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168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33344.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相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试验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待试验电缆线路配备有三相并联电抗器,所述三相并联电抗器用于补偿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在采用串联谐振方式的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试验中,通过所述三相并联电抗器替代试验电抗器,对电缆线路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其中,将三相并联电抗器的两相短接后与励磁变的副边绕组高压侧连接,另一相与套管连接,将三相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与地保持悬空。本发明能够极大地降低并联电抗器两个旁柱中的磁通,降低铁心的放热情况;允许采用更高的试验电压以及更长的试验时间,可极大地提高采用三相并联电抗器替代试验电抗器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2694.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瓦斯继电器气体监测装置的入网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油箱、可燃气体瓶、压缩空气瓶、储气盒、瓦斯继电器、油枕和集气盒;可燃气体瓶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储气盒的第一进气口相连通;压缩空气瓶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气盒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油箱的出油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气盒的进油口相连通;储气盒的油气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瓦斯继电器的油气进口相连通,瓦斯继电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油枕的进油口相连通,油枕的出油口与油箱的进油口相连通;瓦斯继电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集气盒的进口相连通。本发明可用于校验瓦斯继电器气体监测装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2400.0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瓦斯集气盒中气体可燃性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监测装置包括:检测气室、膨胀器、催化燃烧传感器、储油盒及检测单元;所述检测气室和膨胀器连通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检测气室上设置有游离气体进气阀、空气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游离气体进气阀通过导气管与集气盒上的集气盒出气阀连接,集气盒上连接有瓦斯继电器连通导管;所述集气盒通过排油阀与储油盒连通;所述催化燃烧传感器伸入检测气室内部以获取检测气室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数据,并通过线缆将可燃气体浓度数据传输至检测单元。本发明避免了现场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检测耗时长,检测过程存在人为误差和消防隐患以及人身安全隐患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9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98718.6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瓦斯继电器中游离气体可燃性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监测装置包括:检测气室、膨胀器、催化燃烧传感器及检测单元;所述检测气室和膨胀器连通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检测气室上设置有游离气体进气阀、空气进气阀和排气阀,游离气体进气阀连接有瓦斯继电器连通导管;所述催化燃烧传感器伸入检测气室内部以获取检测气室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数据,并通过线缆将可燃气体浓度数据传输至检测单元。本发明避免了现场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检测耗时长,检测过程存在人为误差和消防隐患以及人身安全隐患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2816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133344.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相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试验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待试验电缆线路配备有三相并联电抗器,所述三相并联电抗器用于补偿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在采用串联谐振方式的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试验中,通过所述三相并联电抗器替代试验电抗器,对电缆线路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其中,将三相并联电抗器的两相短接后与励磁变的副边绕组高压侧连接,另一相与套管连接,将三相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与地保持悬空。本发明能够极大地降低并联电抗器两个旁柱中的磁通,降低铁心的放热情况;允许采用更高的试验电压以及更长的试验时间,可极大地提高采用三相并联电抗器替代试验电抗器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7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52070.2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线路进行高抗感应耐压及局部放电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与高抗相连接的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作为补偿电容,实现并联电抗器的感应耐压试验以及局部放电试验,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直接利用现有的设备对并联高压电抗器进行耐压和局放试验,试验系统投资少,仅需要变频电源和分压测量系统即可开展。同时具有现场接线方便,无需大型补偿电容的吊装的优势。本试验方法极大的降低了传统采用补偿电容器进行谐振试验的工作量,有效的缩短了试验时间,对于工期紧张的工程具有极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54201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93023.9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方法及其实现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各层次网络节点启动同步环节;判断将要传输的帧是否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讯首帧;若是,则跳转执行步骤2,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步骤2,各层次网络节点设定阈值,跳转执行步骤4;步骤3,依据首帧设定的阈值,判断各层次网络节点同步偏移量是否小于同步失调阈值;是则保持传输单元组数阈值不变,否则将传输单元组数阈值减少预设百分比并取整,修改时间调度表,重新设定帧长阈值;跳转执行步骤4;步骤4,按照各层次网络节点对应的时间调度表和传输单元调度表收发数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增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4201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393023.9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方法及其实现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各层次网络节点启动同步环节;判断将要传输的帧是否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讯首帧;若是,则跳转执行步骤2,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步骤2,各层次网络节点设定阈值,跳转执行步骤4;步骤3,依据首帧设定的阈值,判断各层次网络节点同步偏移量是否小于同步失调阈值;是则保持传输单元组数阈值不变,否则将传输单元组数阈值减少预设百分比并取整,修改时间调度表,重新设定帧长阈值;跳转执行步骤4;步骤4,按照各层次网络节点对应的时间调度表和传输单元调度表收发数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增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7576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201877.X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成林 , 卢江平 , 刘健 , 魏杰 , 李松 , 郭安祥 , 吴经锋 , 蒲路 , 刘翔 , 吕志斌 , 丁彬 , 任双赞 , 童悦 , 刘子瑞 , 薛军 , 杨传凯 , 王辰曦 , 吴子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到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螯合锰、锌、铁等金属离子形成溶胶,经过进一步蒸发、干燥形成包含金属离子螯合物的干凝胶,最后干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得到纯相结构的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这种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的制备方法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300~500℃)即可得到纯相的锰锌铁氧体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传统高温固态烧结法存在的高耗能、工艺复杂且容易产生杂相的弊端。而且通过适当的参数调整,该方法同样可以制备除了锰锌铁氧体之外的其它铁氧体材料,因而本发明在纳米磁性材料制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149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21104.3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分簇算法,包括:对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算法进行改进,在簇头选举时,将剩余能量、节点密度考虑在内来保证簇头选取的合理性;分簇时采取非均匀分簇机制构造大小不等的簇半径;在簇间通信采用多跳方式向基站传输数据,将簇头节点间距离及剩余能量作为下一跳中继节点的选择依据,达到均衡能量负载目的。通过对比实验可知,从首个节点失效轮次比较,本发明提出的算法比LEACH提高了76%,较LEACH-DC提高了25%,较EEUC提高了32%。本发明的算法运行至1600轮次时,仍有节点存活,有效延长了网络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