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484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1511604.9
申请日:2021-12-06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小型深海全方位海流能捕能发电装置。中央磁柱封闭安装在椭球压力舱上,椭球压力舱底部连接支撑弹簧并通过支撑弹簧弹性支撑连接在支撑底板上,支撑底板布置于水底并固定;装置在受到海底全方位海流来流和湍流扰动时,在支撑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椭球压力舱发生振动,磁钢质量块和磁钢正对相斥的磁极产生磁激振力,进一步加剧压电片的变形,在压电效应下将压电片振动和变形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本发明可以在深海中实现全方位的海流能捕能,且适用于深海微流条件,可以承受深海高压环境,不易发生整体损坏,并可通过调整磁性来调整装置的刚度,保证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深条件及流场情形,实现高效的捕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1604.9
申请日:2021-12-06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小型深海全方位海流能捕能发电装置。中央磁柱封闭安装在椭球压力舱上,椭球压力舱底部连接支撑弹簧并通过支撑弹簧弹性支撑连接在支撑底板上,支撑底板布置于水底并固定;装置在受到海底全方位海流来流和湍流扰动时,在支撑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椭球压力舱发生振动,磁钢质量块和磁钢正对相斥的磁极产生磁激振力,进一步加剧压电片的变形,在压电效应下将压电片振动和变形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本发明可以在深海中实现全方位的海流能捕能,且适用于深海微流条件,可以承受深海高压环境,不易发生整体损坏,并可通过调整磁性来调整装置的刚度,保证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深条件及流场情形,实现高效的捕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187523.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驻式无人系统水面收放充电平台装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平台装置包括平台主体以及设置于平台主体上的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平台主体包括无人艇单元、无人机单元和水下无人航行器单元,无人艇单元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同时利用视觉定位模块对无人艇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进行定位,大大降低了充电对接的难度,提高充电效率;无人机单元设置回收仓体,将无人机收置于平台内部,避免因平台晃动导致无人机从平台上滑落;水下无人航行器单元设置V型支架和抬升装置,将水下无人航行器抬出水面进行充电,避免水流对无线充电的影响。本发明装置可实现三种类型智能无人系统的收放接驳以及自主充电,体现了无人化的便捷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9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22496.2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旋转阀芯整流式波浪能发电液压PTO系统及控制方法。液压PTO系统的单出杆液压缸连通双旋转阀芯整流模块、高压油路部分、发电模块、低压油路部分后再连通单出杆液压缸;单出杆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位移传感器并连接机械浮子,机械浮子漂浮在水面上。方法包括:将系统置于波浪中,系统的机械浮子在波浪下往复运动带动活塞杆运动,最终通过发电机将电能输出。本发明通过双旋转阀芯整流模块进行平稳高效整流,并实现发电机相对恒定的转速和输出电压,减小对系统主油路的冲击,使得更加稳定和易于控制,减小了能量损耗,提高了系统的捕能效率;同时使得活塞杆能顺利突破死区,有效延长系统工作时间,进一步提高系统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50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530917.2
申请日:2021-05-15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 大唐三亚未来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式风力机及其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漂浮式平台、塔筒、风机、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漂浮式平台包括n个以塔筒为中心均匀环布的浮筒,所述浮筒内设置气室,气室底部具有进气口,顶部设置出气口,所述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个数与浮筒相同,分别配合安装于所述n个浮筒的出气口内,所述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包括空气透平、机械传动模块和发电机模块。本发明提高了深远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结合现有成熟的海上风能技术,促进了波浪能装置商业化的应用,实现了多种能源综合治理的共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87523.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驻式无人系统水面收放充电平台装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平台装置包括平台主体以及设置于平台主体上的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平台主体包括无人艇单元、无人机单元和水下无人航行器单元,无人艇单元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同时利用视觉定位模块对无人艇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端进行定位,大大降低了充电对接的难度,提高充电效率;无人机单元设置回收仓体,将无人机收置于平台内部,避免因平台晃动导致无人机从平台上滑落;水下无人航行器单元设置V型支架和抬升装置,将水下无人航行器抬出水面进行充电,避免水流对无线充电的影响。本发明装置可实现三种类型智能无人系统的收放接驳以及自主充电,体现了无人化的便捷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30917.2
申请日:2021-05-15
Applicant: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 大唐三亚未来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式风力机及其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漂浮式平台、塔筒、风机、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漂浮式平台包括n个以塔筒为中心均匀环布的浮筒,所述浮筒内设置气室,气室底部具有进气口,顶部设置出气口,所述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个数与浮筒相同,分别配合安装于所述n个浮筒的出气口内,所述振荡水柱波浪能装置包括空气透平、机械传动模块和发电机模块。本发明提高了深远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结合现有成熟的海上风能技术,促进了波浪能装置商业化的应用,实现了多种能源综合治理的共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1583.3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系统的离散生成模块将塔筒结构进行离散化获得离散化单元并生成形状函数,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实时应变测量数据,测量计算模块根据离散化单元及形状函数建立理论应变模型,并根据实时应变测量数据建立实验应变模型;耦合计算模块基于理论和实验应变模型构建误差函数,求解获得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结果,经结果输出模块输出完成重建。本发明能够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与基于可靠理论基础的传统逆有限元框架相结合,在未测量区域内创建和映射更密集的离散化网格以突破传感器规则布置的限制,减少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实现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81583.3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系统的离散生成模块将塔筒结构进行离散化获得离散化单元并生成形状函数,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实时应变测量数据,测量计算模块根据离散化单元及形状函数建立理论应变模型,并根据实时应变测量数据建立实验应变模型;耦合计算模块基于理论和实验应变模型构建误差函数,求解获得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结果,经结果输出模块输出完成重建。本发明能够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与基于可靠理论基础的传统逆有限元框架相结合,在未测量区域内创建和映射更密集的离散化网格以突破传感器规则布置的限制,减少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实现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5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596251.X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塔式单点系泊的六自由度波浪能发电装置。侧边浮筒模块通过连接臂模块和铰接模块铰接在中央浮筒周边,中央浮筒的底部连接转塔系泊系统的上端,转塔系泊系统的下端连接至海床;旋转发电系统通过安装架安装在中央浮筒内。本发明装置采用铰接模块的液压缸将波浪能量转换为液压能,还通过旋转发电系统捕获装置艏摇方向上的能量,解决了系泊定位系统对波浪能发电装置在能量捕获上所带来的限制,使装置可在六个自由度上捕获能量,实现了更高的波浪能转换率。转塔式单点系泊不仅可以使装置顺应风标效应,而且装置艏摇运动自如,减小了风、浪联合作用下对装置结构带来的破坏,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