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84365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80019583.7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5/00 , F21V5/04 , F21V7/04 , G02F1/13357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9/0066 , F21V5/04 , F21V7/005 , F21V13/04 , F21Y2103/10 , F21Y2115/10 , G02B19/0028 , G02F1/1336 , G02F1/133603 , G02F1/133605 , G02F1/133606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2),其具备:光源部(3),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9)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10)构成;收纳该光源部(3)的框体(4);扩散板(5),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和反射片(6),其使得从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扩散板(5)侧,光源部(3)的多个发光二极管(9)在中央部被排列为一列或者多列,光源部(3)的透镜(10)具有:来自于发光二极管(9)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和对所入射的光进行扩散并使其出射的出射面(12),反射片(6)构成为,连接光源部(3)的发光二极管(9)的发光面和背光装置(2)的长边侧端部的线,相对于光源部83)的透镜(10)的光轴(Z)成60°≦θm≦80°的范围内的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609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80019588.X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5/00 , F21V5/04 , G02F1/13357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3 , G02B19/0028 , G02B19/0066 , G02B19/0071 , G02F1/133605 , H01L33/58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2),其具有:光源部(3),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9)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10)构成;收纳该光源部(3)的框体(4);扩散板(5),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和反射片(6),其使得从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扩散板(5)侧,光源部(3)的多个发光二极管(9)在中央部被排列为一列或者多列,光源部(3)的透镜(10)具有:来自于发光二极管(9)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和对所入射的光进行扩散并使其出射的出射面(12),在出射面(12)的从排列方向的侧面观察到的包含光轴(Z)的截面中,出射面(12)上的微小区间的曲率(C)在连接微小区间的中心和光轴(Z)上的光源的位置的线(Li)与光轴(Z)所成的角度(θi)为60°<θi<80°的范围内为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00438167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410081911.8
申请日:2004-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11 , H01M8/04186 , H01M8/04201 , H01M8/04223 , H01M8/04225 , H01M8/04228 , H01M8/04302 , H01M8/04388 , H01M8/04604 , H01M8/04619 , H01M8/04753 , H01M8/04955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控制器,其与燃料检测器通信,当从燃料检测器接收到的检测结果表明液体燃料的液面没有到达阳极的顶端时,激活所述电源,并且直到检测结果表明液体燃料的液面已经到达阳极的顶端之前,禁止燃料电池的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024998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380004471.3
申请日:2013-0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6F3/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3545 , G06F3/0321 , G06F3/03542 , G06F3/0386 , G06F3/042
Abstract: 具备显示面(21)的显示装置(24)具有对多个像素进行划分的多条黑线(311a、311b)和以与显示面(21)重合的方式配置、表示与显示面(21)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多个信息图案。信息图案使用以与像素(32)重合的方式设置的多个标记(33)形成,标记(33)由透过可见光且吸收或漫反射红外光的材料形成。标记(33)的在对与标记(33)重合的像素(32)进行划分的黑线(311a、311b)中的最粗的黑线(311a)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最粗的黑线(311a)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15460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80049027.4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1V5/04 , F21S2/00 , F21V5/00 , G02F1/1333 , G02F1/13357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F13/14 , F21V5/007 , F21V5/04 , F21V13/04 , F21Y2103/10 , F21Y2115/10 , G02B6/0046 , G02B6/0096 , G02B19/0028 , G02B19/0066 , G02F1/133603 , G02F1/133606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2),其具有:光源部(3),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9)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10)构成;收纳该光源部(3)的框体(4);扩散板(5),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和反射片(6),其使得从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扩散板(5)侧,光源部(3)的多个发光二极管(9)在中央部被排列为一列或者多列,光源部(3)的透镜(10)具有:来自于发光二极管(9)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11)、和对入射了的光进行扩散并使其出射的出射面(12),与透镜(10)的排列方向直交的透镜(10)的短边的长度为(d1)与透镜(10)的配置间隔的最小间隔为(d3)的关系设为d3<(2×d1)。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26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19968.3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3/00 , F21V5/00 , F21V5/04 , G02F1/13357 , H01L33/58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6 , G02F1/133603 , G02F1/133605 , G02F1/133611 , G02F2001/133607 , H01L33/58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2),其具备:光源部(3),该光源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对来自于该发光二极管(9)的光进行扩散的透镜(10)构成;收纳该光源部(3)的框体(4);扩散板(5),其被配置为覆盖该框体(4)的开口部(6a);和反射片(6),其使得从光源部(3)出射的光反射至扩散板(5)侧,光源部(3)通过在中央部排列配置多个发光二极管(9)以及多个透镜(10)而构成,且与所述光源部(3)对应的部分的从扩散板(5)侧观察到的亮度分布具有:示出亮度的峰值的中央部区域(C)、亮度从该中央部区域(C)向左右的端部渐渐地衰减的衰减区域(D)、以及具有亮度未衰减的分布部分的端部区域(E)。
-
公开(公告)号:CN101794811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3460.1
申请日:2004-07-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2 , H01L27/3244 , H01L51/0037 , H01L51/0062 , H01L51/0081 , H01L51/5036
Abstract: 发光元件(10)具有:相对置的空穴注入电极(2)与电子注入电极(8);以及夹在上述空穴注入电极与电子注入电极之间,从上述空穴注入电极侧向上述电子注入电极侧依次层叠的空穴输送层(3)、发光体层(4)、以及电子输送层(7);上述发光体层,含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有机材料(5)所覆盖的无机荧光体层(4)。
-
公开(公告)号:CN100484351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480016589.9
申请日:2004-06-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发光元件具备:透明或半透明的第1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地设置的第2基板、设在上述第1基板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第1电极、与上述第1电极相对地设在上述第2基板上的第2电极、夹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的发光体层,发光体层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孔体,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孔体的表面上担持有发光性有机材料。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除了上述发光体层之外,还具备至少1个有机层,上述有机层含有具有粘接性的有机材料,将上述含有具有粘接性的有机材料的有机层作为粘接层,使其上下的层相贴合。
-
公开(公告)号:CN1813498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480018279.0
申请日:2004-07-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4 , C09K11/025 , C09K11/59
Abstract: 一种发光元件,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和夹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且具有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下的硅微粒的发光层,所述硅微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导电性物质包覆。另外,所述导电性物质包含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所述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包含从铟、锡、锌、镓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679086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03819952.1
申请日:2003-08-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5/1878 , G11B5/0086 , G11B5/02 , G11B5/1276 , G11B5/53
Abstract: 一种磁头,配置有交替层叠金属磁性膜(8)和非磁性膜(9)而构成的多层膜,在与磁性记录介质接触的面上,所述多层膜和形成了所述多层膜的磁性氧化物基板或非磁性基板之间构成的边界与间隙部(3)平行,构成所述多层膜的金属磁性膜(8)的膜厚为两种以上,或者构成所述多层膜的金属磁性膜(8)的膜厚一定,并且此时厚度t满足条件:t<v×cosθ/fmax(其中,v表示磁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相对速度,fmax表示使用频带的上限,θ表示方位角)。从而,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伪信号的、降低噪音的磁头和具有该磁头的磁记录再现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