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1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14424.0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四川大学
Inventor: 白晗 , 周凯 , 杨长龙 , 郑洋 , 张帆 , 李泽瑞 , 张忠瑞 , 代子阔 , 朱冀涛 , 李涛 , 黄晓义 , 刘健 , 刘莹 , 孔庆江 , 王云龙 , 孙重阳 , 王铭泽 , 袁洪博 , 赵劲东 , 常昊亮 , 冯天民 , 多俊龙 , 李海龙 , 夏荣臻 , 邢宇涵 , 厍世达
IPC: G06F18/27 , G06F18/213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85 , G01N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NET结构的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缺陷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宽频阻抗谱方法,模拟电缆阻水缓冲层产生缺陷后的特征阻抗变化,生成一系列带电缆缺陷程度标签的数据;S2:构建基于U‑NET的CNNs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空间特征,并构建特征向量;S3:将空间特征作为输入与FCN网络进行连接,进而预测缺陷的严重程度;S4:建立均方根误差损失与对数损失函数联立的两阶段联合损失函数;S5:采用RMSProp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算法,更新模型参数,直至完成模型的训练;本发明基于传输线理论,通过宽频阻抗谱的技术手段,探测不同严重程度缺陷特征阻抗变化的影响,建立宽频阻抗谱与电缆缺陷严重程度的映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6936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8297.8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肺气道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数据准备:预先准备若干病人的肺部CT图像并标定其中的待分割肺气道;步骤s2:数据预处理:对肺部CT图像中的肺部区域进行分割,得到输入数据;步骤s3:建构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并训练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步骤s4:将所述输入数据输入经历步骤s3后的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得到输出结果;步骤s5:对输出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肺气道分割结果。本发明通过一种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的深度神经网络准确、高效地完成对肺气道的分割,尤其能获取更为准确的叶内气道分割结果,同时本发明实施过程可实现无人值守批量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693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628297.8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肺气道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数据准备:预先准备若干病人的肺部CT图像并标定其中的待分割肺气道;步骤s2:数据预处理:对肺部CT图像中的肺部区域进行分割,得到输入数据;步骤s3:建构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并训练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步骤s4:将所述输入数据输入经历步骤s3后的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得到输出结果;步骤s5:对输出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肺气道分割结果。本发明通过一种三维多尺度特征聚合的深度神经网络准确、高效地完成对肺气道的分割,尤其能获取更为准确的叶内气道分割结果,同时本发明实施过程可实现无人值守批量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04158.5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接触特性分析方法,将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接触等效为一个粗糙表面和一个理想光滑表面的接触;采用空间频率合成法构造随机粗糙表面,并采用Ogden模型描述硅橡胶结构的超弹性应力‑应变关系,获得随机粗糙表面的Ogden模型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接触特性分析模型,得到不同压力和表面形貌条件下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绝缘界面的接触形貌和应力分布计算结果。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分析材料表面粗糙度、界面压力因素对界面内部介观尺度的空腔尺寸和局部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实现介观尺度下不同界面接触条件的内部空腔和局部应力分布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3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85094.9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压直流试验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高压直流实验压力气室用电控调节模组,包括应用于超高压直流试验的压力室本体和内置两个光子探测装置的固定夹具盒。本发明的一种超高压直流实验压力气室用电控调节模组通过采用隔离方式进行装卸料操作,不会因为装卸导致内部失压,保证内部试验环境的稳定性,降低能耗;采用侧向翻转方式进行调节,不仅可以缩小纵置收纳筒的结构,而且可以方便在压力室本体内部翻转调节,布局更加合理;电控式翻转盖板通过翻转贴合在纵置收纳筒外侧,闭合纵置收纳筒外侧面上的条形纵置开口,提升纵置收纳筒的内部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7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59459.9
申请日:2024-08-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反射系数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特征分析方法及系统,获取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将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划分为多个子段,计算各个子段的三阶累积量;计算三阶累积量和的平均值,作为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的三阶累积量;根据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的三阶累积量构建双谱,进行特征分析。本发明采用高阶统计量方法计算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的三阶累积量,并进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电力电缆反射系数谱的双谱特征,从而提高被测电缆特征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8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46579.5
申请日:2024-05-0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绝缘老化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绝缘电树老化实验装置及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腔及安装于实验腔内的样本支撑架、电树引发机构、气体采集机构和电树生长观测机构;电树引发机构包括高压电源、与高压电源连接的针电极和地电极;针电极与地电极位于电缆绝缘样本两侧;气体采集机构包括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电树生长观测机构包括相机和光源;相机和光源分别位于电缆绝缘样本的两侧。本发明将电树引发机构、气体采集机构和电树生长观测机构集成于实验腔内,能够通过实现电树过程中特征气体的提取与电树生长形貌的观察;通过对提取的特征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获得电树老化的表征量,且具有高度灵敏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91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96621.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电气绝缘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视在寿命偏差的CVT绝缘状况诊断方法,首先获取待测CVT的多个绝缘特征量;然后对各绝缘特征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对各绝缘特征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待测CVT绝缘状况评分;依据评分得到待测CVT的视在运行年限;最后利用待测CVT的视在运行年限相对于实际运行年限的偏差,对待测CVT绝缘状况进行诊断。本发明结合多种在线和离线测试数据,确定其视在运行年限,再通过实现运行年限与实际运行年限的偏差来确定CVT绝缘状况,能够有效地对CVT绝缘状况及是否需要检修做出判断,提升CVT绝缘状况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43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1016060.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R31/12 , G01R23/167
Abstract: 一种基于频谱能量分布概率的直流局部放电信号分类识别方法,依次进行模型搭建步骤、数据采集步骤、平滑降噪处理步骤、频谱划分步骤、分布概率求取步骤。其有益效果是:通过绘制三元能量概率分布图,可对不同直径针板模型下的局部放电进行识别。该研究拟为识别电力设备在直流电压下的放电类型、评估放电危害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446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1203909.1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nventor: 雒瑞森 , 朱颜 , 孙天亮 , 旷昊恒 , 孙天然 , 梅宇博 , 余勤 , 涂海燕 , 周凯 , 周宁 , 邹栋 , 易海杨 , 黄寅 , 黄永禄 , 崔光盐 , 王建 , 任小梅 , 曾晓东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网系统的综合热场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计算弓网系统中的焦耳热和摩擦热;S2、根据焦耳热和摩擦热确定弓网系统相较于环境的温升,计算弓网系统的散热;S3、根据焦耳热、摩擦热和散热,确定弓网系统平衡时的综合热场分析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弓网系统的综合热场分析模型,实现了弓网系统中摩擦热、焦耳热和综合热的热场综合分析,改进了高速弓网载流磨损问题,为提高弓网使用寿命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