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697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010607173.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30)具备:电动机(MOT),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CL);电动机壳体(40),其收容电动机;以及电力变换装置(PDU),其与电动机电连接,且将向电动机供给的电力及从电动机供给的电力进行变换。电力变换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在电力变换装置的上部以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有DC连接器(51),该DC连接器连接与电池(BAT)连接的DC线(31)。DC连接器具有与在电力变换装置PDU的内部配置的母线(53)连接的内部连接部(51a)。DC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从电力变换装置的上方接触到内部连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795958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80053008.7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00 , F16H9/12 , F16H37/02 , F16H61/662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能够不使变速器的重量増加而确保带传递效率高且环损坏小的状态,同时适当地确保将来所需的期望的整体变速比(总变速比)范围。使第1带轮(11)的外径小于第2带轮(12)的外径。使第1输入轴(1')及第2输入轴(2')为并联同轴结构,经由LO离合器(3”)及第1传递齿轮组(8)将第1输入轴(1')与第1输出轴(14)联结,并且经由HI离合器(3')及第2传递齿轮组(9)将第2输入轴(2')与第2输出轴(15)联结。而且,使得在低速模式下从第2带轮(1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2传递齿轮组(9)、第2减速齿轮(23)及低最终齿轮(16)向差动装置D/G传递,另一方面在高速模式下从第1带轮(11)输出的动力经由高最终齿轮(18)向差动装置D/G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2186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607173.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30)具备:电动机(MOT),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CL);电动机壳体(40),其收容电动机;以及电力变换装置(PDU),其与电动机电连接,且将向电动机供给的电力及从电动机供给的电力进行变换。电力变换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在电力变换装置的上部以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有DC连接器(51),该DC连接器连接与电池(BAT)连接的DC线(31)。DC连接器具有与在电力变换装置PDU的内部配置的母线(53)连接的内部连接部(51a)。DC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从电力变换装置的上方接触到内部连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7959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53008.7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00 , F16H9/12 , F16H37/02 , F16H61/6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846 , F16H37/021 , F16H37/022 , F16H61/66 , F16H61/70 , F16H2037/0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能够不使变速器的重量増加而确保带传递效率高且环损坏小的状态,同时适当地确保将来所需的期望的整体变速比(总变速比)范围。使第1带轮(11)的外径小于第2带轮(12)的外径。使第1输入轴(1')及第2输入轴(2')为并联同轴结构,经由LO离合器(3”)及第1传递齿轮组(8)将第1输入轴(1')与第1输出轴(14)联结,并且经由HI离合器(3')及第2传递齿轮组(9)将第2输入轴(2')与第2输出轴(15)联结。而且,使得在低速模式下从第2带轮(1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2传递齿轮组(9)、第2减速齿轮(23)及低最终齿轮(16)向差动装置D/G传递,另一方面在高速模式下从第1带轮(11)输出的动力经由高最终齿轮(18)向差动装置D/G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214728304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522031.9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装置的液体冷却回路结构,能够同时连接到两个冷却回路,并使其中一个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的体积膨胀/收缩不致影响另一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体的循环。车用装置的液体冷却回路结构具有能够分离液体和气体,并连接至第一液体冷却回路与第二液体冷却回路的储罐,储罐位于第一液体冷却回路中的循环路径中,并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到能够分离第二液体冷却回路中的气体和液体的组件。车用装置的液体冷却回路结构,包括:分支部,设在第一管路上;以及连接部,连接分支部与位于储罐内上部的气体储留部,分支部位于较储罐的往第一液体冷却回路的流出部更上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17145625U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21022803.3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久田启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能够抑制制作公差带来的影响并提升冷却装置的安装稳定性。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槽,固定在车辆上;侧部固定结构,设置在冷却水槽的周边,以将冷却水槽固定在车辆的侧部;以及下部固定结构,设置在冷却水槽的周边,以将冷却水槽固定在车辆的下部,其中侧部固定结构在冷却水槽的安装方向即水平方向上倾斜延伸且具有钝角,下部固定结构在安装方向上平行延伸且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在沿上下方向观看冷却水槽的视角下,侧部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向与下部固定结构所具有的椭圆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