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25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12691.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B28B2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形混凝土电杆预应力FRP筋张拉的装置,包括张拉圆盘与末端圆盘,所述张拉圆盘与末端圆盘之间连接有若干根FRP筋,所述FRP筋靠近张拉圆盘的端部连接有非等径钢套筒,靠近末端圆盘的端部连接有等径钢套筒,等径、非等径钢套筒内部与FRP筋之间均填充有膨胀水泥。该装置取代了传统钢筋墩头技术,避免了墩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用FRP筋代替钢筋可减少筋材腐蚀,所成电杆高性能绿色低碳轻质。该设备具有构造简易,操作简单等的特点,并且具有提高预应力FRP筋张拉效率的特点,可优化FRP筋在混凝土电杆中作为预应力筋时张拉过程繁琐且须更改原有张拉设备的缺点,与混凝土电杆原有的钢筋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相契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405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13391.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FRP筋张拉试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水平设置的定位座板,所述定位座板的中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对准FRP筋端面中心处的对中器,所述对中器与定位座板沿横向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座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夹持在套筒外侧的套筒夹具,所述套筒夹具与定位座板沿横向滑动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取代了传统FRP筋拉筋试验非精准对中技术,避免了两侧FRP对中效果不好,造成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并且具有提高FRP筋张拉前准备工作效率的特点,可优化FRP筋在拉筋实验前过程繁琐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58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1489979.4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新民 , 陈石川 , 施孝霖 , 王德弘 , 白俊峰 , 聂克剑 , 王先日 , 陈行云 , 肖方顺 , 刘志伟 , 陈祥 , 陈远浩 , 程建平 , 李小刚 , 傅本钊 , 魏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电杆运行状态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所述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线缆与电杆顶部设置的风速风向仪和电杆倾角传感器、电杆杆身处设置的钢筋计和混凝土表面应变计及温度传感器、电杆基础处设置的土压力盒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间建立数据采集链路;本发明为混凝土电杆量身定制一套运行状态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通过监测电杆各项关键参数,可实时全面掌握电杆的运行状态,并预警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21909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87638.9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新民 , 肖方顺 , 王先日 , 刘志伟 , 程建平 , 魏震 , 李小刚 , 傅本钊 , 林瑞宗 , 施孝霖 , 聂克剑 , 陈行云 , 白俊峰 , 王德弘 , 陈远浩 , 陈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塔施工用地脚螺栓工作状态预警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压力感知螺帽、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供电模块和上位机监测系统,所述压力感知螺帽的数量与输电塔的地脚螺栓的数量相适应,各地脚螺栓上配合连接有紧固螺母,多个所述压力感知螺帽分别安装于紧固螺母上并与相应的地脚螺栓配合连接,以采集各地脚螺栓处的压力数据,所述压力感知螺帽与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监测系统,所述上位机监测系统根据获取的数据对地脚螺栓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及预警;所述供电模块为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供电。该装置及方法有利于提高输电塔组塔施工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12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738565.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2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的输电塔架锈蚀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实际服役状况下输电塔架图像;步骤2:对拍摄的输电塔架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建立输电塔架锈蚀识别数据集;步骤3:搭建基于全卷积网络的输电塔架锈蚀识别网络模型,选择多组超参数进行训练,选择最优的超参数作为训练结果;步骤4:将输电塔架锈蚀图像输入模型进行识别,确定该图像中发生锈蚀的区域。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快速的对输电塔架发生的锈蚀区域进行描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7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7623.7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新民 , 林健昊 , 肖方顺 , 陈雪 , 陈石川 , 刘志伟 , 王德弘 , 白俊峰 , 傅本钊 , 施孝霖 , 聂克剑 , 王先日 , 程建平 , 陈行云 , 陈祥 , 陈远浩 , 李小刚 , 魏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底盘及卡盘一体化电杆用抗倾覆装配式基础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混凝土电杆在大风荷载下倒杆和斜杆问题,并能大幅提高电杆基础的抗倾覆能力,本发明所述装配式基础包括用于支撑电杆的底盘,底盘上表面环绕电杆插置固定多个相互拼接的加劲肋板;加劲肋板朝向电杆的一端经灌浆固结结构与电杆侧面相接,以承受电杆工作时的倾覆力矩,本发明在传统普通混凝土底盘的基础上经过改进,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成装配式基础,降低单件重量方便运输及安装;现场安装时只需要把竖向加劲肋以及底盘之间用螺栓连接拼装,电杆同预制基础用少量砂浆浇筑成为整体即可抵抗倾覆力,起到提高台风下电杆抗倒杆斜杆能力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7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87465.0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新民 , 肖方顺 , 程建平 , 王德弘 , 聂士成 , 王先日 , 刘志伟 , 林瑞宗 , 李小刚 , 傅本钊 , 施孝霖 , 聂克剑 , 陈行云 , 陈远浩 , 陈祥 , 魏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掏挖类基础的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该装配式护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的护壁环体,所述护壁环体由多片弧形预制片拼接组成,所述弧形预制片上开设有若干孔洞,用于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护壁与土体的间隙,以及安装护壁横梁,所述护壁横梁横设于护壁中且其两端穿过孔洞并向外嵌入护壁周边的土层内,使护壁与桩周土层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基础。该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有利于缩短基坑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17857.5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40/02 , B28B21/68 , E04H12/12 , C04B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杂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电杆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杆使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硅灰、不同级配石英砂、碎石、外加高效减水剂、水、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所述水泥为42.5标号普通硅酸盐,减水剂为新型非萘系高性能减水剂AN4000,浆体均匀密实。由于加入了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纤维,大大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电杆的抗裂性及耐久性。该电杆十分适用于沿海地区严酷的腐蚀环境,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避免了加入钢纤维后发生的钢纤维腐蚀现象。本发明所用原料都为普通工业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制备方法简单,在混凝土电杆现浇及抗腐蚀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0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98502.0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213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84 , G01D21/02 , G08B21/18 , G08B31/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短时强降雨的输电线路边坡稳定性预警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布置边坡不同深度方向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孔隙水压力和第一温度变化数据;通过不同深度方向的第一孔隙水压力和第一温度变化数据,获得第一入渗深度和第一入渗速度;建立入渗深度和入渗速度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关联预测模型,预测第一边坡稳定系数;通过聚类算法构建预训练模型,并保存非短时强降雨时期的模型参数;检测到短时强降雨事件发生时,采集第二孔隙水压力和第二温度变化数据,通过关联预测模型获得第二边坡稳定系数,并通过所属预训练模型已有的聚类中,获得当前边坡稳定性预警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68633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86309.X
申请日:2023-06-1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17/05 , G06N3/045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强化学习与Transformer特征融合的地物智能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BIM技术,借助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构建非结构化的BIM三维地物模型。针对BIM三维地物图进行分类,并整理地物类型标签,获取各类地物目标数据集;步骤S2、构建特征融合的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分离并识别目标场景中的各类物体,获取地物特征,并检测出地面物体的初始位置;步骤S3、将地物初始位置与地物特征输入至强化学习模块中,由评估网络输出更细粒度的地物位置图;步骤S4、算法结果可视化,并提供对外使用接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