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泛酸生产菌、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3761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627483.8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泛酸(DPA)生产菌、构建方法及应用。所述D‑泛酸(DPA)生产菌是以E.coli DPA11为底盘菌,将带M13启动子的ilvA基因插入其基因组,利用trc启动子替换内源基因pckA、maeB和ilvBN的原始启动子,增强基因panB、panC、alsS和ilvD的表达,减弱基因gdhA的表达,最后敲除基因poxB和过表达基因cycA,得到所述DPA生产菌。本发明构建所得DPA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反应底物β‑丙氨酸是通过外源添加的,该方式能实现发酵过程发酵液中DPA的有效积累,并提高DPA的产量及糖转化率,DPA产量高达66.39g/L,糖酸转化率达30%,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应用潜力。

    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6444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367012.9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突变体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第第28位进行饱和突变获得。本发明构建的RopLPLDH突变体工程菌RopLPLDHA28S及其分子伴侣共表达工程菌RopLPLDHA28S/pGro7的比酶活较对照组RopLPLDH分别提高了0.45倍和0.50倍。RopLPLDH突变体与分子伴侣共表达策略显著提高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其中共表达菌株RopLPLDHA28S/pGro7基本能够完全催化500mM和750mM L‑泛解酸内酯。三酶共表达工程菌pA‑CglCPR/EsGDH‑pET‑RopLPLDH催化200mM底物时,产物L‑泛解酸内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24h时底物转化率达到95.6%。

    一种共轭聚酮还原酶及其突变体、共表达工程菌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704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35098.X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Kazachstania barnettii的共轭聚酮还原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该酶或其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共表达工程菌和应用。以该共轭聚酮还原酶或其突变体与葡萄糖脱氢酶共表达工程菌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KPL生成D‑泛解酸内酯。其中,共轭聚酮还原酶突变体KbCPRY29K/R65N/K215R的酶活较共轭聚酮还原酶KbCPR提高到了7.43倍,反应速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该共表达工程菌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高催化活力等优点,有望成为生物法制备D‑泛解酸内酯的良好工业催化剂,并促进其合成工艺的升级。

    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18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65551.5

    申请日:2023-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源自Rhodococcus hoagi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其经密码子优化后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转化所需的三种酶可在一种重组菌中同时高效表达,所述重组菌可大量培养,不需经过细胞破碎、冷冻干燥等处理过程,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可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的生物酶法合成工艺。本发明将中间产物酮泛解酸内酯KPL转化为DPL的过程中利用辅酶再生体系,通过将NADP+转化为NADPH,使得NADPH在体系中浓度相对稳定,转化能够高效进行。本方法具有专一性强、产物光学纯度高、有效控制KPL水解等优点,采用本方法制备DPL,添加LPL 200mM,36小时转化率达96.4%且没有KPL水解。

    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编码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86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35122.3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挖掘的源自Pseudonocardia sp.73‑21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具有严格的L‑立体选择性,本发明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表达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避免了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异源表达容易形成大量包涵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在生物催化制备酮基泛解酸内酯/D‑泛解酸内酯中具有应用价值。

    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其突变体、共表达工程菌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64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0780853.1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及其突变体、共表达工程菌及应用。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RhoLPLDH)及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该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载体以及共表达工程菌和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高催化活性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RhoLPLDH及其突变体,RhoLPLDH突变体与分子伴侣pGro7共表达进一步提高了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其中突变体RhoLPLDH‑V241I‑pGro7在催化100mM底物时,产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8h内可反应完成,底物转化率大于99%,没有中间产物酮泛解酸内酯的生成。突变体RhoLPLDH‑L254I‑pGro7在催化100mM底物时,产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8h时底物转化率达到93%,16h监测时,底物转化率大于99%。

    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64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367012.9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基因工程菌,以及其在微生物催化制备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突变体由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第第28位进行饱和突变获得。本发明构建的RopLPLDH突变体工程菌RopLPLDHA28S及其分子伴侣共表达工程菌RopLPLDHA28S/pGro7的比酶活较对照组RopLPLDH分别提高了0.45倍和0.50倍。RopLPLDH突变体与分子伴侣共表达策略显著提高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其中共表达菌株RopLPLDHA28S/pGro7基本能够完全催化500mM和750mM L‑泛解酸内酯。三酶共表达工程菌pA‑CglCPR/EsGDH‑pET‑RopLPLDH催化200mM底物时,产物L‑泛解酸内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24h时底物转化率达到95.6%。

    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350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11360.3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一种具有较好水溶性的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TpLPLDH、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其在生物催化制备D‑泛酸前体中间物酮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所述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TpLPLDH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活性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的作用,能够催化L‑泛解酸内酯脱氢生成酮基泛解酸内酯,并且该蛋白质溶解性很好,在水性溶剂(例如磷酸缓冲液)中几乎全部溶解。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活性的突变体,在终浓度为1mM的底物L泛解酸内酯的体系中于30℃,1200 rpm中反应30min后,该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对底物的转化率提高到1.84倍,酶活相比于野生型提高到1.12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