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62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93241.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被动源结合的盾构复合地层开挖面界面识别方法及系统,获取由主动源激发弹性波,地层变化处反射的检波结果;对检波结果进行基尔霍夫积分法偏移,确定前方地层变化位置,得到洞内超前地质探测结果;获取盾构滚刀产生的振动引起的检波结果,对检波结果进行滤波、分解,提取滚刀振动主频,基于振动主频确定岩性强度信息,得到洞内近场界面识别结果;联合主动源超前探测和被动源界面探测对开挖面进行渐进式识别。本发明可以实现盾构开挖面地层特征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19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53718.5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阳角支护方法及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基坑阳角位置处外侧的土体开挖支护坑,其中,支护坑以基坑阳角处的内侧围护结构作为坑壁,支护坑的其余坑壁采用多级放坡开挖,形成多级坡底;依次在每一级的坡底施工基坑阳角支护结构并进行回填,直至支护坑被回填至未开挖地表;其中,设定级坡底对应的基坑阳角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土体回填,直至回填至前一级坡底,采用本发明的支护方法对基坑阳角的支护效果好,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1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653718.5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阳角支护方法及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基坑阳角位置处外侧的土体开挖支护坑,其中,支护坑以基坑阳角处的内侧围护结构作为坑壁,支护坑的其余坑壁采用多级放坡开挖,形成多级坡底;依次在每一级的坡底施工基坑阳角支护结构并进行回填,直至支护坑被回填至未开挖地表;其中,设定级坡底对应的基坑阳角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土体回填,直至回填至前一级坡底,采用本发明的支护方法对基坑阳角的支护效果好,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02323.7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复杂地层条件下的盾构隧道现场水土压力监测方法,属于地下盾构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前预埋预埋底座和出线盒,待管片浇筑成型后,在预埋底座的预留点位安装测试仪器,能较好适用该施工条件下的水土压力测试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保证仪器的存活率并获取较为精确的监测数据,能够减少直接预埋测试仪器对管片浇筑质量的影响,同时降低在浇筑过程中测试仪器损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20893916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684716.5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模型试验的管片衬砌结构,涉及盾构隧道变形破坏物理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沿纵向设置且相互拼接的管片环,管片环的表面均开设有切割槽,且管片环的两侧均安装有止水带,邻接的管片环之间形成环缝接头,环缝接头内侧粘贴有防水硅胶带,相邻的两个管片环之间均通过纵向接头板连接,纵向接头板的两端翼板均通过接头螺栓固定在对应侧的管片环上。本实用新型基于相似理论,既保证模型盾构隧道的横纵向结构刚度与原型隧道保持一致,又能够反映环缝接头的局部受力及破坏特征,便于获取环缝接头张拉变形数据,且适用于考虑地层含水条件下,盾构隧道结构横纵向变形破坏试验研究,有助于盾构隧道课题的深入研究。
-
-
公开(公告)号:CN119387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5490.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子硅钢片铸铝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硅钢片铸铝自动化产线及生产方法,包括下模传送装置,沿着下模传送装置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转子硅钢片码放装置、中模传送装置、第一吸盘装置、铸铝间、第二吸盘装置、第一夹取装置和第二夹取装置;其中,转子硅钢片码放装置用于将硅钢片码放托盘上的转子硅钢片放置在下模传送装置上;第一吸盘装置将上模安装在下模和转子硅钢片上,第二吸盘装置用于上模的拆卸;第一夹取装置实现中模的拆卸;第二夹取装置用于将铸铝转子移动至所在转子码放装置一侧的传送带上。本发明使得模具可以循环使用,同时整个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可以显著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