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级负荷频率控制系统的负荷自适应校正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959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64337.5

    申请日:2020-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器级负荷频率控制系统的负荷自适应校正响应方法,主要通过校正三个关键的系统频率响应参数来实现频率控制偏差的感知,面对频率恢复过程中的源荷等不确定性影响,能够通过具备电器级控制功能的智能插座感知频率控制偏差,从而进行频率响应参数的自适应校正,最终实现秒级的电器级负荷自适应校正响应,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插座级别上感知并完成自适应校正响应,能够提升负荷频率控制的精度,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给负荷频率控制带来的影响,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够适用于一般性的频率控制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实现电力输配协同的准线型需求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53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55579.4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电力输配协同的准线型需求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求解输电网的系统级负荷准线;步骤二,求解输电网节点负荷准线;步骤三,求解配电网节点负荷准线;所述步骤一中,“可调节”平衡“不可调节”原则即:不可调节资源引起的功率波动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最大出力与刚性负荷的叠加来量化,基于此制定缓解功率波动的DR负荷的系统级理想负荷曲线形状;本发明为不同位置的主动配电网、灵活性负荷参与大规模需求响应明确了各自的引导目标,实现输配协同下的需求响应,基于该方法开展需求响应,有利于在减缓阻塞的情况下同时提升输、配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形成输、配电网共赢局面。

    一种基于能移和能位的虚拟电厂市场交易机制

    公开(公告)号:CN116542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293080.3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能移和能位的虚拟电厂市场交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做出基本假设:网络损耗与线路阻塞暂不考虑,也即可忽略价格的空间变化进而便于分析新机制的特征;事故和不确定性备用暂不考虑,此时EL和ES的定价可不受备用需求的影响;不考虑新能源弃电,即新能源按照最大出力能力全额消纳;市场成员建模:建立传统可控机组、新能源发电、VPP、刚性负荷的提供或消耗EL与ES的模型;出清模型:考虑EL和ES的市场出清以及对应的经济调度模型和常规模型根本区别在于将功率向量拆分为EL部分和ES部分,并进行具体讨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基于能移和能位的虚拟电厂市场交易机制。

    一种电力市场机制外部效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01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69118.2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市场机制外部效应分析方法,属于电力市场机制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从动态的发展的视角分析市场外部潜在的可调度或可集成资源对于市场主体行为和系统的外部效应和影响,进而分析电力市场机制的优缺点、潜在风险和收益。本大明能够实现市场机制激励相容性的定量评估,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市场机制的优缺点,能够通过多维度的系统级指标与个体级指标的关系反映市场机制的潜在风险和收益,相比于现有相对静态市场机制分析方法,本文方法能够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一种超大规模电网的需求侧频率紧急控制的容灾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961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819987.2

    申请日:2019-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领域的一种超大规模电网的需求侧频率紧急控制的容灾反应方法,包括步骤:S1:智能网关基于获得的系统参数和实时监测的频率曲线预测频率跌落的最低点;S2:若智能网关监测到频率低于频率正常时的下界值,则智能网关估算有功缺额范围以及频率最低点下界;S3:基于有功缺额和频率最低点下界的估计值,计算保守响应量PC,切除负荷;S4:智能网关继续监测切除负荷后的系统频率,若频率持续2s超过系统额定频率,则立即恢复误切除的负荷。本发明能够通过动用最少的需求侧负荷资源避免频率接触低频危险阈值,即使在误动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频率大幅超过额定值,机制自身的容灾能力极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