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33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33083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角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一种垂直片状结构半导体传感器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89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103958.9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垂直片状结构半导体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框架和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外侧设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后端面内侧螺纹连接有螺丝钉,所述螺丝钉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限位杆,位于左端面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螺纹杆,位于右端面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套管,所述螺纹杆和套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框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和防护角,能够对传感器本体进行缓冲,有利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防护,便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使用,有效的提高了传感器本体的使用寿命。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9646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585107.X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其将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与金属微结构阵列相结合,也即在传统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上方承载金属微结构阵列,结合金属-介质周期膜堆提供的宽波段近场反射以及金属微结构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的光吸收增强。此外,该方法设计的宽带吸波器无需使用金或银等贵金属,制备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优越的偏振不敏感宽带吸收性能和极高的制作容差,在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太阳能电池、光调制器、触摸屏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90125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222047.5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属于微纳光学器件领域。主要通过金属异质结构组合,以引入无序,来实现结构的随机性,从而达到产生表面等离子体的安德森局域化效应的目的。由交替堆叠两种金属波导构成的金属异质波导能够实现对SPs有效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以及在某个特定的波长下产生禁带。通过引入无序,打破金属表面上有效折射率的周期性,就能产生一个SPs局域模式,出现安德森局域化效应,实现滤波效果。通过改变无序度大小,就可以对滤波范围以及透过波长实现有效地控制,进而实现滤波效果。本发明在近红外波段的光子集成、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随机的金属异质波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较低的损耗,效率高。

    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33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33083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角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一种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用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18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103959.3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用检测装置,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输入端,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前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块,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拨杆、弹簧、密封杆、限位杆和密封环,向右转动拨杆,带动套管向右运动,套管将传感器顶住固定,完成对传感器的安装,提高装置安装槽传感器的便捷性,提高装置安装效率,方便装置进行检测作业,提高装置检测效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成本。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9646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0585107.X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其将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与金属微结构阵列相结合,也即在传统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上方承载金属微结构阵列,结合金属‑介质周期膜堆提供的宽波段近场反射以及金属微结构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的光吸收增强。此外,该方法设计的宽带吸波器无需使用金或银等贵金属,制备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优越的偏振不敏感宽带吸收性能和极高的制作容差,在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太阳能电池、光调制器、触摸屏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115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651909.1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通过在光栅层的上、下方覆盖金属薄层,形成金属‑介质复合结构,针对TM偏振光,利用光栅提供波矢匹配,在金属‑介质分界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利用介质光栅脊与其上下金属界面形成的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光场能量的高度局域和共振吸收增强,使得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在宽带高反射光谱中形成反射谷。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反射谷位置的显著移动,通过监测反射光谱中反射谷位置的移动,实现对不同分析物样品的识别。

    一种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用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188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103959.3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微流控场效应管的饮用水传感设备用检测装置,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输入端,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前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块,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拨杆、弹簧、密封杆、限位杆和密封环,向右转动拨杆,带动套管向右运动,套管将传感器顶住固定,完成对传感器的安装,提高装置安装槽传感器的便捷性,提高装置安装效率,方便装置进行检测作业,提高装置检测效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成本。

    一种采用单一渐变材料光栅实现导模共振滤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7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01092.8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一渐变材料光栅结构实现导模共振滤波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光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出在基底上镀制一层折射率随厚度递增的光学薄膜,通过刻蚀该渐变折射率薄膜得到导模共振光栅结构,进而实现导模共振滤波。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刻蚀深度,可以调整滤波器的通道位置;维持刻蚀深度不变,降低渐变系数可以实现多通道滤波。本发明提供的导模共振光栅结构的滤波性能对基底折射率大小变化高度不敏感,即便基底折射率高于渐变薄膜折射率的最大值,导模共振滤波性能保持优良,这摆脱了传统导模共振滤波器中波导层折射率需高于基底折射率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将更有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