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参数重用的不同阶段连续发酵过程优化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207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10381.9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程工业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参数重用的不同阶段连续发酵过程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对连续状态变量发酵过程中每个发酵阶段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确立每个发酵阶段的综合效益优化指标,计算得到综合效益优化指标最小情况下每个发酵阶段的目标进料底物浓度,并在求解初始发酵阶段之后每个发酵阶段的进料底物浓度的过程中,利用发酵罐内细胞生长各阶段的相似性,利用上一发酵阶段的目标进料底物浓度与长期综合效益的参数矩阵对当前发酵阶段的综合效益优化指标进行求解。本发明优化了连续发酵过程的调控效果,提升了发酵过程的控制性能,从而降低了发酵成本,提高了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光伏发电用直流三电平Buck-Boost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48259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487201.3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用直流三电平Buck‑Boost变换器,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该变换器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耦合电感三电平升压单元包括: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1的第一端连接耦合电感副边绕组L2的第一端以并接至输入电源Vin和导通开关管S,L1的第二端通过两个串联的续流二极管和输出电容Co2的并联电路连接到负载,两个串联的续流二极管的连接点连接L2的第二端,L2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电容C3和输出二极管Do连到负载,Do的两端分别通过续流二极管D3和输出电容Co1接输出电压参考点,该变换器具有高电压增益、器件应力低、输入电流连续、电流纹波低、开关管数量少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光伏发电的使用需求。

    一种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345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716116.5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属于机器学习视觉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改进的RDPSO算法自动搜索得到适用于当前缺陷检测任务的最优的One‑classDeep SVDD模型,然后采用正常无缺陷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将所有正常无缺陷样本映射到高维的特征空间,形成一个具有最小体积的封闭超球体;在进行缺陷检测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将待检测样本映射到高维的特征空间,根据是否映射在所形成的具有最小体积的封闭超球体内判断待检测样本是否存在缺陷。本申请方法可自动搜索出适用于当前缺陷检测任务的最优模型;且只需要正常无缺陷样本进行训练无需列出所有类型的缺陷,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一种基于微线带磁场线圈的电流驱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887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617241.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线带磁场线圈的电流驱动控制系统,涉及微机器人控制领域,包括电源模块以及依次相连的计算机、电流驱动控制模块、微线带磁场线圈和采样调理模块,采样调理模块连接电流驱动控制模块形成闭环系统;电源模块连接电流驱动控制模块用于供电;电流驱动控制模块用于基于计算机输出的选址信号为微线带磁场线圈提供动态电流、激活目标微线带;微线带磁场线圈用于产生动态磁场以驱动微纳机器人;采样调理模块用于采集微线带磁场线圈的电流信息。基于上述闭环系统,通过分析设计不同的电流驱动模态,实现了单个及多个微纳机器人在微线带磁场线圈的各个区域的运动。

    一种磁性微机器人群体协同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943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17546.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性微机器人群体协同控制系统,涉及微纳操作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多个微线圈、视觉反馈模块和多个微机器人。该系统通过视觉反馈模块确定各个微机器人的实时位置,控制模块根据每个微机器人的实时位置和目标路径控制向对应的微线圈中通入电流以产生局部磁场,以驱动各个微机器人按照各自对应的目标路径从起始位置运动至目标位置。该系统可以产生离散的局部磁场,实现对多个微机器人的独立控制;通过路径规划使得对磁性微机器人群体的协同控制更加高效有序;同时能够实时反馈微机器人的位置,有效提高微机器人的跟踪精度,有利于改善控制性能。

    两相交错并联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功率均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801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227349.5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两相交错并联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其在确定开关管Sa1的占空比D1、开关管Sb1的占空比D2、开关管Sa4的占空比D3以及开关管Sb4的占空比D4时,利用主占空比DPI能实现直流变换器的稳压控制;利用电流均衡控制占空比DPI,B12和电流均衡控制占空比DPI,B34,能消除相间电感电流偏差,即可实现功率均衡;利用支撑电容电压均衡占空比DV,能消除支撑电容Ch1与支撑电容Ch2之间的电压偏差。本发明能有效实现功率均衡,降低复杂性,提升应用于储能系统时的可靠性。

    一种具有高偏移性能的十字螺线管磁耦合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3793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156948.2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偏移性能的十字螺线管磁耦合机构,涉及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该十字螺线管磁耦合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接收结构包括接收导磁片以及以十字正交的方式绕制其中部的两个接收线圈,发射结构中的发射导磁片的短边和长边均不小于接收导磁片的边长,第一发射线圈沿着长边方向绕制在发射导磁片的中部,第二发射线圈和第三发射线圈分别沿着短边方向绕制在发射导磁片的两端,第四发射线圈沿着短边方向绕制在发射导磁片的中部,该十字螺线管磁耦合机构具有较宽的恒定互感区域,可以为接收结构提供更大且更稳定的工作区域,具有高偏移性能,可以用于对抗偏移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恒流/恒压充电优化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2179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1114450.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恒流/恒压充电优化的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系统的一次侧包括输入电源、Buck电路、全桥逆变器、一次侧发射线圈及补偿电路及一次侧MCU;系统的二次侧包括负载、Boost电路、全波整流器、二次侧接收线圈及补偿电路及二次侧MCU;本发明通过一次侧的系统对Buck电路输出阻抗进行扰动控制和二次侧的系统对输出电流/电压进行闭环控制,能够将Buck电路输出阻抗稳定在最优输出阻抗值,同时使输出电流/电压稳定在参考值附近,实现了恒流/恒压充电过程中的准确控制以及系统电能传输效率优化,且无需借助无线通信。本申请采样电路的采样对象是直流量,容易实现,硬件要求较低。

    一种基于占空比补偿的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43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74786.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占空比补偿的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工作在升降压模式的升压和降压两种模式时,在传统移相调制策略的基础上,对H型桥臂的输入侧的导通开关管的占空比进行正补偿,对H型桥臂的输出侧的导通开关管的占空比进行负补偿,以减小变换器工作时的电感电流纹波,同时提升变换器整体的功率密度。对于光、风等新能源分布发电系统的储能环节,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种基于尺度的自适应织物疵点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31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910733837.X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尺度的自适应织物疵点检测方法,属于纺织产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疵点检测方法对小目标疵点检测时预先人为设定固定大小的相似区域,而对于处于不同区域(如背景区域、疵点区域、疵点与背景的过渡边缘区域)的像素设定相同大小的相似区域会导致疵点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尺度思想自适应确定每一像素对应的相似区域大小,即综合考虑了其所处区域以及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相似程度来自适应确定其相似区域的大小,同时结合区域相似性的度量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对于织物小疵点的检测更加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