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离散和模态降阶的柔性机械臂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23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791974.1

    申请日:2023-12-22

    IPC分类号: B25J9/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离散和模态降阶的柔性机械臂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将柔性机械臂连杆划分为若干单元;构建离散后的柔性机械臂任意单元的运动控制方程;建立各个单元的有限元运动控制方程,对各个单元的有限元运动控制方程进行组装得到柔性机械臂的全局动力学有限元方程;求解全局动力学有限元方程的广义特征值问题,得到柔性机械臂的各阶模态振型;基于各阶模态振型对全局动力学有限元方程进行降阶变换,得到降阶后的全局动力学有限元方程;基于全局动力学有限元方程对机器人柔性单杆机械臂进行运动控制。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柔性机械臂的振动的有效抑制和精确控制。

    一种隧道围岩巨石垮塌大比尺模拟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8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5591.X

    申请日:2024-07-26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4 G09B23/40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围岩巨石垮塌大比尺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箱体:顶部敞口设置,敞口处通过开合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顶部移动台和第二顶部移动台以实现敞口打开和关闭状态切换,箱体的侧箱壁内表面以及第一移动台和第二移动台的底面设有加载部件;打印机构:包括多个位于箱体上方的机械臂,机械臂的末端连接有打印头,机械臂与三轴联动机构连接。开挖支护机构:设置在箱体内部,由多榀沿隧道纵向设置的开挖支护组件构成,相邻开挖支护组件之间设有伸缩驱动件以模拟开挖支护过程,本发明的试验装置实现了大比尺围岩巨石垮塌模拟试验。

    一种基于放大位移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748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2445.6

    申请日:2024-07-23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E21D9/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岩土及隧道工程灾害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放大位移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对于隧道掌子面上的同一点,获取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掌子面振动信息;对于每个时间点,基于所述掌子面振动信息,通过模态振型分析,得到掌子面模态振型,并将掌子面模态振型进行放大;通过对比两个时间点的掌子面模态振型之间的差值,得到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危险块体位置。相较于传统监控量测、地质编录等方法,实现掌子面稳定监测的快速化、实时化、智能化。

    基于机器视觉的掌子面稳定性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46202.X

    申请日:2023-06-21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E21F17/18 G06V20/52 G06T7/26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掌子面稳定性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获取掌子面的多帧图像数据,对各帧掌子面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掌子面上岩体结构面的分布数据;根据掌子面上岩体结构面的分布数据,构建三维裂隙网络模型,通过三维裂隙网络模型进行基于几何学的关键块体搜索定位,得到关键块体;根据掌子面图像序列中像素在时间域上的变化以及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对关键块体是否发生位置变化进行判定,当关键块体在当前帧与初始帧之间的位置变化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关键块体发生了失稳,进行预警;本发明不占用施工时间,更加符合隧道实际情况,提高了隧道施工建设效率,降低了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一种隧道工人施工状态检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386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71473.X

    申请日:2023-01-17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轨道工人行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工人施工状态检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隧道工人施工状态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施工状态参数,所述施工状态参数包括隧道中环境参数和人体参数;对所述施工状态参数进行降维,标准化处理不同量纲的信息得到反应工人施工状态的主成分;将得到的所述主成分输入BP神经网络,输出多个值作为坐标进行工人施工状态的判别分类。本发明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与环境参数、施工人员、施工器械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了施工现场粉尘浓度较高、可见度低、施工过程中工人部分骨架关节点坐标采集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