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387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37598.7
申请日:2023-08-17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 C07C201/08 , C07C205/11 , B01F25/42 , F28D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间三氟甲基硝基苯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硝酸进料罐、硫酸进料罐、三氟甲基苯进料罐、混酸混合器、硝化反应器和产物接收罐,其中硝化反应器内部设有混合流道,并且所述混合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腔、分流段和垂向混合流道段,所述混酸进料口通过混酸进料流道与所述输入腔上端连通,所述三氟甲基苯进料口通过三氟甲基苯进料流道与所述输入腔下端连通,所述垂向混合流道段下端通过出料流道与所述反应出料口连通,硝化反应器内部对应所述混合流道的位置设有换热模块。本发明能够使物料快速充分混合,改善了产物组成,减少了分离成本,并且本发明分段控制反应温度,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减少了装备成本和反应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328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687175.5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硝化反应系统,其中第一反应区内设有多个微反应器,且所述微反应器包括多个流道单元,每个流道单元包括多个全混流微反应单元,所述全混流微反应单元经过高速与缓冲交替的形式实现硝化反应的强制混合,并且全混流微反应单元中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间宽的部分会形成一定体积的反应腔体,使被硝化物与硝化剂在通道内停留以最大程度硝化转化原料,所述微反应器还设有混合流道匹配的换热流道实现反应温度的精确控制,而第二反应区在保证混合效果的前提下,利用混合反应器较大的内部体积弥补了微反应器在停留时间控制上的缺陷。本发明能适用于多个品种连续硝化,具有高安全性、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和较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4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85133.8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C209/08 , C07C209/86 , C07C211/09 , C07C211/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氯乙烷和乙二胺为原料连续化合成N‑乙基乙二胺的工艺方法。采取微通道连续流循环进料方式连续化卤代烷氨解法合成N‑乙基乙二胺,合成后通过精馏方式纯化分离,获得高收率、高纯度的N‑乙基乙二胺;同时分离出乙二胺回收套用。本发明反应生成液流出后作为第三股在微通道连续相中循环进料,避免N‑乙基乙二胺和氯乙烷的连锁反应,提高反应收率。利用减压蒸馏和精馏的方式对产品与原料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乙二胺进行回收套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微通道连续化能够避免副产物的生成,增强传质、提升反应收率,后处理过程能够降低能耗以及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529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444162.0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12 , B01J19/00 , C07C17/02 , C07C19/043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三氯乙烯为原料连续合成五氯乙烷的方法及装置。首先向装置中微通道反应器内通入干燥后氮气;随后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以及干燥器使氯气脱去水分通入反应器系统中;然后将含三氯乙烯的原料液泵入微通道反应器,使其与通入的氯气在微通道反应器中,气液两相的充分均匀混合,而后在光照的作用下,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在延时管线中继续发生连续化氯化加成反应,反应后液相产物经处理得高收率五氯乙烷。本发明采用连续化过程代替了传统间歇方式开展氯化反应合成五氯乙烷,强化气‑液反应传质能力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弥补了气相均相反应混合不充分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5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0008136.6
申请日:2023-01-04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23/89 , B01J23/00 , C07C231/12 , C07C237/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贵金属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水滑石负载的铂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硝基加氢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催化剂(PtRu‑XYCe/LDO)为改性水滑石(XYCe/LDO)载体,担载铂钌纳米颗粒;其中X、Y分别可相同或不同选自金属离子,铂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占载体质量的0.1‑3%,钌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占载体质量的0.05‑1%。本发明采用在水滑石中掺入铈溶液,煅烧后形成氧化铈,与水滑石结合,得到改性水滑石载体;氧化铈使载体具有丰富的氧空位,其优势是在负载活性金属组分时,为金属纳米粒子提供理想的锚定位点,促使载体与活性金属组分更有效地结合,使载体与活性组分以及双金属活性组分之间产生金属协同效应,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369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85078.2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 C07C315/02 , C07C317/08 , C07C317/14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硫醚的微反应连续氧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微反应器内安全快速地原位生成过氧酸,并使过氧酸和硫醚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砜,其中微反应器为三混流微反应器。该方法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硫醚的氧化,原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较高,同时能够显著提高过氧酸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反应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968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687182.5
申请日:2022-12-27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及系统,包括叠置在一起的第一中间板和第二中间板,且第一中间板和第二中间板之间形成混合流道,所述混合流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流道单元,且所述流道单元包括输入流道、全混流微反应单元、连接流道和缓冲流道,其中输入流道与首端的全混流微反应单元相连,缓冲流道与末端的全混流微反应单元相连,相邻全混流微反应单元之间通过对应的连接流道相连,第一物料入口和第二物料入口均与首端流道单元的输入流道相连,混合液出口与末端流道单元的缓冲流道相连,任一流道单元的缓冲流道与相邻流道单元的输入流道连通。本发明通过高速与缓冲交替的形式达到流体快速、多次、均匀混合的目的,并且可实现反应温度的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3860.5
申请日:2022-12-13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 C07C319/14 , C07C321/28 , B01J4/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续化制备2,3‑二甲基苯甲硫醚的装置及方法,2,3‑二甲基苯胺与亚硝酸钠在第一微反应器中发生重氮化反应后经过第一延时管进入第二微反应器与氨基磺酸反应去除多余的亚硝酸钠,反应产物经过第二延时管进入第三微反应器与甲硫醇钠发生甲硫醇取代反应后经过第三延时管延时反应制备得到2,3‑二甲基苯甲硫醚。本发明设计了以2,3‑二甲基苯胺为原料,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进行2,3‑二甲基苯甲硫醚连续合成的方法。本发明的2,3‑二甲基苯甲硫醚反应收率在90%左右,产物液相色谱含量约为99%。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8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70266.4
申请日:2022-05-24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19/00 , C07C407/00 , C07C409/26
摘要: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过氧乙酸的微反应连续合成方法及装置。在微反应连续合成装置内将醋酸和浓硫酸混合,而后将其与过氧化氢充分混匀,混匀后于60~95℃下反应3‑10min,反应后再在0~5℃下反应1‑3min,冷却后即获得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本发明中的微反应器利用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极佳的传质、传热特性以及较小的持液体积,在提高醋酸与过氧化氢的混合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反应流程的压力,从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过氧乙酸合成工艺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08136.6
申请日:2023-01-04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J23/89 , B01J23/00 , C07C231/12 , C07C237/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贵金属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水滑石负载的铂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硝基加氢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催化剂(PtRu‑XYCe/LDO)为改性水滑石(XYCe/LDO)载体,担载铂钌纳米颗粒;其中X、Y分别可相同或不同选自金属离子,铂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占载体质量的0.1‑3%,钌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占载体质量的0.05‑1%。本发明采用在水滑石中掺入铈溶液,煅烧后形成氧化铈,与水滑石结合,得到改性水滑石载体;氧化铈使载体具有丰富的氧空位,其优势是在负载活性金属组分时,为金属纳米粒子提供理想的锚定位点,促使载体与活性金属组分更有效地结合,使载体与活性组分以及双金属活性组分之间产生金属协同效应,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