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89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11565808.9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排气微粒部分流稀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发动机、主排气管、支排气管、第一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流量与温度控制单元、空气泵、稀释主管以及第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利用带闭环反馈控制的旁通管道将发动机尾气在主稀释通道内与空气进行比例可调的等比例稀释,利用闭环反馈系统对稀释后的混合气进行温度可调的恒温加热,待主稀释管道内恒温加热混合完全后,部分混合气由采样支管导出供后续分析使用;部分等比稀释控制与恒温加热系统,基于AT89C52单片机并通过LED显示屏与按钮完成人机交互。该系统可以调节并精确控制空气尾气稀释比与混合气温度,具有控制精度高、可调节性强、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966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4509.7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V20/17 , G06V20/70 , G06V10/25 , G06V10/762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巡检图像的输电通道外破隐患辨识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采集通过无人机俯视镜头拍摄的输电线路的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对样本通道巡检图像中存在隐患的区域进行标注,得到标注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基于预设比例将标注样本通道巡检图像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训练,得到RTMDet旋转目标检测模型和施工场景检测模型;通过目标检测模型和施工场景检测模型对获取的待检测通道巡检图像进行检测,得到隐患检测结果,并生成检测报告和报表。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无人机巡检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检测范围更广,可避免固定视频监控存在的视野遮挡或范围有限问题,将大大提高输电通道外破检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1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615821.2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通过编码得到表征周围纹理区域的特征描述子D1;将特征点位置信息进行上采样后与特征描述子D1结合,得到包含纹理信息和结构信息的特征描述子D2;将两组特征描述子D2进行匹配,获得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得到透视变换矩阵;利用透视变换矩阵进行图像变换,将原始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体系中,通过透视变换矩阵进行两幅图像的变换,将表征同一物理位置的特征点映射在同一位置,然后将对齐后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包含热红外和可见光信息的目标图片。实现热辐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自适应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542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6798.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3/32 ,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期机组组合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利用离线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网络对机组启停时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则学习;在线计算中,采用整数变量削减策略,基于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机组启停方案进行了调整,大大降低了后续安全约束机组组合计算的难度;本发明将人工智能与优化方法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而且保证了求解的可行性。基于改进的XJTU‑ROTS2017测试系统和省级实际系统的实例研究表明,本发明方法在保证求解准确度和精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17101.3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尚博文 , 谢芮芮 , 冯光 , 陈薇如 , 张建峰 , 徐铭铭 , 王鹏 , 张金帅 , 牛荣泽 , 郭剑黎 , 李丰君 , 孙芊 , 徐恒博 , 董轩 , 张建宾 , 陈明 , 郑涛
IPC: G06Q10/063 , H02J3/38 , H02J3/46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鲁棒优化和动态权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辐射型配电网接入新能源时,对其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进行统一的打分与评价。其步骤如下:首先,设置配电网计划接入分布式电源的节点并进行潮流计算;其次,确定承载力模型的目标函数及安全运行约束,运用鲁棒优化算法得到承载力;然后,改变分布式电源出力及负载的波动范围,进行多场景下的承载力研究;最后,计算承载力评估指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基于各指标动态权重,使用线性加权法对承载力进行统一的打分与评价,并选出最优接入方案。本发明,确保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考虑了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后配电网的运行质量,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99984.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H02J3/06 , H02J3/46 , G06F111/1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网络冗余约束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通过求解多个优化子问题,对给定负荷水平、新能源预测结果和不确定性误差下输电线路实际运行中的潮流极限进行保守估计,剔除不需要添加潮流上限约束也不会过载的线路以有效削减约束规模,达到提高求解效率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潜力,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设备的计算资源,能够正确识别并剔除不起作用的网络传输约束,尤其是大规模电力系统中输电网络对应的冗余潮流上限约束,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下减小问题的规模以改善问题的计算效率,适用于提升大规模电力系统规划方案中长期运行模拟的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1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15821.2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适应融合对齐方法及系统,通过编码得到表征周围纹理区域的特征描述子D1;将特征点位置信息进行上采样后与特征描述子D1结合,得到包含纹理信息和结构信息的特征描述子D2;将两组特征描述子D2进行匹配,获得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得到透视变换矩阵;利用透视变换矩阵进行图像变换,将原始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体系中,通过透视变换矩阵进行两幅图像的变换,将表征同一物理位置的特征点映射在同一位置,然后将对齐后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包含热红外和可见光信息的目标图片。实现热辐射热红外辐射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自适应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97432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0690306.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包括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以及过渡段,鳍前缘段为两端开口的多截面曲面,鳍前缘段一侧呈波浪型结构,顶端整流段固定在鳍前缘段的顶端使鳍前缘段顶端封闭,鳍前缘段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段,并且过渡段设置在机翼上,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及过渡段形成翼梢小翼。通过翼梢小翼前缘形成规律的凸起,能够在大迎角下使均匀来流产生旋向相反且含有较高能量漩涡,从而保持小翼上气流附着,延迟气流分离发展,最终达到推迟机翼失速迎角,提高最大升力系数,从而达到缩短起飞距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881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69652.4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故障后线路中的波形相关量、衰减直流分量和能谱熵量,生成故障特征矩阵,通过对故障特征矩阵做特殊的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故障条件下判据失效的影响;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学习模糊理论中的模糊逻辑规则及隶属度函数参数,避免了人为选取隶属度函数和权重系数的主观性;根据多判据融合结果,实现不同判据之间的优势互补。本发明方法不受配电网网络结构变化和接地点过渡电阻的影响,大大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743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90306.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生波浪前缘翼梢小翼装置,包括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以及过渡段,鳍前缘段为两端开口的多截面曲面,鳍前缘段一侧呈波浪型结构,顶端整流段固定在鳍前缘段的顶端使鳍前缘段顶端封闭,鳍前缘段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段,并且过渡段设置在机翼上,鳍前缘段、顶端整流段及过渡段形成翼梢小翼。通过翼梢小翼前缘形成规律的凸起,能够在大迎角下使均匀来流产生旋向相反且含有较高能量漩涡,从而保持小翼上气流附着,延迟气流分离发展,最终达到推迟机翼失速迎角,提高最大升力系数,从而达到缩短起飞距离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