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891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11051173.1
申请日:2016-11-25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71/04 , A61K31/437 , A61P25/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类咔啉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咔啉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抗微生物、抗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尚未见到有关其抗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报道。本发明所涉及的咔啉类化合物分为A、B、C、D类,其中B和D类为2‑芳基咔啉盐化合物,A类和C类为2‑芳基‑3,4‑二氢咔啉盐化合物。活性测定表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具有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的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58885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25096.X
申请日:2016-12-09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76 , C07D407/04 , A01N43/16 , A01N43/30 , A01P3/00
CPC分类号: C07D311/76 , A01N43/16 , A01N43/30 , C07D407/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具有式(Ⅰ)结构的3‑烃基‑3,4‑二氢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取代基R代表氢;烷基;芳香基。其合成路线选用(S/R)‑缬氨醇为合成起始原料。本发明首次采用该方法合成此类化合物,具有产率高、易分离等优点。这类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水稻稻瘟病原菌、烟草赤星病原菌、玉米弯孢病原菌、马铃薯干腐病原菌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目标化合物的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高于阳性对照药剂,可开发成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真菌农药。
-
公开(公告)号:CN10744593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710579398.2
申请日:2017-07-17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12 , C07D311/16 , C07D311/14 , A01N43/16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类结构简单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活性的化合物,具体涉及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及其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所述的两类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分子结构特征:其中,R为氢,甲基,甲氧基,羟基,卤素,硝基。其采用菌丝线性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成的28个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轮纹病原菌、玉米弯孢病原菌、马铃薯干腐病原菌等常见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发现所有化合物对供试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6572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935462.1
申请日:2016-11-01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91/056 , C07D491/153 , C07D221/18 , C07D455/03 , A01N43/90 , A01N43/42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秃疮花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基于对秃疮花抗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秃疮花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具有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植物抗菌剂的潜力。同时,该发明还发现秃疮花提取物中含有以木兰花碱为主的多个有效成分,并提供了一种快速富集秃疮花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和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5218388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705388.X
申请日:2015-10-26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25/16 , C07C221/00 , C07D307/52 , C07D333/22 , A01N35/04 , A01N43/08 , A01N43/10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β‑羰基烯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以市售抗菌剂醚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菌丝线性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3种目标化合物对苹果炭疽病原菌、玉米弯孢病原菌、水稻稻瘟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西瓜枯萎病原菌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菌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抑制作用。化合物8、11、12、14、16的活性较好,它们对多数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即半数效应浓度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醚菌酯。特别是化合物8对苹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活性(EC50=2.15μg/mL)以及化合物12对玉米弯孢病原菌的抑制活性(EC50=9.14μg/mL)均为醚菌酯活性(EC50=15.45&76.06μg/mL)的8倍多,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565724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35462.1
申请日:2016-11-01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91/056 , C07D491/153 , C07D221/18 , C07D455/03 , A01N43/90 , A01N43/42 , A01P3/00
CPC分类号: C07D491/056 , A01N43/42 , A01N43/90 , C07D221/18 , C07D455/03 , C07D491/153 , A01N230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秃疮花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基于对秃疮花抗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秃疮花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具有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植物抗菌剂的潜力。同时,该发明还发现秃疮花提取物中含有以木兰花碱为主的多个有效成分,并提供了一种快速富集秃疮花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和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483053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12050.0
申请日:2015-04-29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杏仁精油的提取方法,采用热榨法除去干燥苦杏仁中的脂肪油,所得粉末状残渣于pH=5的40℃水中浸泡1h,以水解其中的苦杏仁苷,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即可得到其中的精油,蒸馏时间为1h;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苦杏仁精油作为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的用途,本发明提取工艺简单,精油得率高;苦杏仁精油具有残留低、对人畜安全、易降解等优点,是一种无公害植物源抑菌剂。
-
公开(公告)号:CN10744593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79398.2
申请日:2017-07-17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12 , C07D311/16 , C07D311/14 , A01N43/16 , A01P3/00
CPC分类号: C07D311/12 , A01N43/16 , C07D311/14 , C07D31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类结构简单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活性的化合物,具体涉及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及其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所述的两类3-香豆素甲酸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分子结构特征:其中,R为氢,甲基,甲氧基,羟基,卤素,硝基。其采用菌丝线性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成的28个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轮纹病原菌、玉米弯孢病原菌、马铃薯干腐病原菌等常见的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发现所有化合物对供试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18388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05388.X
申请日:2015-10-26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25/16 , C07C221/00 , C07D307/52 , C07D333/22 , A01N35/04 , A01N43/08 , A01N43/10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β-羰基烯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制备植物病原菌抗菌剂的应用。以市售抗菌剂醚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菌丝线性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3种目标化合物对苹果炭疽病原菌、玉米弯孢病原菌、水稻稻瘟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西瓜枯萎病原菌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菌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抑制作用。化合物8、11、12、14、16的活性较好,它们对多数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即半数效应浓度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醚菌酯。特别是化合物8对苹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活性(EC50=2.15μg/mL)以及化合物12对玉米弯孢病原菌的抑制活性(EC50=9.14μg/mL)均为醚菌酯活性(EC50=15.45&76.06μg/mL)的8倍多,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6694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047752.2
申请日:2016-01-25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7C49/794 , C07C49/796 , C07C49/84 , C07C205/45 , C07C45/74 , C07C201/12 , A61K31/12 , A61P33/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及应用。关于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的对动物或人螨虫的杀灭活性目前鲜有报道。本发明以天然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为结构模板,按照结构类似原则,设计并合成出一系列天然和非天然的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并首次发现此类化合物对动物或人螨虫具有显著的杀灭活性,可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动物或人杀螨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