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7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62891.1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9 , G06F18/2135 , G06F18/27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客流影响的城际铁路车站交通接驳方案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建立城际铁路车站客流影响因素指标模型;S2:对连续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S21:构建样本数据矩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S22: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S23: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S24: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S25:写出主成分;S3:建立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S4:计算交通接驳方案得分;本发明可从客流角度作为对交通接驳方案调整前后评判和多方案比选的依据。本发明从线路、车站和交通接驳三个角度选取影响因素,在城际铁路车站客流研究方面相比既有研究是更全面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6610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0426758.7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碧能 , 吴嘉 , 王仲林 , 吴梦 , 孙元广 , 王迪军 , 翟利华 , 邹江源 , 滕显飞 , 陈芃睿 , 尹华拓 , 王晓潮 , 廖贵玲 , 黄定贵 , 任祥 , 王海鑫 , 叶芃杉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线路设计及车站站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交叉渡线的地铁车站岛式站台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带交叉渡线的地铁车站岛式站台结构包括左线、右线和连接所述左线及所述右线的交叉渡线,且所述交叉渡线分别与所述左线相交于第一左线岔心和第二左线岔心,与所述右线相交于第一右线岔心和第二右线岔心,所述左线和所述右线之间设有站台,所述站台包括错位设置的左线站台和右线站台,所述左线站台的外侧与所述左线等距设置,所述右线站台的外侧与所述右线等距设置,且所述左线位于所述第一左线岔心及所述第二左线岔心的区段均设有道岔导曲线。本发明提供避免了建构筑物拆迁,减少了征地和管线改迁困难,减低了施工风险与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7602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496312.1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L2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市域铁路列车安全线设计方法,通过输入市域铁路列车的运行参数及轨道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车轮闸瓦压力、摩擦系数、列车制动系统故障的制动失效比、列车满载质量、列车实时运行速度、列车回转质量系数;所述轨道参数包括:基本阻力参数、坡道坡度的千分数、线路曲线半径;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计算列车制动系统失效后的剩余单位制动力;根据所述剩余单位制动力及所述轨道参数,计算列车的制动距离;根据所述列车运行的距离,计算安全线长度;根据所述安全线长度,生成市域铁路列车安全线模型;从而提高安全线长度设计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760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496311.7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市域铁路列车站后折返安全距离设计方法,通过输入市域铁路列车运行参数,所述市域铁路列车运行参数,包括:列车运行速度、制动生效后的速度、牵引切除过程需要的延迟时间、紧急制动生效时间、列车的最大加速度、紧急制动减速度、距最近应答器的距离和测量误差;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计算市域铁路列车紧急制动距离及常用制动距离;根据市域铁路列车车身长度及所述市域铁路列车制动距离计算市域铁路列车站后折返线长度;根据所述折返线长度,生成市域铁路列车折返线模型;从而提高市域铁路列车折返线长度设计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14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30857.2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30/0203 , G06Q50/40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仿真的快慢车时刻表变化下客流OD修正方法及应用,根据全网进出站刷卡详单数据获取研究时段内全网分时客流OD矩阵和通勤客流分时OD矩阵,为相关OD匹配快慢车线路的上下车站点,划分不同乘客类型,提取受快车时刻表影响的客流需求,按照不同乘客类型、依据快慢车出行时间差分别建立和标定乘客乘车选择Logit模型,基于优化后的时刻表仿真客流车次选择过程,并依据发车时刻调整乘客进站时刻,得到修正后的全网分时OD需求矩阵用于优化后快慢车方案的开行效果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50541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110637394.1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列车参数、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以及空间地理信息;利用所述基础数据建立用于设计线路纵断面的坐标系;将约束条件作用于所述坐标系,生成多个车站高程方案与变坡点组合方案,作为线路纵断面的初始方案;计算每个所述初始方案中的列车牵引电耗与土石方工程量;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得到列车牵引电耗与土石方工程量的最优组合方案,作为目标纵断面设计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方法,能够兼顾建设成本和列车牵引能耗问题,并根据优化目标自动生成不同的纵断面方案,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80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011276145.6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纵断面设计和节能操纵方案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根据预设的最小坡长约束条件,采用暴力搜索算法对预先构建的坡长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若干个坡道划分方案;根据预设的纵断面设计约束条件以及预设的列车运行过程约束条件,采用GPOPS求解每一坡道划分方案的最优坡度方案,并根据基础数据计算与每一最优坡度方案相对应的列车牵引能耗;从所有列车牵引能耗中选取出最小列车牵引能耗,获取得到与最小列车牵引能耗相对应的最优纵断面设计方案以及与最小列车牵引能耗相对应的最优操纵方案。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列车节能操纵对线路纵断面设计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减少列车运行时的牵引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691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82360.6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每一车次,根据列车的历史实际停留时长和列车的初始运行图中的计划停留时长,生成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实际扰动停留场景;以所有供电分区在所述实际扰动停留场景下消耗的总净牵引能量的期望值最小为目标,构建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对所述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求解结果对所述初始运行图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列车运行图。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效果,根据优化后的列车运行图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4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681757.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虚拟编队的列车动态解耦和耦合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于需要虚拟解耦或虚拟耦合的列车,通过调整前车和后车的速度实现解耦和耦合,其中,可以根据前车和后车解耦后的线路情况和耦合前的线路情况,按不同的应用情况控制前车和后车的间距;同时本发明以最小安全追踪距离作为解耦或耦合完成的依据,改进了计算最小安全追踪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获得列车间更精确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列车进行解耦或耦合的灵活变化,提高了列车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83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784618.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编组方法、系统、终端、介质及程序,通过获取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将站台划分低峰站台、平峰站台和高峰站台,之后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高峰站台时,以第一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挂联扩编后,控制所述站台切换为所述平峰站台,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低峰站台时,以第二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解编作业,本申请能够根据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列车组进行扩编或解编,从而缓解了旅客运输压力,实现闭环运营控制,提高了运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