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坑狭窄肥槽流态固化土回填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73461.8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坑中坑狭窄肥槽流态固化土回填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坑中坑开挖围护体系、肥槽楼板预留后浇带体系、肥槽地基加固体系、肥槽管线防变形支撑体系和地下室防水体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肥槽楼板预留后浇带技术,通过在后浇带设置临时钢板支撑作为支模体系的临时支撑,保证了基坑不同分区同一楼层结构板的同步施工;同时采用流态固化土回填第二肥槽,再施作第二楼板防水体系,最后施作密封后浇带,提高了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肥槽地基加固技术,通过在肥槽内打设钢管桩,回填流态固化土,提高了基坑肥槽的回填密实度,解决了狭窄空间传统混凝土不易浇筑的难题。

    无损装配式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悬臂浇筑模板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3975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55536.9

    申请日:2023-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损装配式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悬臂浇筑模板支撑结构,包括钢箱、连接板、加劲柱、格栅板、支撑板、防脱装置、顶升杆和角撑。连接板布置于钢箱顶板剪力钉横排间隙,两侧与加劲柱和格栅板固定连接;加劲柱一侧紧靠于悬臂下方的钢箱腹板内侧,其下方支撑于钢箱底板;支撑板紧靠于悬臂下方的钢箱腹板外侧,其下方支撑于钢箱底板悬挑段;顶升杆为支撑板和钢箱腹板的贴合提供一定的预压力,并与角撑共同支撑格栅板及其上方施工荷载;防脱装置固定在支撑板和钢箱底板,用于防止支撑板脱落。本发明利用钢箱原有几何构造搭建悬臂模板支撑结构,采用无损装配工艺,且无需搭设满堂支架,具有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优势。

    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试验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9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81899.5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试验装置,该发电机应用于铁道系统的轨道和道床板之间,安装在每两个相邻轨枕之间的轨段中点,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层状结构和包覆所述层状结构的绝缘防水封装保护层,所述层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支撑层、上电极层、摩擦对、下电极层、下支撑层以及缓冲层。通过收集列车驶过时轨道和道床板振动产生的机械能,将该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或直接为铁道相关用电设备供电。该发明的试验装置可以研究摩擦纳米发电机在不同轨道振动条件、以及不同摩擦对间隙设计情况下的电信号输出性能。

    基于多尺度特征单序融合算法的桥梁表观细微损伤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075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63569.7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单序融合算法的桥梁表观细微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中,构建的桥梁表观细微损伤检测模型包括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CITFPN、RPN、RoI Align和输出预测结果的网络头部架构;CITFPN包含引入注意力模块的特征提取网络,以及引入转置卷积的单序特征融合模块IFPN;IFPN用于将特征提取网络的最后一个卷积阶段生成的高语义特征图与特征提取网络输出的除第一个卷积阶段之外的其余卷积阶段生成的特征图进行一次性的单序叠加融合,然后将融合后的融合特征图进一步卷积处理;同时,将高语义特征图再下采样,并和进一步卷积处理后的其他特征图进行再次融合,作为CITFPN的输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桥梁病害实例的自动化、精细化分割。

    基于混合式能量收集的桥梁自供电位移-加速度感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99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50035.5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式能量收集的桥梁自供电位移‑加速度感知系统,混合式能量收集装置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后经过电源管理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压为其余单元供电;混合式能量收集器包括表面为FEP的滚珠、同轴套设并能旋转的圆锥筒一、圆锥筒二或纺锤筒一、纺锤筒二,扭转方向相反的上下扇叶;上筒外壁、下筒内壁、上下扇叶均开设多条轨道容纳滚珠,上下筒的轨道首尾相连;上筒的内壁周向间隔贴附栅状铜电极,间隙一中间隔布置聚酯纤维毛;上筒由底面嵌入的线圈与下筒由底面嵌入的永磁体配合;下筒的外壁周向均匀、间隔交错贴附多片尼龙膜和PTFE膜。本发明实现了感知系统自供电,确保了桥梁自供电位移‑加速度感知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多兴趣区域的非接触式公路荷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9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73444.9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兴趣区域的非接触式公路荷载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相机采集图像中定位汽车轮胎并据此生成多种兴趣区域,从多种兴趣区域中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分别提取轮胎‑地面接触线、轮胎‑轮辋边界线以及轮胎侧壁上的轮胎型号标记;根据识别出的轮胎型号标记查表获得轮胎的固有参数;结合所述轮胎的固有参数和所述轮胎‑地面接触线,计算每个轮胎所在车轴的轴重,对所有轴重求和得到车辆总重。本发明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处理。

    一种斜拉桥成桥状态多设计变量综合智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04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319591.X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斜拉桥成桥状态多设计变量综合智能优化方法,包括:基于斜拉桥施工设计图,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确定全局设计变量,形成施调向量X;确定优化目标,形成受调向量Y;确定施调向量‑受调向量的影响矩阵C,得到多设计变量与多优化目标的对应关系为CX=Y;确定约束条件;建立适应度函数;设计变量初始化;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迭代,完成优化。本发明在成桥状态优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计变量,而不需要只以成桥索力作为设计变量,使得成桥状态的优化空间得到扩张,涉及到的适应度函数构造方法简化了多优化目标和多约束条件的成桥状态优化问题,构造的适应度函数合理且规范,有利于提高智能算法的优化效果。

    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结构的桥梁病害智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96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55635.2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结构的桥梁病害智能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桥梁病害历史图片数据集,将其转换成像素矩阵,再利用数据增强算法得到增强数据副本,将其合并为训练集。然后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并对所搭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训练、验证和测试,得到对所述目标桥梁病害种类的识别结果。本发明基于原有的ResNet神经网络进行改进,设计了针对桥梁病害识别的新型神经网络ResNet+,优化了网络之间的残差结构,提高了桥梁病害识别的精度。

    基于折纸回弹机构的静电俘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69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405505.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折纸回弹机构的静电俘能装置,该装置包括折纸结构、固定在所述的折纸结构的表面的介电对和电能输送电路,所述的介电对包括由两层极性相反的介电材料层以及两个金属电极层,所述的折纸结构能沿某一方向压缩和回弹,从而使所述的介电对接触和分离,产生电荷转移,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通过所述电能输送电路进行传输。本发明不仅结构精巧、形式新颖、节能环保,而且在一定的体积下,本发明的周期性折纸结构提供了更大的有效表面积,空间利用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高。

    一种基于摩擦发电原理的波浪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042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1418181.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摩擦发电原理的波浪发电装置,包括岸边的能量捕获机构、摩擦发电机构、支撑限位机构以及电源控制箱。所述的能量捕获机构包括浮球、浮摆、旋转轮、旋转轴;所述的摩擦发电机构包括固定在堤坝上的发电轮盘、正摩擦发电片、负摩擦发电片、插片盘;所述的支撑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所述发电轮盘的竖杆、套设在竖杆上的滑动管套以及垂直连接滑动管套和浮球的横杆;所述的摩擦发电机构经过导线连接至电源控制箱,所述电源控制箱与用电设备连接。利用本发明专利,既可实现对波浪能的吸收与转换,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海岸的能量损耗,减小对海岸的破坏,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