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5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13391.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FRP筋张拉试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水平设置的定位座板,所述定位座板的中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对准FRP筋端面中心处的对中器,所述对中器与定位座板沿横向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座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夹持在套筒外侧的套筒夹具,所述套筒夹具与定位座板沿横向滑动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取代了传统FRP筋拉筋试验非精准对中技术,避免了两侧FRP对中效果不好,造成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并且具有提高FRP筋张拉前准备工作效率的特点,可优化FRP筋在拉筋实验前过程繁琐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25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12691.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B28B2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形混凝土电杆预应力FRP筋张拉的装置,包括张拉圆盘与末端圆盘,所述张拉圆盘与末端圆盘之间连接有若干根FRP筋,所述FRP筋靠近张拉圆盘的端部连接有非等径钢套筒,靠近末端圆盘的端部连接有等径钢套筒,等径、非等径钢套筒内部与FRP筋之间均填充有膨胀水泥。该装置取代了传统钢筋墩头技术,避免了墩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用FRP筋代替钢筋可减少筋材腐蚀,所成电杆高性能绿色低碳轻质。该设备具有构造简易,操作简单等的特点,并且具有提高预应力FRP筋张拉效率的特点,可优化FRP筋在混凝土电杆中作为预应力筋时张拉过程繁琐且须更改原有张拉设备的缺点,与混凝土电杆原有的钢筋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相契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41214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1421426.6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分段结构混凝土电杆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均分为上段与下段的混凝土电杆,所述混凝土电杆上段为非预应力配筋,下段为部分应力配筋,上段与下段固设为一体,下段混凝土电杆内设置有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两者均沿混凝土电杆周部间隔设置,下段混凝土电杆上下端均经锚固金具进行锚固,其中下段部分预应力混合配筋电杆提高电杆刚度、抗裂度,同时减轻电杆重量及造价,上段电杆非预应力钢筋提高电杆延性,避免因断线及局部强风等临时荷载作用下电杆上部脆性断裂,结构安全可靠,承载力弯矩大,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9347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05563.X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T7/11 , G06T17/05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融合像素级图像分割与强化学习的地形智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BIM技术,借助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构建非结构化的BIM三维地形模型。针对BIM三维地形图进行分类,并整理地形边缘信息标签,获取各类地形目标数据集;步骤S2:采用图像分割任务型卷积神经网络,分离并识别目标场景中的各类地形,获取地形分割图;步骤S3:将原图像与地形分割图输入至强化学习模块中,由评估网络输出更细粒度的地形分割图。步骤S4:算法结果可视化,并提供对外使用接口。能够更细粒度地分析规划区域的具体地形地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9979.4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新民 , 陈石川 , 施孝霖 , 王德弘 , 白俊峰 , 聂克剑 , 王先日 , 陈行云 , 肖方顺 , 刘志伟 , 陈祥 , 陈远浩 , 程建平 , 李小刚 , 傅本钊 , 魏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电杆运行状态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所述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线缆与电杆顶部设置的风速风向仪和电杆倾角传感器、电杆杆身处设置的钢筋计和混凝土表面应变计及温度传感器、电杆基础处设置的土压力盒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间建立数据采集链路;本发明为混凝土电杆量身定制一套运行状态全息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通过监测电杆各项关键参数,可实时全面掌握电杆的运行状态,并预警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37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03622.7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的可收放护臂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可调节长度的竖向支撑杆以及设置于竖向支撑杆外部的环形固定管,所述环形固定管上设有多个螺杆,每个螺杆外侧设有护臂支撑板。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可调整位置的护臂支撑板对装配式护臂进行支撑加固,有利于避免容易塌孔的问题,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连续施工,极大加快施工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8943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87450.7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肖方顺 , 于新民 , 林瑞宗 , 王先日 , 刘志伟 , 李小刚 , 傅本钊 , 施孝霖 , 聂克剑 , 魏震 , 陈行云 , 程建平 , 白俊峰 , 王德弘 , 陈远浩 , 陈祥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地脚螺栓监测的风致倒塔预警方法,在输电铁塔每个基础的四角选取距铁塔中心最远的地脚螺栓作为监测对象,在塔脚板和地脚螺栓配套螺帽之间安装环形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根据螺帽间压力的安全阈值和采集获得的压力数值,进行倒塔预警。实现监测地脚螺栓的工作状态,从而在缓慢的锈蚀过程中能够提前预警,防止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41214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21426.6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分段结构混凝土电杆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均分为上段与下段的混凝土电杆,所述混凝土电杆上段为非预应力配筋,下段为部分应力配筋,上段与下段固设为一体,下段混凝土电杆内设置有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两者均沿混凝土电杆周部间隔设置,下段混凝土电杆上下端均经锚固金具进行锚固,其中下段部分预应力混合配筋电杆提高电杆刚度、抗裂度,同时减轻电杆重量及造价,上段电杆非预应力钢筋提高电杆延性,避免因断线及局部强风等临时荷载作用下电杆上部脆性断裂,结构安全可靠,承载力弯矩大,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633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86309.X
申请日:2023-06-1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17/05 , G06N3/045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强化学习与Transformer特征融合的地物智能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BIM技术,借助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构建非结构化的BIM三维地物模型。针对BIM三维地物图进行分类,并整理地物类型标签,获取各类地物目标数据集;步骤S2、构建特征融合的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分离并识别目标场景中的各类物体,获取地物特征,并检测出地面物体的初始位置;步骤S3、将地物初始位置与地物特征输入至强化学习模块中,由评估网络输出更细粒度的地物位置图;步骤S4、算法结果可视化,并提供对外使用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05565.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T7/11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Q10/047 , G06N3/006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融合像素级图像分割与蚁群算法的智能输电线路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雷达获取待选线区域的数据参数,组合成相应的输电线路路径数据集,对所述输电线路路径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标注不同区域的标签,获取相应的预处理数据集;步骤S2:采用图像分割任务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集进行路网节点计算处理,获取适宜节点目标;步骤S3:采用蚁群算法,获取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实现智能输电线路路径规划。步骤S4:算法结果可视化,并提供对外使用接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