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70767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47786.6
申请日:2011-05-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06 , H01M8/0254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其能够良好地削减波状板隔板的种类,能够以简单且经济的结构进行拉长间隔冷却。燃料电池堆(10)通过沿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发电单元(12)而构成。配置在发电单元(12)的层叠方向一端的第一金属隔板(14)在形成冷却介质流路(44)的波形流路槽部(44a)间具有向离开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平坦部(36b),配置在所述发电单元(12)的层叠方向另一端的第三金属隔板(20)在形成所述冷却介质流路(44)的波形流路槽部(44b)间具有向离开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b)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平坦部(66b)。第一平坦部(36b)和第二平坦部(66b)配置在沿层叠方向重合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28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210532073.6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007 , H01M8/02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67 , H01M8/0267 , H01M8/241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10),该燃料电池组(10)在将多个发电单元(12)层叠而成的层叠体(14)的一方的端部配设接线板(16b)、绝缘构件(18b)及端板(20b)。在绝缘构件(18b)的凹部(68)收容隔热构件(70)及接线板(16b)。隔热构件(70)通过将构成发电单元(12)的第一金属隔板(24)的外周部呈框状地切断的金属板(24P)和将构成发电单元(12)的第二金属隔板(26)的外周部呈框状地切断的金属板(26P)交替层叠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0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080004409.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06 , H01M8/0232 , H01M8/0234 , H01M8/0254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1006 , H01M8/1007 , H01M8/1018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10),其将多个发电单元(12)沿水平方向层叠而构成。在第一金属隔板(14)的面(14b)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的波状流路槽部(3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a)。在第三金属隔板(20)的面(20b)上形成有作为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的波状流路槽部(6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b)。波状流路槽部(44a、44b)相互重合而形成冷却介质流路(44)。在发电单元(12)的上下两边设有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30a)及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32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30b)及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在发电单元(12)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开形成有一对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34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34b)。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08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409.0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06 , H01M8/0232 , H01M8/0234 , H01M8/0254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1006 , H01M8/1007 , H01M8/1018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10),其将多个发电单元(12)沿水平方向层叠而构成。在第一金属隔板(14)的面(14b)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的波状流路槽部(3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a)。在第三金属隔板(20)的面(20b)上形成有作为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的波状流路槽部(66a)的背面形状的波状流路槽部(44b)。波状流路槽部(44a、44b)相互重合而形成冷却介质流路(44)。在发电单元(12)的上下两边设有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30a)及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32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30b)及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32b)。在发电单元(12)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开形成有一对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34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34b)。
-
公开(公告)号:CN1152245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161160.9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谋求端子的防水机构的小型化,并且提高电线配置的自由度。端子构造(1)具备:具有芯线(10)的电线(50);和安装于电线(50)的端子部件(20),端子部件(20)具有:供芯线(10)接合的接合部(21);和形成有开口部(31)的密封部(30),该开口部(31)包围接合部(21)并使接合部(21)露出,芯线(10)经由开口部(31)与接合部(21)接合,并且在开口部(31)的周围与密封部(30)以环状紧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48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810098585.X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第一金属隔板(18)在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22a)以及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2b);在另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以及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燃料气体流路(34)在上部侧经由入口缓冲部(36a)与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连通,并在下部侧经由出口缓冲部(36b)与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连通。入口缓冲部(36a)具有:靠近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侧的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以及靠近燃料气体流路(34)的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并且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被构成为比所述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在叠层方向上更深的深槽。
-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48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98585.X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第一金属隔板(18)在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22a)以及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2b);在另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以及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燃料气体流路(34)在上部侧经由入口缓冲部(36a)与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连通,并在下部侧经由出口缓冲部(36b)与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连通。入口缓冲部(36a)具有:靠近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侧的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以及靠近燃料气体流路(34)的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并且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被构成为比所述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在叠层方向上更深的深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