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91874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80008510.2

    申请日:2012-01-27

    IPC分类号: B62D25/08 B62D25/20

    CPC分类号: B62D25/085 B62D25/082

    摘要: 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通过由在正面观察时呈直角三角形的板材构成的连结板(26)使隔板侧部件(24)和侧车架角撑板(20)在与前后方向轴正交的T面内结合,其中,隔板侧部件(24)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11)的前部结合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侧车架角撑板(20)将前侧车架(11)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连接起来,因此,当作用有使前侧车架(11)的前部、侧车架角撑板(20)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对移动的载荷时,通过配置在T面内的连结板(26)的剪应力支承该载荷,由此,能够在将重量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同时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

    汽车的车身架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285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09731.1

    申请日:2012-02-10

    IPC分类号: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架的构造。构成前侧车架(11)的第一、第二管材(31、32)在第一水平部(11a)中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在第二水平部(11b)中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在第一水平部(11a)与第二水平部(11b)之间的倾斜部(11c)中从上下方向变换排列成左右方向,至少在第一水平部(11a)以及第二水平部(11b)中,第一、第二管材(31、32)相互焊接(w1、w2),因此,本发明即使不使第一、第二管材(31、32)的截面形状沿长度方向变化,也可以使结合了这些管材的前侧车架(11)的截面形状和弯曲刚性沿长度方向变化,能够提供一种重量轻且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性能优异的前侧车架(11)。

    带有螺母的托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336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10720.5

    申请日:2012-02-10

    发明人: 铃木庸一郎

    摘要: 一种带有螺母的托架(12),安装在形成于部件(11)的表面的槽状的加强筋(11b)的内部,具有:供螺栓(15)螺合的螺母部(14);和支承螺母部(14)并卡定在形成于加强筋(11b)的底壁(b)的开口(11c)上的托架部(13)。托架部(13)具有基部(13a)和第1~第3腿部(13b、13c、13d),在将第2腿部(13c)及第3腿部(13d)插入到开口(11c)中的状态下,当使螺栓(15)与螺母部(14)螺合时,第3腿部(13d)被该螺栓(15)推压而使第2腿部(13c)在开口(11c)的内部侧扩开,由此托架部(13)不会从开口(11c)脱落而卡定,因此,能够通过螺栓(15)与螺母部(14)的螺合将其他部件(16)紧固在部件(11)的基部(13a)上。由此,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其他部件固定在形成有槽状的加强筋的部件表面上的带有凸缘的螺母。

    带有螺母的托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0336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80010720.5

    申请日:2012-02-10

    发明人: 铃木庸一郎

    摘要: 一种带有螺母的托架(12),安装在形成于部件(11)的表面的槽状的加强筋(11b)的内部,具有:供螺栓(15)螺合的螺母部(14);和支承螺母部(14)并卡定在形成于加强筋(11b)的底壁(b)的开口(11c)上的托架部(13)。托架部(13)具有基部(13a)和第1~第3腿部(13b、13c、13d),在将第2腿部(13c)及第3腿部(13d)插入到开口(11c)中的状态下,当使螺栓(15)与螺母部(14)螺合时,第3腿部(13d)被该螺栓(15)推压而使第2腿部(13c)在开口(11c)的内部侧扩开,由此托架部(13)不会从开口(11c)脱落而卡定,因此,能够通过螺栓(15)与螺母部(14)的螺合将其他部件(16)紧固在部件(11)的基部(13a)上。由此,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其他部件固定在形成有槽状的加强筋的部件表面上的带有螺母的托架。

    车身侧部构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13954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80045520.3

    申请日:2012-11-09

    IPC分类号: B62D25/04 B60R22/24

    摘要: 本发明为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中,中柱具有:上端被结合于车顶上边梁的上部支柱部;下端被结合于下纵梁的下部支柱部,所述上部支柱部通过向车宽方向外侧呈凸状弯曲的大致恒定截面形状的高强度钢板的中空金属管形成,所述下部支柱部通过强度比所述上部支柱部的中空金属管的钢板低的钢板制的两个冲压零件在车宽方向相互接合而形成闭合截面形状,所述上部支柱部的下缘部在插入所述下部支柱部的由所述两个冲压零件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内的状态下,外周被结合于所述两个冲压零件。

    车身侧部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1395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280045520.3

    申请日:2012-11-09

    IPC分类号: B62D25/04 B60R22/24

    摘要: 本发明为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中,中柱具有:上端被结合于车顶上边梁的上部支柱部;下端被结合于下纵梁的下部支柱部,所述上部支柱部通过向车宽方向外侧呈凸状弯曲的大致恒定截面形状的高强度钢板的中空金属管形成,所述下部支柱部通过强度比所述上部支柱部的中空金属管的钢板低的钢板制的两个冲压零件在车宽方向相互接合而形成闭合截面形状,所述上部支柱部的下缘部在插入所述下部支柱部的由所述两个冲压零件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内的状态下,外周被结合于所述两个冲压零件。

    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91874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80008510.2

    申请日:2012-01-27

    IPC分类号: B62D25/08 B62D25/20

    CPC分类号: B62D25/085 B62D25/082

    摘要: 一种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通过由在正面观察时呈直角三角形的板材构成的连结板(26)使隔板侧部件(24)和侧车架角撑板(20)在与前后方向轴正交的T面内结合,其中,隔板侧部件(24)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11)的前部结合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侧车架角撑板(20)将前侧车架(11)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连接起来,因此,当作用有使前侧车架(11)的前部、侧车架角撑板(20)及车轮罩上构件(12)的前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对移动的载荷时,通过配置在T面内的连结板(26)的剪应力支承该载荷,由此,能够在将重量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同时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

    冷却流路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72816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632579.9

    申请日:2021-03-29

    发明人: 铃木庸一郎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流路结构,能够在进行排出冷媒的作业时有效地将冷媒排出而不残留于贮藏部中。冷却流路结构适用于安装在车辆上,来对所述车辆的热源进行冷却,包括:贮藏部,调整对所述热源进行冷却的冷媒的量;冷却管,连接所述贮藏部与所述热源,供对所述热源进行冷却的所述冷媒流通;开闭阀,设置在所述冷却管的靠近所述贮藏部的一侧﹔以及排出阀,设置在从所述冷却管分歧出的配管,以排出所述冷媒,其中,所述冷却管构成循环流路,包括供所述冷媒从所述热源通过所述开闭阀而朝向所述贮藏部流入的第一冷却流路、以及供所述冷媒从所述贮藏部朝向所述热源流入的第二冷却流路,并且所述排出阀设置在所述开闭阀的流入侧。

    切断工具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468426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308539.5

    申请日:2021-06-11

    发明人: 铃木庸一郎

    IPC分类号: B23D21/00 B23D21/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断工具,能够在切断管体时同时封闭切断后的管体的断面,来防止管体内残留的液体漏出。所述切断工具包括:切断部,用于切断管体;以及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切断部的侧边,所述按压部在所述切断部切断所述管体时按压所述管体,使所述管体的切断后的断面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