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9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78813.8
申请日:2022-06-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互补混合储能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各个电用户的用电功率值以及电网的谷电功率密度和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进行在时间维度上的高维隐含特征提取,并以此来进行特征融合以对分配给电用户和储能系统电能的比例合理性进行判断,并且在特征融合时,采用特征值的类条件边界约束合成方法,以避免特征值集合由于集合的分布外样本而导致在分类目标域内的决策区域的过度碎片化,提高了分类特征矩阵的分类性能,进而提高了对于合理性判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26804.4
申请日:2022-10-09
申请人: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N)
IPC分类号: B01J23/889 , B01D53/86 , B01D53/5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利用废旧中性锌锰电池的廉价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拆解废旧锌锰电池得到粗料,抽滤和洗涤后得到黑色残渣A;烘干焙烧得到黑色粉末B;将金属氧化物废料烘干,加入铈盐后进行球磨,得到红色粉末C;将黑色粉末B和红色粉末C混合后球磨得到黑棕色粉末D;焙烧得到低温脱硝SCR催化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废旧电池中的粗料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还提升了废旧电池中锰的回收价值;利用铁锈、铜锈、铝锈等金属锈等工业废弃物,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可得到颗粒度较细的氧化物颗粒;制成的SCR催化剂具有优秀的催化效果,且能够适应低温条件,不需要预先升温,有效提升了氮氧化物处理的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562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26633.5
申请日:2022-10-09
申请人: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节能的以液相氧化步骤替代高温焙烧步骤的低温SCR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溶解金属盐作为溶液A,溶解强氧化试剂和碱液作为溶液B;将溶液B加入至溶液A中;通入臭氧;加热回流;干燥烘干得到低温SCR催化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液相氧化工艺替代了传统低温SCR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高温焙烧步骤,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制备的SCR脱硝催化剂适用于100~210℃的低温范围,可以直接应用于一般的垃圾焚烧电厂的脱硝处理,应用成本较现有的商业SCR脱硝催化剂有明显降低;制备的SCR脱硝催化剂晶化程度低,能暴露更多的缺陷位点,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位,脱硝催化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54456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27166.8
申请日:2022-10-09
申请人: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的适用于超低温SCR反应的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溶解金属盐浸渍金属氧化物小球,烘干金属氧化物小球;将金属氧化物小球放置于充满氨气和水汽中熏蒸;焙烧制得催化剂小球;将催化剂小球分散置于高分子聚合物板表面;加热高分子聚合物板使催化剂小球陷入;降温使高分子聚合物板硬化,组装得到整体式催化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板作为整体式催化剂的载体,可大规模降低SCR反应装置的成本和安装费用;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在玻璃化温度下软化的性质,使催化物小球陷入聚合物板表面并自动固定;制备的低温SCR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和选择性,且适用于100~200℃的低温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217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468721.9
申请日:2024-04-18
IPC分类号: B01J23/652 , B01J37/02 , B01J35/57 , B01D53/86 , B01D53/62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气污染物尤其是CO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窝式抗重金属中毒的CO氧化铂/钯基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催化剂包括基体、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基体是堇青石蜂窝陶瓷体,所述催化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活性组分0.1‑0.5%,选自单组分纳米颗粒Pt或Pd,或Pt‑Pd双组分;助催化剂:MoO35‑10%、Nb2O51‑5%,余量为载体。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重金属中毒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0594.8
申请日:2023-12-27
IPC分类号: B05B16/20 , G01N27/12 , B01F35/43 , B01F35/45 , B01F35/12 , B01F35/71 , B01F23/10 , B01F23/40 , B01F35/222 , B01L9/02 , B05B13/02 , B05D3/02 , B05B15/25 , G16C60/00 , G16C20/70 , G16C20/80 , G16C20/9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辅助的气体传感材料全自动高通量筛选方法及系统,涉及气体传感技术领域。包括配液单元、喷涂老化单元、传送单元、表征测试单元和软件控制单元;该系统内部密闭,实验进程受程序控制,能在无人值守下进行自动化合成表征,批量制备不同形貌、掺杂剂、掺杂量、工作温度的气敏传感材料和传感元件,进一步对不同浓度、种类的气体进行气敏性能测试;该系统以功能模块化和平行测试的方式实现了多通道、高集成度的气体传感材料实验表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成本,还提供大批量测试环境统一的可重复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为实现传感器的优化筛选和大规模气敏传感阵列构建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5541.3
申请日:2023-07-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醇重整耦合高效膜分离的紧凑型船舶碳捕集系统方法及应用,采用甲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并通过重整、重整产物分离、氢气燃烧等工序,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通过甲醇水蒸汽重整制备氢燃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储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储存,实现了高效碳捕集;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和燃料预热提供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在不需要储存和运输氢气的情况下利用氢能,解决了限制氢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加注问题;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以及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有助于推动船舶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公开(公告)号:CN1153091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32045.7
申请日:2022-08-04
IPC分类号: G05B19/418 , B01D53/80 , B01D53/50 , B01D53/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WFGD出口SO2浓度预测及智能优化方法,WFGD包括脱硫剂制备系统、烟气系统、脱硫塔、工艺水系统、供电系统、氧化风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控制中心、废水处理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化验室和工程师站;基于化学分析参数、实时运行参数和历史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利用数据驱动技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出口SO2浓度进行结果校正,并匹配验证实测值,建立出口SO2浓度预测模型,同时提出了双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取值方法,形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SO2浓度预测模型,然后基于预测模型搭建智能预测控制系统,实现实时优化调整WFGD运行参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1518.8
申请日:2022-0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脱碳的前提下,从抑制吸收剂分解逃逸和逃逸吸收剂高效捕集回收两个角度,提出了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并建立整套吸收及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预洗涤除杂、吸收及解吸过程精密温度调控、级后水洗除雾、循环吸收液除杂、荷电强化的气溶胶凝并长大与静电脱除等多元手段,以低损耗、高效率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降低吸收剂损耗,抑制二次污染,有效利用系统余热,实现CO2捕集清洁、长效技术推广;也为进一步优化烟气净化系统布局,缩短烟气处理流程,开展CO2及其他污染物协同脱除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73237.X
申请日:2024-05-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46 , C25B1/04 , C25B1/27 , C25B9/65 , C25B15/08 , H02J3/28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06 , C07C1/12 , C07C9/04 , C07C29/152 , C07C3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陆协同的多能耦合低碳新型能源系统及优化调度方法,属于低碳综合能源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设置于海洋及海岛上的低碳发电单元、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储能装置,设置于陆地上的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碳捕集装置,以及多能流耦合的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该系统借助海洋及海岛丰富稳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借助海水制备氢和氨,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再用所得的氢与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中煤和天然气的使用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作为原料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实现多时间尺度下的协同调度,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