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87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35663.7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拉索循环牵引安装施工方法,采用内部定位栓和下部校位体组合控制下部索导管的空间位置;在支撑锚梁上设置了梁顶挂板,通过连接靴槽和斜向撑栓组合控制平台撑梁的位置;采用横向调位栓和竖向调位栓组合控制上部索导管下部的位置,采用上部校位体控制上部索导管上部的位置;在下部索导管的顶端设置对准贴标,在上部索导管内设置内置定位管、环向定位栓和对中测试仪;采用锚梁背板控制拉索控位环及环向拉索的位置,通过第二锚板及后张拉螺杆对第一锚板及环向拉索进行补偿张拉;采用管道控位箍及锁固囊袋控制拉索防护管的空间位置。本发明提高了索导管安装定位的精度,实现了环向拉索张拉应力准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63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72067.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上跨航道钢拱桥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2)钢箱梁节段制作、3)钢管桩顶推平台搭设、4)防护桩打设、5)连接导梁安装、6)钢箱梁节段顶推、7)连接横梁安装,其施工时通过腹板定位栓和腹板定位杆限定箱梁腹板的位置,通过肋板定位栓和和肋板校位栓限定箱梁肋板的位置,通过系杆连接体及桩侧抱箍将相邻的钢管桩连接呈一整体,通过紧固锚筋将连接导梁与钢箱梁节段连接呈一整体,在钢箱梁节段上铺设了支撑滑轨,可通过滑移撑架控制连接横梁的横向位置,本发明改善大跨度钢拱桥安装的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顶推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2735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04526.3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湖底隧道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其中中空预制钢筋混凝土侧墙设置在模筑混凝土隧道层的两侧,防冲刷层设置在中空预制钢结构顶板防护层上方,中空预制钢结构顶板防护层设置在模筑混凝土隧道层上方,模筑混凝土隧道层上表面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罩面,与中空预制钢结构顶板防护层之间设有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和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混凝土垫层设置在模筑混凝土隧道层下方,两者之间设有自粘式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抗拔桩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0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29826.4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异型索塔模板定位纠偏装置,包括:伸缩撑杆、图像采集设备和控制模块,伸缩撑杆和图像采集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多个伸缩撑杆与活动模板连接,用于调节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之间的角度,两个活动模板和两个固定模板围设形成异型索塔的浇注空间,图像采集设备安装于与异型索塔分开设置的塔吊装置上,用于获取索塔上方的外露面图像。本发明基于图像采集结果控制伸缩撑杆动作进行定位纠偏,在浇注完成后再次进行纠偏,通过两次纠偏操作有效提高了模板的定位效果,减少浇注过程中混凝土重力导致的模板偏移,使索塔模板能够按预设曲率进行安装,避免产生累积误差,提高施工的精准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13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84948.5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9/14 , E01D11/04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型塔柱施工过程中辅助结构及其布置方法,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该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上预埋钢板;在异型塔柱下塔模板外侧桁架安装完成后,安装临时支撑;在钢箱梁横隔板处预设临时拉索锚箱;浇筑异型塔柱下塔并设置临时拉索齿块和临时拉索孔;安装临时拉索并进行张拉;临时拉索张拉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采用临时支撑不仅避免异型塔柱下塔由于倾斜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板倾覆,也便于拆卸;采用临时拉索可以减少月牙型塔柱下塔根部的拉应力,确保拆除临时支撑后月牙型塔柱下塔的稳定性,提供更多施工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86721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36089.9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C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板加筋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包括碎石垫层、护壁基础、预制板、固定角钢架和架立筋架;碎石垫层上部设置护壁基础,护壁基础内部设置预留槽口,护臂基础另一侧设置预埋角钢连接端及预埋筋架连接端;预留槽口内设置预制板,预制板采用预制板企口拼接;固定角钢架置于预埋角钢连接端上并与预制板拉结;架立筋架置于预埋筋架连接端上或基层上,架立筋架端部置于固定角钢架的角钢搁筋齿板上,角钢搁筋齿板上部为钢筋网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预留槽口内设置对称搁置板,槽口内灌入水泥砂浆,随后置入预制板,对称搁置板与预制板上的水平连接板嵌合加螺栓连接,通过溢浆孔观测砂浆填充效果,可保证预制板与基础有效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887265.7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涉及张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于箱梁本体上的若干高强钢筋,若干高强钢筋上滑动套设有圆盘,圆盘周侧滑动安装有阶梯卡盘,若干高强钢筋上还滑动设有张拉千斤顶,阶梯卡盘和张拉千斤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将阶梯卡盘与张拉千斤顶可拆卸连接,固定组件还包括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用于将张拉千斤顶与箱梁本体可拆卸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卡接组件能够解决张拉千斤顶与箱梁的快速连接,防止在张拉时与箱梁之间存在缝隙,且可以减少张拉千斤顶的晃动,防止高强钢筋不能完全张拉,有效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1367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88251.7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23K37/04 , B23K101/28 , B23K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锚梁锚头焊接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支座,两个支座滑动连接于锚梁内壁底端;水平调节单元,水平调节单元连接于锚梁侧端,用于调节支座的水平位置;转板,转板铰接于锚头支座顶端,锚头焊接于转板顶端;角度调节单元,角度调节单元连接于锚梁中心,角度调节单元输出端与转板连接,用于调节转板的角度。本发明将锚头的安装结构设置为可调节式,采用支座和转板的组合,依据不同节段锚头的角度安装要求,对锚头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节,然后进行焊接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锚头的角度精度,严格控制锚点的精度,从而保证后续成桥后斜拉索的角度准确,避免采用固定支座时人工打磨精度较差的情况,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415074.2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9/14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索塔装配式桁架钢模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装配式桁架钢模体系的首次安装、浇筑首段索塔单元混凝土、装配式桁架外模翻模爬升及钢筋笼绑扎同步施工、顶部斜撑拆除、槽形轨接长、装配式桁架内模滑模爬升施工、浇筑索塔单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翻模工艺与滑模施工有机结合形成了适用于空心索塔的装配式桁架钢模体系,改善了狭小空间中索塔内模的装拆方式,做到了内模的全回收与利用;装配式桁架外模为装配式桁架内模的滑模施工提供了反力,并通过起吊架,增强了索塔内外模的协调工作能力;作业过程没有影响到钢筋笼的绑扎作业,提高了工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35086.1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截面异形索塔拉‑撑组合临时固结中塔柱施工方法,方法如下:在先浇塔段的上部设置塔侧抱箍,并在俯斜模板侧设置塔侧撑架及第一配重;在底部支架的支撑平台面向现浇塔段侧设置第二配重;综合采用骨架控位栓、骨架拉筋和筋顶定位体控制劲性骨架及索塔钢筋笼的位置;在仰斜模板侧设置模板调位板及模板校位栓,综合采用模板校位栓和伸缩撑杆控制仰斜模板的位置;在俯斜模板侧设置了第三配重和模板内撑筋,采用第三配重与张拉绳索的拉力组合;依次采用第一浇筑管和第二浇筑管进行后浇塔段混凝浇筑施工时,并通过升降螺栓控制分区插板的高度。本发明提高了后浇段模板的定位精度,增强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