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直流配电线路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71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0688333.2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直流配电线路保护方法,涉及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继电保护领域。针对直流配电网中限流技术与保护原理的结合问题,利用换流器限流策略与故障识别原理相配合,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读取电压、电流数据,根据故障启动判据判断是否有故障,若是则限流控制模块与故障识别模块同时启动,各限流环节进行故障限流;同时计算线路两侧保护安装处检测到电流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判定故障线路。本发明能够在降低直流断路器开断电流需求的同时识别故障区域与故障类型,降低了直流配电网的建设成本和保护冗余,保护方法不需要严格的通信同步,且不受过渡电阻、数据窗长和噪声的影响,能够满足速动性和可靠性要求。

    基于两级注意力融合的DFIG并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91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75583.3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级注意力融合的DFIG并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其首先建立DFIG并网混合仿真模型;然后,基于两个并行Transformer编码器结合特征级融合方法构建一级AF模型,再采用两个并行的一级AF模型构建两级AF模型,以混合仿真所得TRI‑TSAT侧所有机组机电暂态数据和TRI‑RTDS侧电磁暂态数据对为输入,以暂稳结果为输出,训练步骤S2构建的基于两级注意力融合的DFIG并网暂态稳定评估模型,实现DFIG并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所提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解释性。所述方法可有效解释机组层次特征对暂态稳定的影响以及深度学习模型对样本预测结果,提高暂态稳定评估结果可信度。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的纵联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96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20753.9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的纵联保护方法,涉及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继电保护领域。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读取线路电流数据,记录电流数据,然后确定故障启动判据,并根据启动判据判断是否有故障,若是,则分别计算两侧一模电流幅值的Hausdorff距离与两侧一模电流相位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阈值比较,判定区内外故障类别后,发出故障信号。本发明很好地利用了新能源场站侧电流弱馈、相位不定的特性,具有较强的抗过渡电阻与抗噪声能力,对于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系统有很好的适配性。同时利用算法提取了暂态一模电流量幅值相位信息,仅需利用一模电流即可有效判别故障类型,计算量较小,保证了保护方案的可靠性。

    基于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风电场并网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09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15388.7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风电场并网数字孪生建模方法,涉及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并网建模领域。每台双馈风机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数据驱动模型,风电场架构及所并电网选取常用的物理仿真模型,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风机物理模型维护、虚拟数据模型更新的双向反馈。本发明实现了风机与电网互动反馈的实时更新,降低了算力需求,同时与风机物理实体实时匹配的虚拟模型具备较高的输出精度,满足精细化仿真需求。对于研究风机之前相互影响、电网出现扰动时对风电场的影响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研究风力发电的产能、维修与维护、发电的可靠性与效率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的电力系统中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基于N-1故障的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327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632678.4

    申请日:2019-07-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情况下,综合能源系统稳定性及不同系统之间能量交互领域,具体为基于N‑1故障的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具体步骤为随机产生一个故障矩阵,判断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求解稳定性分析指标,寻找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薄弱节点;判断每个元件的故障运行状态是否均已考虑,若是则对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否则重复前序步骤。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同系统之间的能量交互的情况,能全面地分析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了新能源机组出力变化对天然气系统部分稳定性的影响,并能够求解出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能量互补极限点。

    一种基于故障电流积分比的极间短路故障选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62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06740.7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电流积分比的极间短路选线方法,涉及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继电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了直流配电系统线路发生极间短路故障后的故障电流特征,然后利用故障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电流曲线积分性质差异区分区内外故障,最后提出了基于故障电流积分比的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极间短路故障选线方案,具体为:读取线路电压、电流数据,然后确定故障启动判据,并根据判据判断是否有故障,若是则计算线路电流积分比,用线路两侧积分比表征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差异大小,与阈值比较,确定故障线路,选定区内/外故障后,发出故障信号。本发明避免噪声干扰以及电流幅值变化带来的阈值整定困难问题,提高了选线方案的可靠性,可快速识别故障线路。

    基于需求响应的微能网多时空尺度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13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80141.7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微能网多时空尺度优化调度方法,涉及综合能源智能电网领域。该调度方法从能源角度对微能网中各设备进行建模分析,构建多微能网综合能源系统模型。然后建立了由上、中、下三层组成的协同优化框架的多时空尺度运行模型:上层为日前调度阶段,对整个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调度;中层为日内调度阶段,对各微能网进行优化;下层为实时调度阶段,对各微能网中不平衡功率进行调整;三个阶段分别引入可替代、可转移和可削减负荷,阶梯式参与需求响应优化调度。本发明相比于主流调度策略能够进一步修正多能负荷曲线,对能源的供需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实现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运行,适用于具有多个社区的能量管理,更易于扩展。

    弱电网下LCL型并网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46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11335639.4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技术及稳定性研究,具体为弱电网下LCL型并网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解决现有LCL型并网变换器的稳定性区间有限,弱电网易对变换器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传统方法中,利用HPF环节作为有源阻尼策略为系统增加阻尼,抑制谐振,但稳定区间较局限,其稳定区间为fres∈(fs/6,fs/3),其中fres为LCL结构的谐振频率,fs为控制系统的采样频率。当电网呈弱感性时,fres将会减小,有越过临界点的可能,进而造成失稳。本发明在有源阻尼回路中,设计了单位延时反馈环节,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采用本发明方法后,系统的稳定区间为(fs/4,fs/2),大大拓宽了系统的稳定区间,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基于两阶段的区域电网电动汽车调峰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06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84409.2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的区域电网电动汽车调峰优化调度方法,涉及区域智能电网领域。该调度方法根据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负荷运行特性进行分类,分别建立刚性、可调度、灵活型和智能换电4种EV负荷模型;考虑EV参与调峰的各项成本,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给出EV调峰定价策略;在第一阶段以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并在此目标下对EV调峰定价进行决策,以降低电力系统调峰容量调整区域电网负荷分布;在第二阶段依托第一阶段得到的调峰定价曲线,以EV用户充电费用最小为目标安排EV负荷。本发明相比于主流调度策略可以更有效缓解区域电网的调峰压力,降低成本,减少负荷峰谷差,提高风电光伏的消纳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