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509007.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硬岩隧道主动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硬岩隧道的支护类型,并根据支护类型确定硬岩隧道的冲击载荷;S2:根据硬岩隧道的冲击载荷进行安全系数验算;S3:根据安全系数验算结果,完成硬岩隧道主动支护设计。本发明针对高地应力硬岩隧道设计施工难题,从能量释放角度推导了岩爆隧道的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组合松散荷载,给出岩爆隧道的荷载计算模型及支护结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所给出的岩爆隧道支护参数能满足隧道规范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使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09009.X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10 , E21D2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S2:基于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对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加固,完成超前支护设计。本发明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掌子面超前加固措施,推导建立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对掌子面稳定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对软岩隧道进行加固,保证隧道稳定性。本发明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90015.2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初支不等厚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涉及隧道变形监测技术领域。通过非接触量测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的围岩以及初支的表面数据进行扫描获取后,能够建立得到包含初支厚度数据的隧道初支模型,根据初支厚度的不同,对隧道进行异常点标记,从而能够在后期的隧道监测时,针对性地监测,有效节省了后期监测的工作量,从而加快了监测的数据获取速度。同时根据监测数据与隧道初支模型方便研究初支厚度与隧道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围岩超欠挖现象导致的初期支护厚度不均匀,不仅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并且能够有效地监控到因超挖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和因欠挖导致初支厚度不够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09007.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硬岩隧道主动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硬岩隧道的支护类型,并根据支护类型确定硬岩隧道的冲击载荷;S2:根据硬岩隧道的冲击载荷进行安全系数验算;S3:根据安全系数验算结果,完成硬岩隧道主动支护设计。本发明针对高地应力硬岩隧道设计施工难题,从能量释放角度推导了岩爆隧道的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组合松散荷载,给出岩爆隧道的荷载计算模型及支护结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所给出的岩爆隧道支护参数能满足隧道规范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使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2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590015.2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初支不等厚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涉及隧道变形监测技术领域。通过非接触量测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道的围岩以及初支的表面数据进行扫描获取后,能够建立得到包含初支厚度数据的隧道初支模型,根据初支厚度的不同,对隧道进行异常点标记,从而能够在后期的隧道监测时,针对性地监测,有效节省了后期监测的工作量,从而加快了监测的数据获取速度。同时根据监测数据与隧道初支模型方便研究初支厚度与隧道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围岩超欠挖现象导致的初期支护厚度不均匀,不仅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并且能够有效地监控到因超挖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和因欠挖导致初支厚度不够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09009.X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10 , E21D2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S2:基于软岩隧道无加固掌子面挤出变形计算模型,对高原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加固,完成超前支护设计。本发明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掌子面超前加固措施,推导建立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超前支护设计方法,对掌子面稳定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对软岩隧道进行加固,保证隧道稳定性。本发明为高原铁路高能环境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能地质环境隧道变形主动控制技术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21240.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21/00 , E21D20/02 , E21B10/00 , E21B17/00 , E21B17/04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头可膨胀式锚杆,涉及锚杆领域。端头可膨胀式锚杆包括:锚杆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本体、膨胀端头和膨胀件,所述锚杆本体包括中空杆体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杆体一端。膨胀端头穿过岩石的松动区进行岩石内部的稳定地层,通过拉动内锚件,使膨胀端头张开扩大,可以迅速完成锚杆本体上膨胀端头的机械锚固,随后通过中空杆体内部注浆进行黏结,通过膨胀端头的机械锚固与黏结锚固结合,通过压紧组件施加预紧力,提高锚杆本体的承载力,同时通过内锚件也可施加预紧力,通过锚杆本体和内锚件施加双重的预紧力,以满足锚杆本体对软岩隧道施加高预紧力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321240.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21/00 , E21D20/02 , E21B10/00 , E21B17/00 , E21B17/04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头可膨胀式锚杆,涉及锚杆领域。端头可膨胀式锚杆包括:锚杆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本体、膨胀端头和膨胀件,所述锚杆本体包括中空杆体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杆体一端。膨胀端头穿过岩石的松动区进行岩石内部的稳定地层,通过拉动内锚件,使膨胀端头张开扩大,可以迅速完成锚杆本体上膨胀端头的机械锚固,随后通过中空杆体内部注浆进行黏结,通过膨胀端头的机械锚固与黏结锚固结合,通过压紧组件施加预紧力,提高锚杆本体的承载力,同时通过内锚件也可施加预紧力,通过锚杆本体和内锚件施加双重的预紧力,以满足锚杆本体对软岩隧道施加高预紧力的要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