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排气微粒部分流稀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9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11565808.9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排气微粒部分流稀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动机、主排气管、支排气管、第一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流量与温度控制单元、空气泵、稀释主管以及第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利用带闭环反馈控制的旁通管道将发动机尾气在主稀释通道内与空气进行比例可调的等比例稀释,利用闭环反馈系统对稀释后的混合气进行温度可调的恒温加热,待主稀释管道内恒温加热混合完全后,部分混合气由采样支管导出供后续分析使用;部分等比稀释控制与恒温加热系统,基于AT89C52单片机并通过LED显示屏与按钮完成人机交互。该系统可以调节并精确控制空气尾气稀释比与混合气温度,具有控制精度高、可调节性强、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基于无人机巡检图像的输电通道外破隐患辨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966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4509.7

    申请日:2024-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巡检图像的输电通道外破隐患辨识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采集通过无人机俯视镜头拍摄的输电线路的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对样本通道巡检图像中存在隐患的区域进行标注,得到标注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基于预设比例将标注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训练,得到RTMDet旋转目标检测模型和施工场景检测模型;通过目标检测模型和施工场景检测模型对获取的待检测通道巡检图像进行检测,得到隐患检测结果,并生成检测报告和报表。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无人机巡检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检测范围更广,可避免固定视频监控存在的视野遮挡或范围有限问题,将大大提高输电通道外破检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551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615821.2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通过编码得到表征周围纹理区域的特征描述子D1;将特征点位置信息进行上采样后与特征描述子D1结合,得到包含纹理信息和结构信息的特征描述子D2;将两组特征描述子D2进行匹配,获得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得到透视变换矩阵;利用透视变换矩阵进行图像变换,将原始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体系中,通过透视变换矩阵进行两幅图像的变换,将表征同一物理位置的特征点映射在同一位置,然后将对齐后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包含热红外和可见光信息的目标图片。实现热辐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自适应融合。

    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551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15821.2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通过编码得到表征周围纹理区域的特征描述子D1;将特征点位置信息进行上采样后与特征描述子D1结合,得到包含纹理信息和结构信息的特征描述子D2;将两组特征描述子D2进行匹配,获得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得到透视变换矩阵;利用透视变换矩阵进行图像变换,将原始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体系中,通过透视变换矩阵进行两幅图像的变换,将表征同一物理位置的特征点映射在同一位置,然后将对齐后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包含热红外和可见光信息的目标图片。实现热辐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自适应融合。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7432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0690306.2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包括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以及过渡段,鳍前缘段为两端开口的多截面曲面,鳍前缘段一侧呈波浪型结构,顶端整流段固定在鳍前缘段的顶端使鳍前缘段顶端封闭,鳍前缘段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段,并且过渡段设置在机翼上,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及过渡段形成翼梢小翼。通过翼梢小翼前缘形成规律的凸起,能够在大迎角下使均匀来流产生旋向相反且含有较高能量漩涡,从而保持小翼上气流附着,延迟气流分离发展,最终达到推迟机翼失速迎角,提高最大升力系数,从而达到缩短起飞距离的目的。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743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90306.2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包括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以及过渡段,鳍前缘段为两端开口的多截面曲面,鳍前缘段一侧呈波浪型结构,顶端整流段固定在鳍前缘段的顶端使鳍前缘段顶端封闭,鳍前缘段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段,并且过渡段设置在机翼上,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及过渡段形成翼梢小翼。通过翼梢小翼前缘形成规律的凸起,能够在大迎角下使均匀来流产生旋向相反且含有较高能量漩涡,从而保持小翼上气流附着,延迟气流分离发展,最终达到推迟机翼失速迎角,提高最大升力系数,从而达到缩短起飞距离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