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7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80102022.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097 , H01M8/128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燃料电池单元的发电效率且电解质膜不易产生破损的高可靠性的燃料电池单元。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与支撑基板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具备覆盖开口部的应力调整层,所述应力调整层对所述支撑基板具有拉伸应力,且具有晶界沿着与膜厚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柱状晶体结构(参照图2)。
-
公开(公告)号:CN1127404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80097820.3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86 , H01M4/86 , H01M4/92 , H01M8/1231
Abstract: 提供使燃料电池单体的发电效率提升并且难以在电极以及电解质膜出现破损的高可靠的燃料电池单体。燃料电池单体具有:具有设置了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的支承部的区域的支承基板(2、3);支承基板上的第1电极(4);第1电极上的电解质膜(5);和电解质膜上的第2电极(6),第1电极具有:第1薄膜电极(4A),其至少覆盖区域而形成;和第1网眼状电极(4B),其与第1薄膜电极连接,与支承部对应而设,具有比第1薄膜电极厚的膜厚,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466762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80102022.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097 , H01M8/128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燃料电池单元的发电效率且电解质膜不易产生破损的高可靠性的燃料电池单元。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与支撑基板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具备覆盖开口部的应力调整层,所述应力调整层对所述支撑基板具有拉伸应力,且具有晶界沿着与膜厚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柱状晶体结构(参照图2)。
-
公开(公告)号:CN1155166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80099981.3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097 , H01M8/12 , H01M8/1286
Abstract: 燃料电池单体(1)具备硅基板(2)、多孔质的支撑材料层(5)、多个孔(60)或柱(40)和层叠体。层叠体具备上部电极层(10)、固体电解质层(100)和下部电极层(20)。上部电极层(10)还形成于与硅基板(2)的主面平行的面,以使得与形成于多个孔(60)或柱(40)形成的上部电极层(10)连续,或者下部电极层(20)还形成于与硅基板(2)的主面平行的面,以使得与形成于多个孔(60)或柱(40)的下部电极层(20)连续。在多个孔(60)或柱(40)的至少上端部以及下端部,通过多孔质的支撑材料层(5)来支承层叠体。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967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41386.4
申请日:2013-07-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J37/244 , H01J37/16 , H01J37/18 , H01J3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7/16 , H01J37/18 , H01J37/244 , H01J37/26 , H01J37/28 , H01J2237/164 , H01J2237/2605
Abstract: 在现有的带电粒子线装置中,由于以在隔膜和试样接近的状态检测信号为前提,所以,不是适合在大气压或者与大气压几乎相等的压力的气体环境下观察如非常有凹凸的试样等的装置结构。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粒子线装置,具备以将载置试样的空间与带电粒子光学镜筒隔离的方式配置,使一次带电粒子线透过或通过的能装卸的隔膜的带电粒子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由一次带电粒子线的照射而从试样放出的二次粒子的检测器配置于载置上述试样的空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2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80095297.5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86 , H01M8/02 , H01M8/04537 , H01M8/04664 , H01M8/04746 , H01M8/04955 , H01M8/12 , H01M8/1213 , H01M8/1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通过在燃料电极气体或空气电极气体泄漏时对其高精度地检测,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参照图3,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支承基板上层叠了第一电极、电解质膜、第二电极,并且通过绝缘部件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解质膜及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任一个电分离而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绝缘部件配置在所述支承基板上不与开口部分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740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880097820.3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86 , H01M4/86 , H01M4/92 , H01M8/1231
Abstract: 提供使燃料电池单体的发电效率提升并且难以在电极以及电解质膜出现破损的高可靠的燃料电池单体。燃料电池单体具有:具有设置了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的支承部的区域的支承基板(2、3);支承基板上的第1电极(4);第1电极上的电解质膜(5);和电解质膜上的第2电极盖区域而形成;和第1网眼状电极(4B),其与第1薄膜电极连接,与支承部对应而设,具有比第1薄膜电极厚的膜厚,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6),第1电极具有:第1薄膜电极(4A),其至少覆
-
公开(公告)号:CN1146002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80101696.8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 , H01M8/1213 , H01M8/128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为高发电输出,在确保燃料电池单元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增大有助于发电的有效发电区域的面积。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支撑基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具备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所述支撑基板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绝缘膜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膜具有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参照图2。
-
公开(公告)号:CN116711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180090123.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形成薄膜固体电解质层时在基底存在的异物所导致的输出电力的降低,提高使燃料电池单元的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的成品率,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支撑基板上形成有由下部电极层、第一固体电解质层、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以及上部电极层构成的膜电极接合体,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与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比下部电极层与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平坦,第二固体电解质层具有即使在产生了上述燃料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时上述第一固体电解质层与上述第二固体电解质层之间的漏电流也小于允许值的程度的膜厚(参照图5)。
-
公开(公告)号:CN114600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80101696.8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IPC: H01M8/12 , H01M8/1213 , H01M8/128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为高发电输出,在确保燃料电池单元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增大有助于发电的有效发电区域的面积。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在支撑基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具备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所述支撑基板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绝缘膜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膜具有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参照图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