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43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66389.8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锅炉、高压透平、低压透平、主压缩机、再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其中,所述锅炉的尾部烟道中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有分流省煤器、SCR脱硝装置和烟气冷却器,所述分流省煤器的进气口经过第一分流阀连接于所述高温回热器的冷侧进气口,所述分流省煤器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锅炉的气冷壁进气口,所述烟气冷却器的进气口经过第二分流阀连接于所述低温回热器的冷侧进气口,所述烟气冷却器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高温回热器的冷侧进气口。该系统既能够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又能够实现机组宽负荷高效脱硝。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产的透平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8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04818.3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产的透平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高压透平、锅炉、低压透平、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发电机、热网加热器。系统中,低压透平与发电机相连,高压透平与主压缩机和再压缩机相连。低温回热器旁支环路间连接热网加热器。冷却器冷侧与热网加热器冷侧相连。通过高压透平驱动主压缩机和再压缩机旋转,可以提升发电效率;通过回收循环经过冷却器向外界排出的热量,以及利用低温回热器旁支环路的热量,提高供暖冷却水的温度,同步实现供暖功能;通过合理分配主路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提高回热器效率。该系统通过高效转机布置方案、热量回收与利用,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展现了良好的热电联产性能。

    蓄冰槽
    5.
    发明公开
    蓄冰槽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89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25285.2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蓄冰槽,蓄冰槽包括:槽体,槽体具有开口的蓄冰空间;多个蓄冰管,多个蓄冰管间隔且均匀排列在蓄冰空间内,沿槽体的高度方向,蓄冰空间的截面为矩形,距离蓄冰空间的转角最近的蓄冰管的肋板的延长线分隔转角为两个均匀的空间。多个蓄冰管间隔且均匀布置在蓄冰空间内,以使蓄冰空间内形成均匀的冰块,避免蓄冰槽内的空间浪费,保证蓄冰槽的蓄冰速度。沿槽体的高度方向,蓄冰空间的截面为矩形,分别在矩形的四个角设置四个蓄冰管,且每一个蓄冰管的至少一个肋板的延长线平分对应的槽体的转角,以使肋板两侧与转角的两边的空间相当,进而保证肋板两侧与转角两边之间的两个空间的制冰速度相当,提高蓄冰空间的整体制冰速率。

    一种叶脉形仿生型槽的干气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435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17802.2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脉形仿生型槽的干气密封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动环和静环,动环上设置有密封端面;动环的密封端面上沿周向均匀刻有若干动压槽,动环端面入口侧为高压侧,另一侧为低压侧,动压槽的开口位置位于动环端面的高压侧,动压槽包括一条周向分布的叶脉形仿生型槽,叶脉形仿生型槽包括一条主脉和从主脉分出两侧的侧脉。本发明采用的叶脉形仿生型槽在运行过程中,流体通过动压槽的入口处流入到动压槽内,受到动压槽的挤压在主脉处形成高压区域,从而撑开静环,形成密封作用,流体在叶脉仿生型槽主脉处受到阻碍,从而增强了流体的动压效应,同时部分流体流入低压侧脉,降低了工质泄漏量,减弱密封件的磨损程度,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紧凑型多级串联PCHE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211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010730018.2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多级串联PCHE换热器及换热方法,所述换热器包括,回热器,预冷器以及连接管道,具体的回热器和预冷器包括各自的前盖板、若干热介质板片、冷介质板片和后盖组成,热介质板片和冷介质板片上的微通道采用蚀刻加工而成,该换热器以圆筒形为空间限制,以超临界CO2发电系统为应用背景,集成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中回热器与预冷器的功能,该换热器系统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给定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