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30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3910.1
申请日:2022-11-08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明人: 李怀亮 , 魏佳广 , 于文太 , 李晔 , 谢维维 , 张西伟 , 张国成 , 黄山田 , 吴桐 , 刘洪昌 , 李晓琛 , 曹建 , 徐善志 , 李岳明 , 王星轲 , 冯晓伟 , 廖煜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海底管道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铺管船在指定作业区域铺设水下管路,并释放无人艇、中继器与监测机器人;确保铺管船、无人艇、中继器与监测机器人之间信息连接畅通;监测机器人下水进行信息收集,将水下信息传输给无人艇;无人艇将水下信息传输给铺管船,铺管船按照接收到的信息操作;铺管船完成作业,并将监测机器人与无人艇进行回收。本发明利用监测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的遥控水下机器人、用无人艇替代多功能作业支持母船进行着泥点监测作业,解决了船舶交叉作业的问题,进一步使深水海管铺设成本降低,提升了铺设监测技术和装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8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94374.7
申请日:2022-11-08
申请人: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明人: 李怀亮 , 魏佳广 , 于文太 , 李晔 , 谢维维 , 张西伟 , 张国成 , 黄山田 , 吴桐 , 高嵩 , 李晓琛 , 刘洪昌 , 曹建 , 徐善志 , 王星轲 , 李岳明 , 冯晓伟 , 廖煜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基于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水下机器人中继通信装置及其对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位于母船上的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获取中继通信装置和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的位置信息;S2、通过光纤罗经获取中继通信装置在水下的姿态和位置角;S3、通过得到的位置信息解算出中继通信装置和水下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关系;S4、中继通信装置的光通信模块和水下机器人开始对接,建立通讯链路;S5、光通信连接成功后,水下机器人开始巡航并向母船返回规划路径与速度信息,无人船与中继器按照水下机器人规划的路径跟随,保证中继器始终在满足通信条件的范围内。本发明通用性好、稳定性高,能够实现自动化水下机器人和中继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光通信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156169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462366.1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05D1/43 , G05D109/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海洋溢油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无人艇系统中耦合干扰主动抑制方法。本发明将围油栏转化为一般悬列线方程求解无人艇对围油栏的拖曳力,将无人艇的运动分解为船艏方向的匀速运动、船侧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定航向的回转运动,结和考虑围油栏影响的无人艇动力模型分别对所述三种运动方向进行运动补偿从而抵消围油栏对无人艇的干扰力。通过对补偿后的所述三个运动方向期望进行叠加,效果等效于不考虑围油栏情况下的期望航向及航速,从而使得无人艇能够完成溢油回收任务。本发明采用前馈补偿,具有超调量小、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89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60768.6
申请日:2022-09-22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无缆潜水器跨冰层快速自主回收装置与方法,自航浮力系统的冰面履带由履带和减震悬挂组成,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的上方。出水冰孔导航系统的双目摄像头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前端,用于采集水下图像;岸基光源固定在出水冰孔下方,用于提供出水冰孔位置,自航浮力系统在冰层底面利用双目摄像头俯视光源从而定位出水冰孔,导航至出水冰孔下方。牵引线缆系统的缆线一端固定在自航浮力系统,另一端通过线缆的固定环固定在AUV主体的挂钩上。收放缆电机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凹槽中,用于驱动线缆收放,调节自航浮力系统与AUV主体的距离,从而牵引AUV主体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模块化搭载,能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在冰层下快速安全的自主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8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30661.1
申请日:2022-10-28
申请人: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海洋自然能航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浮态实时监测与自动调节功能的波浪翼板。本发明可对波浪翼板浮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调节,有效解决静水环境下翼板由于浮力重力力矩不平衡产生攻角进而导致的阻力增加和推进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以在波浪环境下使翼板在初始位置保持特定攻角δ0以达到提高推进效果的目的。由于加工精度、工作时间过长或生物附着导致的水翼在静水中产生攻角的问题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一方面降低了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节约了试验时间。任务执行过程中如需要进入海水密度变化较大的区域时仍然可以进行实时调节且无需返航,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48970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60768.6
申请日:2022-09-22
申请人: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无缆潜水器跨冰层快速自主回收装置与方法,自航浮力系统的冰面履带由履带和减震悬挂组成,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的上方。出水冰孔导航系统的双目摄像头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前端,用于采集水下图像;岸基光源固定在出水冰孔下方,用于提供出水冰孔位置,自航浮力系统在冰层底面利用双目摄像头俯视光源从而定位出水冰孔,导航至出水冰孔下方。牵引线缆系统的缆线一端固定在自航浮力系统,另一端通过线缆的固定环固定在AUV主体的挂钩上。收放缆电机布置在自航浮力系统凹槽中,用于驱动线缆收放,调节自航浮力系统与AUV主体的距离,从而牵引AUV主体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模块化搭载,能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在冰层下快速安全的自主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7944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12500.8
申请日:2024-01-26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B63B35/00 , B63B1/24 , B63B1/30 , B63G8/00 , B63G8/14 , B63G8/24 , B63G8/08 , B63H9/061 , B63H9/10 , B63H21/20 , B63C11/52
摘要: 一种风光波能混合驱动跨域海洋机器人,涉及一种跨域海洋机器人。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的海洋机器人海况适应性和续航能力较差,且均不具备跨域航行能力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机器人外壳及框架结构、外循环大浮力调节装置、内循环小浮力调节装置、姿态调节装置、舵推装置、风帆水翼收放机构和控制舱;姿态调节装置、外循环大浮力调节装置和内循环小浮力调节装置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机器人外壳及框架结构内,风帆水翼收放机构安装在机器人外壳及框架结构的前端内,控制舱安装在机器人外壳及框架结构的后端内。本发明属于海洋能航行器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562312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1442239.5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05D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船舶的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跟踪全格式无模型自适应船舶艏向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引入期望输出变化率,重新设计控制输入准则函数,并且在引入的补偿项之前加入权重系数,增加算法可调性,得到强跟踪无模型自适应艏向控制方案。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本发明提高了被控系统对时变期望的跟踪响应速度,减小了控制响应时滞性,提高了控制精度,适用于被跟踪的期望艏向实时变化的智能船舶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4372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98250.1
申请日:2022-09-29
申请人: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05B1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多水下机器人协同搜索的任务区域划分和聚类方法,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协同搜索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UUV作业幅宽的任务区域网格化初步划分;对任务区域内各网格的重要度赋权;任务区域边界内部最大区域的选取与相近重要度网格的聚类方法;边缘区域的精细化处理;基于几何特征的聚合区域分类及相应搜索路径规划策略的归纳。本发明网格划分的计算量可控,对于任意任务区域,只要确定了网格化的间隔/宽度,网格化的过程是简便而稳定的,其计算量也跟网格划分的精细程度大体成正比,在本发明所应用的方法中,其计算量通常总是较小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2485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1154891.7
申请日:2022-09-22
申请人: 三亚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G05D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控制方法中,编队控制算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设置行为容错区间,根据多机器人系统是否在行为容错区间之内来更新行为的优先级,能够在保证高优先级行为完成的同时,提高低优先级行为的执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