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34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46448.4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性二氧化碳矿化预拌混凝土生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搅拌壳体:内设有对混凝土搅拌的搅拌空腔;预筛选组件:包括通过支撑板居中设置于搅拌壳体上部、并与搅拌空腔相连通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内侧安装有筛网,且入料口外侧设置有振动机,所述振动机的震动能够使筛网上被筛分的细料进入至搅拌空腔;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搅拌空腔内并延伸至搅拌壳体外的搅拌轴。使得筛网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筛分,被筛分后的细料会直接掉落至搅拌壳体内的搅拌空腔中,使用液压泵驱动推杆,使推杆带动挡板进行移动,使出料口外露,让搅拌后的混凝土材料落下,无需人工对原材料进行筛分,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484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14648.7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浙江大学 , 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冰 , 高美金 , 王昌 , 梁艳群 , 张波 , 石宏 , 孙俊杰 , 诸言涵 , 王婷婷 , 杨轶涵 , 倪逸 , 林贺 , 王哲 , 王涛 , 赵超 , 马超 , 易臻伟 , 王兴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原位微晶化强化预拌混凝土的反应器。本发明包括工作台架,所述工作台架上设置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筒体,所述搅拌筒体外侧设置用于驱动搅拌筒体沿水平面翻倒的旋转组件,所述搅拌筒体上表面设置顶盖,所述工作台架上设置控制顶盖在搅拌筒体上开启和关闭的提升机构。本发明驱动搅拌筒体沿水平面翻倒,在方便进出料的同时也方便搅拌罐和搅拌轴的清洗;通过顶盖解决搅拌筒体密封性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提升机构实现顶盖在搅拌筒体上的开启和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56245.X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冰 , 高美金 , 梁艳群 , 张波 , 孙俊杰 , 诸言涵 , 王婷婷 , 杨轶涵 , 倪逸 , 林贺 , 王哲 , 王涛 , 方梦祥 , 赵超 , 马超 , 易臻伟 , 王兴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预碳酸化强化触变特性非牛顿流体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对胶凝材料进行混合的预碳酸化室和对骨料进行混合的骨料预混室,所述预碳酸化室上设置有用对胶凝材料混合时进行密封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密封板拆装于预碳酸化室上的限位组件,松开拨板后,随着弹簧的形变,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反向作用于移动板,使得滑块再次在滑槽中移动,使得移动板带动限位板移动,让限位板与预碳酸化室内顶部内壁相抵接,完成密封板的安装,对预碳酸化室内的胶凝材料进行密封处理,避免与灰尘相接触,且通过筛网对骨料进行筛选,可保证后期骨料在搅拌时更加均匀,分步式给料流程可形成性能强化触变特性非牛顿流体。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42239.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度量化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三层次物理系统模型;基于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三层次物理系统模型进行系统失效分析,建立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整体失效模型;基于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整体失效分析模型建立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度评估模型,并利用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度评估模型对待评估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安全度进行量化评估。本发明考虑了架空输电通道内不同元件失效破坏、多条线路级联失效对整个通道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能够准确的评估架空输电线路通道的安全度,从而为电网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48817.9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N3/006 , G06N3/084 , G06N3/0499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3/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塔‑线结构整体可靠性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生成输入变量样本集;确定输电塔‑线结构的失效模式,获得整体结构功能函数;计算结构响应,得到结构响应样本集合,建立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训练样本集构建BP‑PSO预测模型;检验所构建BP‑PSO预测模型的精度;基于精度满足要求的BP‑PSO预测模型,采用MC方法进行随机模拟抽样,开展输电塔‑线结构的整体可靠性评估。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替代复杂耗时的有限元分析,大幅减少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迭代次数,可以快速计算高维复杂的结构失效功能函数,并且得到确定的估计值,从而实现来输电塔‑线结构可靠性的高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218875885U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22820045.6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浙江大学 , 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冰 , 高美金 , 王昌 , 梁艳群 , 张波 , 石宏 , 孙俊杰 , 诸言涵 , 王婷婷 , 杨轶涵 , 倪逸 , 林贺 , 王哲 , 王涛 , 赵超 , 马超 , 易臻伟 , 王兴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原位微晶化强化预拌混凝土的反应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架,所述工作台架上设置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筒体,所述搅拌筒体外侧设置用于驱动搅拌筒体沿水平面翻倒的旋转组件,所述搅拌筒体上表面设置顶盖,所述工作台架上设置控制顶盖在搅拌筒体上开启和关闭的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驱动搅拌筒体沿水平面翻倒,在方便进出料的同时也方便搅拌罐和搅拌轴的清洗;通过顶盖解决搅拌筒体密封性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提升机构实现顶盖在搅拌筒体上的开启和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171601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95922.X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青山湖能源研究基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炉煤气的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捕集系统,包括高压吸收塔、高压解析塔和常压解析塔;所述高压吸收塔的下部设有脱硫除尘煤气入口,中部设有级间冷却器以及半贫液入口,上部设有吸收剂入口;高压吸收塔的顶部设置煤气管道将脱碳煤气送入第一水洗塔,底部设置吸收剂富液管道;所述高压解析塔的下部设有再生气入口,底部设有吸收剂半贫液管道,顶部设有一级再生气管道与再生气冷却分离器连接;所述常压解析塔的顶部设置二级再生气管道与高压解析塔下部的再生气入口连接,底部设有吸收剂贫液管道。本发明采用高压吸收、双塔再生方案,降低捕集能耗,降低捕集系统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1518.8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脱碳的前提下,从抑制吸收剂分解逃逸和逃逸吸收剂高效捕集回收两个角度,提出了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并建立整套吸收及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预洗涤除杂、吸收及解吸过程精密温度调控、级后水洗除雾、循环吸收液除杂、荷电强化的气溶胶凝并长大与静电脱除等多元手段,以低损耗、高效率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降低吸收剂损耗,抑制二次污染,有效利用系统余热,实现CO2捕集清洁、长效技术推广;也为进一步优化烟气净化系统布局,缩短烟气处理流程,开展CO2及其他污染物协同脱除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1583.3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系统的离散生成模块将塔筒结构进行离散化获得离散化单元并生成形状函数,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实时应变测量数据,测量计算模块根据离散化单元及形状函数建立理论应变模型,并根据实时应变测量数据建立实验应变模型;耦合计算模块基于理论和实验应变模型构建误差函数,求解获得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结果,经结果输出模块输出完成重建。本发明能够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与基于可靠理论基础的传统逆有限元框架相结合,在未测量区域内创建和映射更密集的离散化网格以突破传感器规则布置的限制,减少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实现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07344.1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应复杂航域受限空间的CO2解吸系统及灵活调控方法,涉及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包括废气锅炉、紧凑型CO2吸收塔、紧凑型CO2贫富液换热器、紧凑型CO2解吸塔、紧凑型CO2富液预热装置、紧凑型CO2富液再沸预解吸装置和智能调控平台。进一步通过基于适应不同航段运行工况的知识与数据驱动CO2富液预热装置热源尾气抽取流量精准预测模型,及CO2富液再沸预解吸装置上段热源蒸汽抽取流量精准预测模型,建立适应复杂航域受限空间CO2解吸系统全局优化调控方法,实现不同发动机运行工况下解吸系统运行参数灵活调控,解决了复杂航行环境下不同发动机船舶碳解吸系统高能耗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