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8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6333.2
申请日:2024-07-03
IPC分类号: H01M10/0525 ,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6563 , H01M10/65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热增强的防热蔓延锂离子电池模组。本发明利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筒包覆电芯,同时在相邻金属筒之间设置放置一片紧贴金属筒壁的绝热材料。其中,该设计属于被动防热失控蔓延方案,能够避免液冷、风冷或应急冷却方案在面临一些意外情况时受到的可靠性影响。同时,所提出的模组结构简单且紧凑,需要牺牲的空间体积小,相应模组体积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本发明模组兼顾防热失控蔓延和电池热管理,在大电流密度放电工况下,电芯表面温升大幅度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32920.5
申请日:2021-06-07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15 , H01M10/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电极温度调控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垫、水冷模块、复合相变材料层、若干抗重力热管、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极上均布置有导热片,导热垫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水冷模块安装在导热垫底面的中间位置,复合相变材料层设置在水冷模块的底部,各抗重力热管一端连接导热片,各抗重力热管另一端连接复合相变材料层,加热模块布置在导热垫底面的两侧,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模组的电极和外壳底面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模块和水冷模块的启动和关闭,能够快速对电池模组电极进行散热或预热,散热和升温效率高,大幅改善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寿命和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9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632920.5
申请日:2021-06-07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15 , H01M10/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电极温度调控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垫、水冷模块、复合相变材料层、若干抗重力热管、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极上均布置有导热片,导热垫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水冷模块安装在导热垫底面的中间位置,复合相变材料层设置在水冷模块的底部,各抗重力热管一端连接导热片,各抗重力热管另一端连接复合相变材料层,加热模块布置在导热垫底面的两侧,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模组的电极和外壳底面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模块和水冷模块的启动和关闭,能够快速对电池模组电极进行散热或预热,散热和升温效率高,大幅改善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寿命和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64537.5
申请日:2021-10-28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9 , H01M10/6568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35 , H01M10/615 , H01M10/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复合均热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壳体,若干电池单元,若干相变材料板,若干均热板和一个底部水冷模块,每个电池单元的面积最大两个侧面均被相变材料板包覆,相邻两个相变材料板之间放置一个均热板,均热板的冷凝端嵌入到水冷板中用于强化散热。该发明充分利用了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储能特点,同时结合均热板高效传热和水冷散热技术的优势,满足了动力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控温需求。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和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并且减少了不同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差,提升了系统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810836443.2
申请日:2018-07-26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吸液芯结构的相变传热元件,包括抽真空的管体,管体内为一密封内腔,密封内腔灌注液体工质,管体的中部内侧设有多层吸液芯结构,管体的两端内侧设有单层吸液芯结构。还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吸液芯结构的相变传热元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具有多层吸液芯结构,其毛细性能和散热性能是多层吸液芯结构的叠加,相较于传统单层吸液芯结构的相变传热元件,其传热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够满足高热流密度散热场合的需求,属于相变传热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05559.X
申请日:2023-12-12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265 , H01M8/0263 , H01M8/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变径流场板及燃料电池,所述流场板用于氢氧燃料电池阴极侧气体和水的输送及分配。本发明将羽状网脉结构应用于阴极流场结构设计。所述仿羽状网脉流场包括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进气支流道和出气主流道,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和进气支流道上均设置有局部变径结构,且第一进气主流道、第二进气主流道和进气支流道分别与出气主流道相通。为增强局部传质,各进气主流道和支流道均设置有变径结构;在羽状网脉和变径结构的协同作用下,该流场结构具有强化传质、增强气体均匀分布、提高气体利用率、加速流道内液态水排出等作用,从而利于提高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1222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524726.8
申请日:2019-06-18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1011 , H01M8/02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球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基座、栅孔壳体、若干阳极集电板、催化层、阻醇层、膜电极、阴极集电器、外引导线,所述栅孔壳体呈圆球形或椭球形且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并设有端盖,所述栅孔壳体的圆周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经线平行的弧状格栅,所述端盖设置有连接各阳极集电板的外引导线,所述阳极集电板、催化层阻醇层和膜电极弧度一致地由内向外依次紧贴地设在所述栅孔壳体各弧状格栅之间,且各膜电极与栅孔壳体外周面共面,所述阴极集电器呈弧形紧固在栅孔壳体的外周面且和对应的膜电极外表面紧密接触。本发明通过球形设计提高了电池的输出性能、体积功率比,同时可集合成堆栈实现大功率输出的同时便于后续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759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56052.0
申请日:2023-06-25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258 , H01M8/02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二维变径流道,所述的二维变径流道的两壁面轮廓由数学函数分别进行几何控制,形成连续或周期变化的二维变径结构。所述的二维变径结构可以实现在X‑Y平面上多方向同时变径。本发明提出的二维变径流道具有在X‑Y平面上多方向同时变径的二维变径结构,在二维变径结构中可以形成涡流。所述的涡流可以打破流体的稳定流动状态,产生的离心力可以将液态水推离流道中心区域,形成液滴流和膜状流,避免液态水堵塞流道,降低压力损失。二维变径流道更有利于强化电池内部的传质/传热过程、加快液态水的去除以及降低流场进出口的压力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电池的整体输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75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853397.9
申请日:2021-07-27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氢机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04223 , H01M8/04029 , H01M8/04302 , H01M8/04701 , H01M8/06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的辅助低温冷启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的辅助低温冷启动系统包括氢气供给模块、空气供给模块、催化燃烧加热模块、电加热模块、冷却液循环模块、尾气处理模块、控制模块、燃料电池电堆。所述的辅助低温冷启动系统具有模式一、模式二两种辅助启动模式。所述的模式一启动时,催化燃烧加热模块和电加热模块同时工作。所述的模式二启动时,电加热模块工作,氢气供给模块和空气供给模块开启,燃料电池电堆开始低功率运行。本发明提出的辅助低温冷启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启动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系统安全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37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1710036435.5
申请日:2017-01-18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包括陶瓷球、材料为铝型材或钢材的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支撑架上的若干定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的热管管壳,同轴地设置竖直贯穿设置在所述热管管壳内的芯管,热管管壳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芯管的管壁沿轴向设置有切口,所述陶瓷球的直径大于芯管的内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预成形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制备方法可实现复合吸液芯径向压紧,保证复合吸液芯与管壳的有效烧结,减小接触热阻;所制备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传热性能优异、渗透率高、毛细力大、抗重力性能优异、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