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88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05947.2
申请日:2021-06-24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宁波麦思捷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电地闪识别方法,该方法不直接采用典型固定的波峰、波谷特征识别模型去匹配雷电波形,而是将波形识别问题转化为图像分类目标问题去实现,根据大量的雷电地闪电磁波波形图片和非雷电地闪电磁波图片作为训练样本,对搭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可识别雷电地闪电磁波的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雷电地闪电磁波整体形态的识别,针对电磁波所有位置的波形特征进行识别,相比传统方法中对波形的波峰、波谷等关键位置进行固定阈值匹配的方式识别的波形范围大,特征更全面,可提高雷电电磁波识别能力,从而提升雷电地闪电磁波识别精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雷电地闪识别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0880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05046.3
申请日:2021-06-24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宁波麦思捷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电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段的大气电场序列;将大气电场序列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时序预测模型中,得到预测时段内的大气电场值是否超过阈值的预测结果;时序预测模型为利用获取的历史大气电场序列对预设的时序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时序预测模型包括输入层、循环神经网络层、全连接层及输出层,其中,循环神经网络层及全连接层中设置有激活函数;若预测结果为预测时段内的大气电场值超过阈值,则发出预测时段将发生雷电的提示。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时序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预测时段内是否发生雷电的预测,从而达到对雷电的更早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541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72943.6
申请日:2020-12-15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证书发行系统,包括设备和区块链,该设备预先经过签发单位认证,该区块链包括用户账户合约和资产发行合约。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通过设备直接从电表获取可靠的发电数据,并根据发电数据自动计算绿色电力证书的数量,之后通过区块链进行设备认证并自动发行绿色电力证书至用户账户。避免了人工核算发电数据的过程,提升绿色电力证书发行效率,且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绿色电力证书发行过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证书发行方法、设备及区块链,其技术效果与上述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对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110966771.6
申请日:2021-08-23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平台,首先预测获得当前时刻之后预设时间段内发电侧的发电功率曲线以及用户侧的负荷功率曲线,根据确定出的调峰目标功率曲线,结合获得的发电功率曲线、负荷功率曲线以及储能系统的功率曲线、用户侧可中断负荷的功率容量曲线,生成针对当前时刻之后预设时间段的调度策略,调度策略描述了对用户侧可中断负荷的控制策略,进一步根据调度策略对用户侧负荷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预测发电侧的发电功率曲线以及用户侧的负荷功率曲线,根据调峰目标功率曲线结合储能系统的功率曲线以及用户侧可中断负荷的功率容量曲线,生成对用户侧可中断负荷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用电负荷的快速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24894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72968.8
申请日:2021-12-21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杭州岑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多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空港装置,通过钣金框可以将多个无人机空港相互拼接,可以在目标区域部署多架无人机,且通过钣金框可以现场拼接多个无人机空港,便于无人机空港的拆卸运输。而无人机空港中设置的处理器可以自动获取巡检任务,并下发该巡检任务至无人机进行巡检,还会统一的将无人机巡检时产生的巡检数据统一上传至中央服务器,从而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巡检,不需要人员值守,同时实现巡检任务自动发送、接收与执行,数据流全闭环传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电力巡检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40222.7
申请日:2021-10-25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碳资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预先接收各参与方的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信息生成身份管理合约;身份管理合约中包括角色权限;接收减排项目方发送的碳排放数据,根据身份管理合约对减排项目方进行合法性验证,若通过验证,则将碳排放数据写入数据存证合约中;接收当前参与方的碳资产管理信息,根据身份管理合约判断当前参与方是否具备与碳资产管理信息对应的碳资产管理权限;若是,则根据数据存证合约及碳资产管理信息进行碳资产管理。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借助区块链实现碳资产的链上管理,以提高碳资产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碳资产管理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7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97802.4
申请日:2021-08-27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宁波海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图像中人员目标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若输入图像中人数的密度等级为低,则利用基于目标检测的人员检测方法,得到输入图像中的预测人员数量;若输入图像中人数的密度等级为高,则将输入图像分别输入第一密度图估计分支、第二密度图估计分支和尺度感知分支对输入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得到第一密度图估计结果、第二密度图估计结果和尺度感知权重系数;将第一密度图估计结果和第二密度图估计结果分别与尺度感知权重系数相乘并相加,得到最终密度图;利用最终密度图的像素值,得到输入图像中的预测人员数量。本申请针对不同密度的图像,采取不同的算法,使得密度估计方法更具有场景针对性,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109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74124.X
申请日:2021-08-24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杭州致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大道合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T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人体模型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在多个视角中拍摄的待检测图像;检测待检测图像包含的人体区域,并检测人体区域中包含的骨骼关键点数据组;利用人体区域及骨骼关键点数据组,构建待检测图像之间的融合亲和性矩阵,并利用融合亲和性矩阵确定人体区域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匹配关系以及骨骼关键点数据组进行姿态构造,生成三维人体模型;本方法可从多个视角分析人物的姿态,并可提取待检测图像中包含人体区域及骨骼关键点数据,最后可利用人体区域之间的匹配关系及骨骼关键点数据组生成三维人体模型,可全面有效还原人体三维姿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三维人体模型生成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0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3255.3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合需求响应潜力值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各个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并根据历史用电数据,确定各个用户的用电模式;根据各个用户的用电模式,确定具有需求响应潜力的各个目标用电模式;确定各个目标用电模式下具有需求响应潜力的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值;将各个目标用电模式下的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值进行叠加,得到聚合需求响应潜力值。该方法通过对属于同一目标用电模式下的用户进行可调节能力评估得到需求响应潜力值,再得到总的需求响应潜力值即聚合需求响应潜力值,可以有效提高聚合需求响应潜力值的精度和准确性,改善了负荷侧在智能电网中的调节能力,有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637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72961.4
申请日:2020-12-15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设备认证管理系统,该系统中,用户在获得设备之后,生成认证请求,并利用用户私钥对认证请求进行签名,发送至检测机构;之后检测机构进行验签,验签通过后,判断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若符合,则生成注册请求,利用检测机构私钥对注册请求进行签名,发送至区块链;最终区块链进行验签,验签通过后,根据设备身份合约对设备进行注册。可见,该系统利用区块链来做设备管理,通过分散信息网络避免单点故障,降低管理方的运维成本,更加透明方便进行追踪溯源。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设备认证管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技术效果与上述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对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