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密封垫自动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4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19303.X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火密封垫自动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属于翻砂铸件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火密封垫自动安装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自动安装装置的机器人,所述自动安装装置包括底座以及间隔排布在底座上的若干个取垫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取垫机构完成耐火密封垫抓取、压装动作的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机器人、取垫机构可以实现耐火密封垫的自动化抓取、转移以及安装,大大提升了耐火密封垫的安装效率,在通过取垫针抓取待安装的耐火密封垫时,放垫阻板可以在抓取以及转运耐火密封垫的过程使耐火密封垫保持平整的姿态,避免耐火密封垫出现褶皱影响安装。

    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81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467616.4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上的防伪信息;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上的防伪信息的真伪并能够记录同一个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插拔次数;发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防伪信息的真伪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能够有效的判别空气滤清器滤芯的真伪和清灰效果,保护发动机和DPF,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81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67616.4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包括: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上的防伪信息;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上的防伪信息的真伪并能够记录同一个所述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插拔次数;发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防伪信息的真伪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滤芯的验证装置及更换方法、清灰方法,能够有效的判别空气滤清器滤芯的真伪和清灰效果,保护发动机和DPF,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推土机及其发动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9767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54873.8

    申请日:201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土机及其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附加泵,附加泵的入口与整机冷却液箱连通、出口与变矩器的冷却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变矩器的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整机冷却液箱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在冷却过程中,机体泵用于将整机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至机体内部,机体内的冷却液冷却后重新流回整机冷却液箱中。与此同时,附加泵将整机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变矩器的冷却器内部,变矩器的冷却器内的冷却液对变矩器工作油冷却后也重新流回整机冷却液箱中。由此可见,上述变矩器和发动机机体实现独立冷却,因此对发动机的性能不会造成影响。此外,用于变矩器的冷却器和机体总的冷却液较多,冷却效果也较为彻底。

    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和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4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7361.9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整车仿真或测试确认发动机的共振转速区间;基于设定阈值根据所述共振转速区间确定新油门曲线转速区间;基于所述新油门曲线转速区间重新标定油门踏板特性曲线MAP;所述油门踏板特性曲线MAP表示转速和扭矩的关系;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判定是否进入所述基于新油门曲线转速区间;若进入,则根据所述油门踏板特性曲线MAP中对应的扭矩控制发动机运行。借助于程序控制,无需进行零部件设计及制造,通过使发动机快速略过共振转速区,降低了整车的开发成本,从而延长整车寿命周期。

    一种装载机转速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385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09629.8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转速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控制装载机在定效率作业模式下,基于转速记录指示来记录作业过程中发动机的转速。并在接收到转速限制指示时,根据转速记录确定用于限制发动机最高转速的转速限制值,进而将该转速限制值作为为后续作业时油门踏板开度最大时刻的发动机转速。以使装载机在定效率作业模式下执行后续作业时,作业人员将油门踏板控制到开度最大时刻,发动机所提供的转速即为该转速限制值。由此缓解定效率作业模式下,装载机在每次作业过程中的最高车速不同,造成额外油耗的情况。

    一种连接结构、柴油机排气系统及柴油机

    公开(公告)号:CN1087571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55212.7

    申请日:2018-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08 F01N13/00 F01N13/18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柴油机排气系统及柴油机,其包括管体和连接盘,其中,管体包括固定管段和可伸缩管段;连接盘包括盘体和转管,盘体套设在转管外部,且盘体与转管之间具有间隙,转管的一端设置有凸缘,凸缘的径向长度大于盘体与转管之间的间距,转管的另一端与管体相连。首先通过连接盘的分体式设计,使得管体能够进行360°转动调节;其次通过可伸缩管段的设置,使得管体能够进行长度上和安装角度上的微调;最后通过连接盘和可伸缩管段的结合使用,能够使管体根据安装空间进行灵活调节,极大的降低了安装难度,并且可伸缩管段的设置实现了管体的柔性连接,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一种推土机及其发动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97672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354873.8

    申请日:201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土机及其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附加泵,附加泵的入口与整机冷却液箱连通、出口与变矩器的冷却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变矩器的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整机冷却液箱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在冷却过程中,机体泵用于将整机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至机体内部,机体内的冷却液冷却后重新流回整机冷却液箱中。与此同时,附加泵将整机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变矩器的冷却器内部,变矩器的冷却器内的冷却液对变矩器工作油冷却后也重新流回整机冷却液箱中。由此可见,上述变矩器和发动机机体实现独立冷却,因此对发动机的性能不会造成影响。此外,用于变矩器的冷却器和机体总的冷却液较多,冷却效果也较为彻底。

    液压系统及液压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505457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2125927.5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及液压行走装置。该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柱塞马达和文丘里阀,其中,柱塞马达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口,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连通液压油箱的顶部。文丘里阀包括进口端、出口端和吸口端,进口端连通补油装置,出口端连通液压油箱,吸口端连通回油口,文丘里阀的作用是在柱塞马达工作时将壳体内的液压油通过回油口抽吸至液压油箱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当柱塞马达工作时,文丘里阀将壳体内的液压油抽吸至液压油箱,减少了柱塞马达的旋转部件时受到液压油阻力影响损失机械能,以及减少发热,提高柱塞马达的效率。

    一种消声器管夹与一种消声器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4366341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005260.8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声器管夹与一种消声器总成,消声器管夹包括外层卡箍带,外层卡箍带的开口处的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段内层夹抱带,位于外层卡箍带的开口两侧的至少两段内层夹抱带之间形成用于夹抱消声器的夹抱空间,每段内层夹抱带的第一端与外层卡箍带的内壁连接固定且第二端为向外层卡箍带的内侧延伸的活动端,内层夹抱带的第二端与外层卡箍带的内壁之间布置有抱紧件,抱紧件的一端作用于外层卡箍带的内壁且另一端作用于内层夹抱带的第二端,外层卡箍带的开口两端相互靠近时能够通过抱紧件带动两侧的内层夹抱带相互靠近。本方案通过设置内层夹抱带增加了管夹与消声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两者间的摩擦力,实现消声器的可靠固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