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784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2791.9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螺旋棒束多通道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实验装置中的螺旋棒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加工,螺旋棒外表面的夹片结构能够确保热电偶准确地测量壁面温度。在实验装置进出口附近设置子通道温度测量组件,通过测量典型子通道的流体温度,并结合子通道分析程序,能够获得螺旋棒束多通道的搅混系数。通过调节实验回路流量和下腔室内流体温度,能够获得不同实验工况的实验数据。通过记录压差变送器的示数,能够获得螺旋棒束多通道的达西摩擦阻力系数。本发明的实验数据可为螺旋型棒束核燃料的设计程序开发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30664.9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适配堆芯能量分布的冷却剂分流结构拓扑优化方法,采用等几何粒子法进行反应堆压力容器全流域仿真计算及分流结构所在的下腔室流体仿真,采用变密度法SIMP拓扑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结合拉格朗日观点思想和非定常流场的流场仿真的结果,实现分流效果目标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推动目标函数向设定值逼近,继而使得结构向预定性能逼近,达成在已有约束下的最有材料分布和结构设计;本发明可以根据堆芯的能量分布对冷却剂分流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显著缩短结构设计周期,增强冷却剂的冷却效果,提升核反应堆的热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30670.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快中子堆芯异形燃料结构的生成式设计方法,利用粒子离散化方法结合瞬态传热理论构造快中子堆芯温度场仿真求解工具;借助等几何映射对控制粒子的物理参数施加改变来推动燃料结构形状尺寸变化,并通过循环迭代寻找出最优结构;本发明采用等几何分析法设计异形燃料结构,避免了繁杂的网格划分过程,节约了计算时间;能够自适应网格细化以得到最佳传热结构;设计边界采用函数描述,其结构轮廓更清晰,设计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37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330670.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快中子堆芯异形燃料结构的生成式设计方法,利用粒子离散化方法结合瞬态传热理论构造快中子堆芯温度场仿真求解工具;借助等几何映射对控制粒子的物理参数施加改变来推动燃料结构形状尺寸变化,并通过循环迭代寻找出最优结构;本发明采用等几何分析法设计异形燃料结构,避免了繁杂的网格划分过程,节约了计算时间;能够自适应网格细化以得到最佳传热结构;设计边界采用函数描述,其结构轮廓更清晰,设计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2793.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螺旋单棒双通道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本发明实验装置中的螺旋棒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加工,螺旋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螺旋面,螺旋棒外表面的支撑球用来与中部筒体形成径向支撑。采用两台压差变送器分别测量内通道和外通道的压降,再通过本发明的实验方法,能够获得内通道和外通道的体积流量之比以及内通道的达西摩擦阻力系数。通过控制实验回路体积流量和下腔室温度可以开展不同工况实验。本发明的实验结果可为环形螺旋型核燃料的设计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6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2795.7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螺旋单棒单通道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实验装置中的螺旋棒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加工,螺旋棒表面夹片结构能够实现壁面温度测量。加热棒和增材制造的螺旋棒配合可组装成螺旋加热棒。通过控制螺旋加热棒的加热功率、实验回路流量、下腔室温度可以开展不同工况实验。本发明通过采集记录压差变送器、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数据,可以获得螺旋单棒单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为螺旋型核燃料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52483.0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系统程序模型校准方法和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系统程序模型;读卡程序读入输入卡,记录整理参数信息;判断是否有参数优化指令;通过结果评价、关键部件参数选取、优化算法优化参数实现系统程序模型的自动化校准,最终提高系统分析程序模型(简称系统程序模型)的计算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57215.0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4 , G06F17/1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瞬态安全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精度检验方法,包括:基于当前工况信息,通过核反应堆瞬态安全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离散数据集合和实验所得的第二离散数据集合,并确定各自对应的第一等距时间离散函数和第二等距时间离散函数;基于第一离散数据集合和第一等距时间离散函数,确定第一傅里叶函数,以及基于第二离散数据集合和第二等距时间离散函数,确定第二傅里叶函数;根据第一傅里叶函数和第二傅里叶函数,确定差异振幅值;基于差异振幅值,确定第一离散数据集合的精确度。本技术方案提升了对核反应堆瞬态安全分析程序的输出准确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01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815860.5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8/2433 ,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核电故障诊断和瞬态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核电厂安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依据瞬态类型以及瞬态类型可出现的核电厂位置随机生成关键状态参数集;以关键状态参数集作为输入,以不同位置的不同瞬态类型为输出,初步训练得到判别模型;基于朴素生成对抗网络框架构建核电厂故障诊断和瞬态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核电厂参数实时监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瞬态异常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瞬态后果预测。本发明可在监测到核电厂的运作状态出现异常后快速对异常工况进行故障诊断,识别瞬态类型,并确定瞬态发生的位置,随后对事故后果进行快速预测,达到减轻核反应堆瞬态或事故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01351.9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辛素芳 , 黄代顺 , 卢毅力 , 陈仕龙 , 崔怀明 , 喻娜 , 任春明 , 陈伟 , 张渝 , 徐良剑 , 邓坚 , 李峰 , 李翔宇 , 丁雪友 , 张明 , 王啸宇 , 方红宇 , 罗双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核电厂DNBR在线保护事故分析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包括:根据事故初始状态和进程确定DNBR事故类型;对于DNBR在线保护事故,依据预设方法确定整定值,通过事故分析模型确定DNBR数值,对比整定值和DNBR数值得出在线保护事故分析结果;若最小DNBR值低于设计基准,则调整整定值重新计算直至满足设计标准;对于DNBR在线监测有效事故,确定监测整定值,调整事故状态至目标功率分布,基于调整后的状态进行瞬态计算得到在线监测有效事故分析结果;若最小DNBR值低于设计基准,则调整整定值并调整功率分布进行分析直至满足设计标准。本公开提高了在线保护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的运行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