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958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544869.3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1/08 , G06F111/04 , G06F111/02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储热装置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可再生能源出力及电热负荷场景数据;建立第一阶段储热罐规模规划模型;建立第二阶段最优调度模型模型;采用场景法将两阶段规划转化为单阶段规划问题;采用加权系数法将双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求解。本发明考虑了综合能源系统中储热罐对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碳排放的价值,通过所提出的方法可在规划储热罐的同时,实现系统运行成本与碳排放两者之间的协同。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1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98093.X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品字形阵列式磁场采集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检测线圈固定在接收端处,发射线圈中通入励磁电流,位置检测过程开启,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值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调理,通过电压信号采样电路对电压信号进行采样,通过计算电路根据采样电压进行检测灵敏度计算,将计算结果再与预存器中预存的感应电压数表做比对,通过显示器显示数值结果。本发明使用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大线圈进行磁场采集,扩大了装置的能检范围,提升了装置的检测精度、简化了装置的设计复杂度,实现了检测过程与能量传递过程互不干扰、独立有效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967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79391.7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包括:反激电路,与用电设备相连接,用于输出电压可调的输出电压信号;高频逆变电路,与反激电路相连接,用于产生高频交流电信号;原边补偿网络,与高频逆变电路相连接;耦合线圈,与原边补偿网络相连接,用于电能的发射和接收;副边补偿网络,与耦合线圈相连接,用于进行副边无功补偿并切换不同充电模式;整流电路,与副边补偿网络相连接,蓄电池与整流电路相连接;原边控制器,用于控制反激电路对其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副边控制器,用于控制副边补偿网络进行补偿模式切换。本发明能够实现充电模式的稳定、平滑切换,可以保障充电电压稳定可控,提高无线充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44869.3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1/08 , G06F111/04 , G06F111/02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储热装置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可再生能源出力及电热负荷场景数据;建立第一阶段储热罐规模规划模型;建立第二阶段最优调度模型模型;采用场景法将两阶段规划转化为单阶段规划问题;采用加权系数法将双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求解。本发明考虑了综合能源系统中储热罐对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碳排放的价值,通过所提出的方法可在规划储热罐的同时,实现系统运行成本与碳排放两者之间的协同。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98095.9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田字形阵列式磁场采集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检测线圈、信号调理电路、电压信号采样电路、预存器、扫描比对电路和显示器;所述检测线圈固定在接收端处,发射线圈中通入励磁电流,位置检测过程开启,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值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调理,通过电压信号采样电路对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再与预存器中预存的感应电压数表做比对,通过显示器显示数值结果。本发明使用四个大线圈进行磁场采集,扩大了装置的能检范围,提升了装置的检测精度、简化了装置的设计复杂度,实现了检测过程与能量传递过程互不干扰、独立有效地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