变形的情况下有效密封止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变形的电缆隧道密封结构的施工方法,在电缆隧道接口位置下方开挖用于使土工膜穿过的沟槽后,浇筑电缆隧道,将延展带沿电缆隧道的横截面周向预埋在接缝内,并在接缝内填充填料,在电缆隧道的接口外侧敷设土工膜并固定,最后对沟槽进行灌浆填充,该方法能够形成适用于大变形的电缆隧道接口密封结构,从而有效避免电缆隧道接口因大变形而产生的渗漏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96053.7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杆塔基础调平装置,属于输电杆塔技术领域,包括输电杆塔调平基础、液压调节系统、调平垫块和承重底座,其中,输电杆塔调平基础为正方形,包括4个水平固定的内圈横梁、4个水平固定的外圈横梁以及4个竖直固定的调制底座;液压调节系统为8个,液压调节系统自上而下包括上液压缸底座、上十字万向节、液压缸、下十字万向节以及下液压缸底座;调平垫块为工字形,调平垫块为8个,每两个调平垫块为一对,每对调平垫块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输电杆塔调平基础的调制底座固定连接,下表面通过螺栓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4个调制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垫片与输电杆塔的4个基座固定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58384.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管线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顶拉结合的电缆混凝土保护管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包括工作井组;工作井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始发井和接收井;始发井内设置顶进设备,接收井内设置钻进设备;钻进设备用于开设始发井和接收井之间的通孔,并以牵引方式驱动电缆混凝土保护管在通孔内移动;顶进设备以顶进方式驱动电缆混凝土保护管在通孔内移动。采用顶拉结合工法,采用钻进施工出顶进孔洞,孔内充满膨润土泥浆,减小顶管需要的顶推力,则工作井就无须采用传统的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结构,钻进通孔施工则能够保证顶进线路中无大的障碍物,无须担心顶管失败的情况,且牵引下顶管时也无须出渣机测量钻进等繁琐的工作,极大降低了顶管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71913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73670.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光纤布设设备、一种地下管道定位方法及系统,包括:光纤存储箱、光纤定位箱和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一端固定于光纤存储箱内,另一端固定于光纤定位箱上;光纤布设设备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用于测量时,光纤存储箱和光纤定位箱分别位于待测地下管道的起点和终点;光纤传感器用于接收待测地下管道内预先布设的各激振源发射的激振信号;当收起时,光纤传感器设置于光纤存储箱内,且光纤存储箱与光纤定位箱连接;本发明的光纤布设设备中的光纤传感器可以探测不同尺寸、不同类型、不同探测要求的地下管道内的激振信号,结合地下管道定位方法进行定位有效解决现有定位方法的局限性,还提高了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7191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73670.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光纤布设设备、一种地下管道定位方法及系统,包括:光纤存储箱、光纤定位箱和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一端固定于光纤存储箱内,另一端固定于光纤定位箱上;光纤布设设备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当用于测量时,光纤存储箱和光纤定位箱分别位于待测地下管道的起点和终点;光纤传感器用于接收待测地下管道内预先布设的各激振源发射的激振信号;当收起时,光纤传感器设置于光纤存储箱内,且光纤存储箱与光纤定位箱连接;本发明的光纤布设设备中的光纤传感器可以探测不同尺寸、不同类型、不同探测要求的地下管道内的激振信号,结合地下管道定位方法进行定位有效解决现有定位方法的局限性,还提高了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821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40920.6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18/27 , G06F17/18 , G06N5/01 , G06N20/00 , G06F30/20 , G06N3/006 , G01C5/04 , G01C21/00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属于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领域。包括:利用静力水准仪采集地面沉降数据,采集所述静力水准仪所在位置的环境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地面沉降数据和所述环境特征数据建立数据集;建立深度森林模型并初始化模型超参数,利用WPA‑SA优化所述深度森林模型的超参数;初始化所述深度森林模型,利用所述数据集优化所述深度森林模型并存储;将所述深度森林模型部署至云端并利用容器技术封装模型;在沉降区建立监测与传感系统,定期监测地面沉降各项指标并进行数据传输,搭建端边云协同架构;基于云端设置的自动化流程,实时对各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输入所述深度森林模型进行批量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