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6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0845133.8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F16H6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转弯换道工况智能挡位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S2:对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S3:对行车数据进行特征拓展,获得信号的一阶与二阶导数特征;S4:计算车辆的行车轨迹,并提取转弯换道信息;S5:选择转弯换道的识别特征,构建车辆转弯换道的识别模型;S6:对行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候选决策参数;S7:评价候选决策参数的重要性,作为换挡决策参数,构建行驶数据集,并去除数据集中的离群点;S8:利用数据集训练网络分类模型,构建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建立的转弯换道工况挡位决策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情况进行智能的挡位决策,从而适应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意图和行驶环境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5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45133.8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F16H6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转弯换道工况智能挡位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S2:对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S3:对行车数据进行特征拓展,获得信号的一阶与二阶导数特征;S4:计算车辆的行车轨迹,并提取转弯换道信息;S5:选择转弯换道的识别特征,构建车辆转弯换道的识别模型;S6:对行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候选决策参数;S7:评价候选决策参数的重要性,作为换挡决策参数,构建行驶数据集,并去除数据集中的离群点;S8:利用数据集训练网络分类模型,构建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建立的转弯换道工况挡位决策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情况进行智能的挡位决策,从而适应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意图和行驶环境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640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82192.8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16H61/02 , G06F16/245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自动变速器智能挡位决策设计方法,包括:采集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在各种道路环境下的行车数据;对采集的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过的行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划分各类行驶工况并分别构建挡位决策策略从而获得优秀驾驶员挡位决策策略;选取目标工况下的三个换挡特征,构建行驶数据集,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算法检测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并去除离群点;利用Alpha‑shapes算法提取数据集中每个挡位数据的换挡边界点;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提取的换挡边界点进行拟合得到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从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中构建挡位决策应用于自动挡车,改善自动挡车对驾驶员驾驶意图和行驶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154771.5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自由度齿轮啮合模型的减速器键合图模型优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啮合动力学模型;S2: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S3:推导出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4:建立减速器键合图模型;S5:推导出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6:对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进行仿真分析,并修正减速器键合图模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建立的齿轮副键合图模型和减速器键合图模型能够准确地分析减速器特性以及其他采用齿轮传动机构的特性,为减速器和其它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640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882192.8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16H61/02 , G06F16/245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自动变速器智能挡位决策设计方法,包括:采集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在各种道路环境下的行车数据;对采集的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过的行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划分各类行驶工况并分别构建挡位决策策略从而获得优秀驾驶员挡位决策策略;选取目标工况下的三个换挡特征,构建行驶数据集,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算法检测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并去除离群点;利用Alpha‑shapes算法提取数据集中每个挡位数据的换挡边界点;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提取的换挡边界点进行拟合得到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从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中构建挡位决策应用于自动挡车,改善自动挡车对驾驶员驾驶意图和行驶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47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55330.0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刚度恒力浮动打磨磨头,包括安装支架、传动组件和磨头;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内,一端与磨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为磨头提供推力的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所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内部填充有干扰颗粒,所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能够通过差分调节内部气压以改变干扰颗粒的紧密程度从而实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的变刚度和变长度。本发明提供的变刚度恒力浮动打磨磨头,通过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伸长和颗粒间摩擦力为磨头提供推力,磨头加工零件时被加工零件对磨头产生支撑力,通过力的平衡实现恒力打磨;且能改变刚度适应不同材料的被加工零件以提供最优恒力打磨,保证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93253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56853.4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15/0616 , B25J15/0023 , B25J15/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适应可变刚度软体机械抓手,包括抓手座、可被控制弯曲的抓手指和用于适形贴附并夹紧于被抓取物表面的抓取囊;所述抓取囊内部填充有颗粒物且抓取囊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抓取囊内部真空度进而控制颗粒物整体塑形并适形夹紧被抓取物的第一通气口,所述抓手指为多个并固定于抓手座,所述抓取囊位于多个抓手指形成抓握空间内且抓取囊的外壁与抓手指弯曲内侧面贴附固定;能够对自身进行主动调整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抓取性能,抓取负载大且稳固性好,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476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155330.0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刚度恒力浮动打磨磨头,包括安装支架、传动组件和磨头;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内,一端与磨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为磨头提供推力的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所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内部填充有干扰颗粒,所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能够通过差分调节内部气压以改变干扰颗粒的紧密程度从而实现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的变刚度和变长度。本发明提供的变刚度恒力浮动打磨磨头,通过气动变刚度软体驱动器伸长和颗粒间摩擦力为磨头提供推力,磨头加工零件时被加工零件对磨头产生支撑力,通过力的平衡实现恒力打磨;且能改变刚度适应不同材料的被加工零件以提供最优恒力打磨,保证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54771.5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自由度齿轮啮合模型的减速器键合图模型优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啮合动力学模型;S2: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S3:推导出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4:建立减速器键合图模型;S5:推导出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6:对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进行仿真分析,并修正减速器键合图模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建立的齿轮副键合图模型和减速器键合图模型能够准确地分析减速器特性以及其他采用齿轮传动机构的特性,为减速器和其它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03580060U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20820372.X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9C45/7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机伺服节能控制系统,包括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液压齿轮泵、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输入滤波器以及信号转换板,信号转换板将注塑机数控系统的压力和流量信号转换并送至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中,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驱动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连接液压齿轮泵,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液压齿轮泵出油管道上,转速传感器安装在交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滤波器输出端与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解决全液压式注塑机因电机空转而造成电能不必要浪费的问题,极大的提高注塑机的电能利用率,也增加注塑工艺稳定性,延长注塑机的使用寿命,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