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内燃机废热的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598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6275.8

    申请日:2010-04-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动与燃油混合动力系统及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内燃机废热的气动与燃油混合动力系统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包括燃油缸和气动缸;该系统以两个燃油缸和气动缸为一个动力单元,所述燃油缸的排气门均通过排气管与气动缸的进气门相连,两个燃油缸具有相反的行程方向。本发明将燃油缸的排气直接引入气动缸进行二次膨胀,直接利用了排气中的热能和压力能,弥补了以其他方式回收排气余热所面临的能量品位低的问题;在气动缸上另外增设了气阀,可以在燃油缸排气压力过低时对其进行压力能补充,使得低压排气在二次膨胀过程中不会产生压缩负功;对进、排气门实施电子控制,使得相位精确匹配,最大程度优化整机效率。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51298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910097990.4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试验的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中:电涡流测功机连接至气动发动机,水力测功机连接至内燃机;该试验系统还包括一个储存高压气体的气罐,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热交换器、稳压箱和气动发动机;内燃机的高温排气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与高压气体实现热交换后接通大气;所述稳压箱上设一压力传感器,气罐出口的管路上设一空气流量计,在热交换器两侧的高压气体管路上各设置一个热电偶;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和热电偶均连接至计算机。本发明为验证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提供了可行的测试系统,能够为将来更加先进的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实验参数。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51298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97990.4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试验的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中:电涡流测功机连接至气动发动机,水力测功机连接至内燃机;该试验系统还包括一个储存高压气体的气罐,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热交换器、稳压箱和气动发动机;内燃机的高温排气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与高压气体实现热交换后接通大气;所述稳压箱上设一压力传感器,气罐出口的管路上设一空气流量计,在热交换器两侧的高压气体管路上各设置一个热电偶;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和热电偶均连接至计算机。本发明为验证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提供了可行的测试系统,能够为将来更加先进的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实验参数。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49633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97991.9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动发动机和内燃机,储存高压气体的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热交换器、稳压箱和气动发动机;所述内燃机的冷却系统通过管路与水泵和热交换器构成循环回路。本发明将内燃机的冷却液通过管路引入热交换器中,用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加热气动发动机进气,在提高气动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负荷。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匹配设计省去传统内燃机的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简化提供了基础。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419638Y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20118990.3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动发动机和内燃机,储存高压气体的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热交换器、稳压箱和气动发动机;所述内燃机的冷却系统通过管路与水泵和热交换器构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将内燃机的冷却液通过管路引入热交换器中,用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加热气动发动机进气,在提高气动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负荷。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匹配设计省去传统内燃机的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简化提供了基础。

    回收利用内燃机废热的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687568U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20158252.4

    申请日:2010-04-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与燃油混合动力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内燃机废热的气动与燃油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油缸和气动缸;该系统以两个燃油缸和气动缸为一个动力单元,所述燃油缸的排气门均通过排气管与气动缸的进气门相连,两个燃油缸具有相反的行程方向。本实用新型将燃油缸的排气直接引入气动缸进行二次膨胀,直接利用了排气中的热能和压力能,弥补了以其他方式回收排气余热所面临的能量品位低的问题;在气动缸上另外增设了气阀,可以在燃油缸排气压力过低时对其进行压力能补充,使得低压排气在二次膨胀过程中不会产生压缩负功;对进、排气门实施电子控制,使得相位精确匹配,最大程度优化整机效率。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421397Y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20118913.8

    申请日:2009-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试验的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中:电涡流测功机连接至气动发动机,水力测功机连接至内燃机;还包括一个储存高压气体的气罐,气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热交换器、稳压箱和气动发动机;内燃机的高温排气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与高压气体实现热交换后接通大气;所述稳压箱上设一压力传感器,气罐出口的管路上设一空气流量计,在热交换器两侧的高压气体管路上各设置一个热电偶;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和热电偶均连接至计算机。本实用新型为验证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提供了可行的测试系统,能够为将来更加先进的气动——燃油混合动力系统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实验参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