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混合机械和电子波束调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0408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10096707.1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混合机械和电子波束调向方法,包括:建立通信系统几何模型;估计接收端在俯仰和偏航方向上的倾斜角;通过机械旋转改变接收端在俯仰和偏航方向上的倾斜角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利用电子波束调向方法对接收端的波束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判断接收端的各个阵元的接收信噪比是否相等,若否则基于最优化模型得到的最优横滚旋转角调整接收端在横滚方向上的倾斜角,在接收端调整旋转后的波束指向,以完成调向。本发明在电子波束调向前使用机械装置旋转来减小倾斜角,解决单一电子束转向在大角度未对准条件下导致的容量损失,可有效解决由于多模态信号同时传输形成的干涉对信道容量的影响,从而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

    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路网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05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960547.6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路网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感知模块、通信模块和云控平台模块,其中,所述感知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观测路段内网联车和非网联车的交通信息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进行网联车之间、网联车与路侧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将所述交通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云控平台模块;所述云控平台模块用于对预定时间内的交通信息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及分析,以判断车辆运行情况并获得路网运行态势演化规律。该系统考虑混合交通流下的不同特性,通过道路中网联车及路侧设备对非网联车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与传递,补充道路状态信息,通过结合网联车通信数据提高路网状态信息实时检测识别准确度。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混合机械和电子波束调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0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096707.1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混合机械和电子波束调向方法,包括:建立通信系统几何模型;估计接收端在俯仰和偏航方向上的倾斜角;通过机械旋转改变接收端在俯仰和偏航方向上的倾斜角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利用电子波束调向方法对接收端的波束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判断接收端的各个阵元的接收信噪比是否相等,若否则基于最优化模型得到的最优横滚旋转角调整接收端在横滚方向上的倾斜角,在接收端调整旋转后的波束指向,以完成调向。本发明在电子波束调向前使用机械装置旋转来减小倾斜角,解决单一电子束转向在大角度未对准条件下导致的容量损失,可有效解决由于多模态信号同时传输形成的干涉对信道容量的影响,从而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

    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路网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05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60547.6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混合交通流的路网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感知模块、通信模块和云控平台模块,其中,所述感知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观测路段内网联车和非网联车的交通信息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进行网联车之间、网联车与路侧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将所述交通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云控平台模块;所述云控平台模块用于对预定时间内的交通信息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及分析,以判断车辆运行情况并获得路网运行态势演化规律。该系统考虑混合交通流下的不同特性,通过道路中网联车及路侧设备对非网联车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与传递,补充道路状态信息,通过结合网联车通信数据提高路网状态信息实时检测识别准确度。

    一种高精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017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08588.3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设置于待测道路上的装置采集待测道路各个路段的状态信息;对每个路段的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若干局部高精地图数据;对若干局部高精地图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全局高精地图数据。本发明提供的高精地图生成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车辆采集方式,极大的降低了采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加及时、可靠、准确的高精地图信息,保障了行驶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