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42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6798.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3/32 ,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期机组组合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利用离线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网络对机组启停时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则学习;在线计算中,采用整数变量削减策略,基于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机组启停方案进行了调整,大大降低了后续安全约束机组组合计算的难度;本发明将人工智能与优化方法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而且保证了求解的可行性。基于改进的XJTU‑ROTS2017测试系统和省级实际系统的实例研究表明,本发明方法在保证求解准确度和精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04549.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储协同规划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以输电线路与储能元件的投资成本,常规场景下的年运行成本,以及极端场景下的罚项成本最小化建立目标函数;建立规划模型中输电线路与储能投资决策阶段的约束,对目标函数中输电线路与储能的投建变量进行约束;基于输电线路与储能的投资决策,不考虑新能源与负荷的波动情况,建立常规情况确定形式下系统中火电机组、新能源机组、储能元件运行阶段的约束与网络约束,对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考虑极端情况场景s下运行阶段约束,得到不确定形式的网储协同规划的鲁棒模型,用以决策充分考虑负荷与新能源不确定下的规划结果与系统运行情况,实现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的最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710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27454.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市场环境下成本回收的新能源场站储能配置方法,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对全年曲线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四季典型日曲线;基于四季典型日曲线和储能系统关键参数配置典型应用场景优化配置,考虑储能在现货‑调频联合市场中的容量上报,构建市场环境下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考虑实时市场中的超额获利回收机制,通过市场结算机制对新能源场站输出功率波动幅度进行限制;采用参数梯级控制方法对储能类型、储能充放电小时数、储能配比、储能成本、电价波动幅度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不同场站针对储能参数的差异化配置结果。本发明实现在实时市场中保障跟踪日前上报功率曲线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47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58072.7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的供需平衡调控优化方法,属于源网荷储资源优化调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研究对于电力系统中灵活性不足造成的损失没有合理量化从而导致优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考虑源网荷储全链条灵活性资源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设计碳交易机制促进灵活性资源低碳运行;通过CVaR方法度量灵活性不足导致的弃风弃光风险损失;构建多目标灵活性资源平衡优化调控模型,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低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144401.2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PC: H02J3/24 , G06Q10/063 , G06F17/10 ,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辅助服务的能力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力市场中分布式资源调频能力评估的难题;包括以下步骤:优化模型的构建,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不确定性、约束条件和合算性分析;其中目标函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日前最大化储能市场主体在时段t内的调频收入;第二部分为日内调度;不确定性用于基于预测的调频需求和中标价格来申报调频服务的价格和容量;合算性分析用于判断参与调频服务的储能调频设备的预期收益是否是合算的;模型求解;本发明应用于含有储能的电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1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76571.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电量‑经济耦合度的测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获取不同地区的电量子系统和相应经济子系统分别涉及的指标信息;对电量子系统和相应经济子系统分别涉及的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电量子系统涉及的各指标的指标权重和经济子系统涉及的各指标的指标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电量子系统涉及的各指标的指标权重,确定相应地区的电量子系统综合评价价值;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子系统涉及的各指标的指标权重,确定相应地区的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基于不同地区的量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子系统综合评值,确定相应地区的电量‑经济耦合度测度值。该方法提高了对电量系统和经济发展之间关联程度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014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6690.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10/10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器具管理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工器具信息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电力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对电力工器具进行编号,记录电力工的基本信息以及拿取的电力工器具的编号,获得电力工人员所属部门以及查询当前部门施工项目竣工时间,在项目竣工时间结束时,监测电力工人员是否将拿取的电力工器具进行归还,计算电力工器具的使用强度系数,构建电力工器具使用强度系数点图并对电力工器具进行分类,对电力工器具进行损坏程度检测以及进行继续使用时长计算,通过继续使用时长与项目的施工时长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电力工器具在项目施工时长内的剩余使用时长,本发明实现了对电力工器具的归还管理和更换维修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06259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911250723.6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典型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内部运行框架,基于内部运行框架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步骤S2:基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建立多区域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优化调度模型;步骤S3:根据分布式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目标级联分布式算法对各区域的综合能源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和与能量协调中心的能量交互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52458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39470.1
申请日:2022-10-2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行走式勘探装置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区域电网规划设计用行走式勘探装置,包括电缆,所述电缆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有一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勘探件,所述勘探件上设置有辅助行走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缆上侧的一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前、后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行走轮的转轴后部分别设置有驱动槽,所述两个所述驱动槽之间设置有传动带,左侧的所述行走轮上的转轴与微型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相连,它可以实现行走式勘探装置在电缆上进行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便于勘探件对电缆进行勘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6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294116.7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运行模拟方法,包括用基于时序负荷曲线的电力系统确定型运行模拟模型,其核心是以日运行为核心的调度模拟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运行模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面向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问题,建立了充分反映新能源出力的间歇性与随机性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运行模拟方法。为提高电力系统规划的技术水平,促进未来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能源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