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6079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80026467.3
申请日:2010-06-0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H01M8/0247 , H01M2/14 , H01M2/1673 , H01M8/0202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10/0585 , H01M10/14 , Y02E60/50
摘要: 在构成燃料电池(10)的阴极侧金属隔板(12)的面(12a)上形成有与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28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28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0)。在阴极侧金属隔板(12)设有从中间高度部(38a、38b)向氧化剂气体流路(30)侧突出而构成连续引导流路(42a、42b)的多个连续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与形成直线状流路(34a)的直线状突起部(34b)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且,具有弯曲部位(41a、41b)且逐级地设定成不同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02460798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80026467.3
申请日:2010-06-0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H01M8/0247 , H01M2/14 , H01M2/1673 , H01M8/0202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10/0585 , H01M10/14 , Y02E60/50
摘要: 在构成燃料电池(10)的阴极侧金属隔板(12)的面(12a)上形成有与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28a)和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28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0)。在阴极侧金属隔板(12)设有从中间高度部(38a、38b)向氧化剂气体流路(30)侧突出而构成连续引导流路(42a、42b)的多个连续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各线状引导突起部(40a、40b)与形成直线状流路(34a)的直线状突起部(34b)的端部连续地连接,并且,具有弯曲部位(41a、41b)且逐级地设定成不同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22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02599.9
申请日:2010-06-11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H01M8/0254 , H01M8/0228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9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且使流体沿缓冲部顺利流通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中,将第一电池单元(12A)和第二电池单元(12B)交替地层叠。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一金属隔板(14A)的面(14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42a)及出口缓冲部(42b)上设置有模压凸部(46a)、(46b)。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二金属隔板(18A)的面(18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60a)及出口缓冲部(60b)上设置有连续引导凸部(64a)、(64b)。将模压凸部(46a)、(46b)和连续引导凸部(64b)、(64a)设定于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22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010202599.9
申请日:2010-06-11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H01M8/0254 , H01M8/0228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9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且使流体沿缓冲部顺利流通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中,将第一电池单元(12A)和第二电池单元(12B)交替地层叠。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一金属隔板(14A)的面(14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42a)及出口缓冲部(42b)上设置有模压凸部(46a)、(46b)。在构成第一电池单元(12A)的第二金属隔板(18A)的面(18a)上形成的入口缓冲部(60a)及出口缓冲部(60b)上设置有连续引导凸部(64a)、(64b)。将模压凸部(46a)、(46b)和连续引导凸部(64b)、(64a)设定于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