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35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637860.8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76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燃料电池的电解液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多个电解液箱为电堆供液,检测电解液的性能参数,将各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分别与预设参数范围进行比较,以确定故障电解液箱,关闭故障电解液箱对应的电解液泵,并利用非故障电解液箱为电堆供应电解液;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解液箱和三通电磁阀,均具有检测装置的各电解液箱分别与电堆连接,各供液管路上分别设有电解液泵,电解液箱与电解液供给箱连接,三通电磁阀的阀口用于对应连接电解液箱和电解液供给箱。本发明能够为金属燃料电池电堆始终提供优质电解液,能够避免电解液反应过程产生的沉降物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以达到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金属燃料电池性能等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47296.9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水透气膜的制备方法、防水透气膜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导电碳材料、导热材料和造孔剂均匀混合,然后加入PTFE乳液、增强剂和溶剂搅拌得到糊状物;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糊状物经过多次辊压成型,制成薄膜;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薄膜在180~280℃下加热3~5小时;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冷却后的薄膜放入清水中浸泡8~12小时;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薄膜取出、晾干,得到防水透气膜。本发明制备的防水透气膜作为空气电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铝空气电池。本发明制备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性强、柔韧性高、耐碱腐蚀性能良好、散热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79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637860.8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76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燃料电池的电解液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多个电解液箱为电堆供液,检测电解液的性能参数,将各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分别与预设参数范围进行比较,以确定故障电解液箱,关闭故障电解液箱对应的电解液泵,并利用非故障电解液箱为电堆供应电解液;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解液箱和三通电磁阀,均具有检测装置的各电解液箱分别与电堆连接,各供液管路上分别设有电解液泵,电解液箱与电解液供给箱连接,三通电磁阀的阀口用于对应连接电解液箱和电解液供给箱。本发明能够为金属燃料电池电堆始终提供优质电解液,能够避免电解液反应过程产生的沉降物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以达到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金属燃料电池性能等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330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621456.4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8 , H01M8/04007 , H01M8/0432 , H01M8/04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液路和第二循环液路,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一或第二循环液路工作;该热管理方法包括,利用控制器判断电解液实时温度是否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如果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换向阀,从而令第二循环液路工作;如果否,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换向阀,从而令第一循环液路工作,如果实时温度高于第一阈值,则利用蓄能加热装置吸收循环液热量,如果实时温度低于第二阈值,则利用蓄能加热装置加热循环液。基于双循环液路结构设计,本发明有效解决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散热、低温运行及低温启动问题,具有可靠性强、能源利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40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40516.8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一体化发电系统,该一体化发电系统包括密闭反应液箱、发电堆、一级气液分离器、散热器、二级气液分离器及氢燃料电池;密闭反应液箱与发电堆通过出液管连接,发电堆与一级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一导液管连接,一级气液分离器与散热器通过第二导液管连接,散热器与密闭反应液箱通过第一回液管连接;一级气液分离器与二级气液分离器之间通过输气管连接,二级气液分离器与氢燃料电池通过供气管连接;密闭反应液箱中装有反应液。本发明创新地将空气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组成了一体化发电系统,该一体化发电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连续高效发电,而且还具有安全、方便、节能、环保、应用范围广等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72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558992.9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5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组故障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常规故障测试装置,包括便携箱体,便携箱体内设置有安装框架,所述便携箱体内部、在框架上固定设置有控制组件、液压信号产生组件、速度信号产生组件、温度信号产生组件、显示组件、打印输出组件;所述便携箱体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组件的显示界面、选择控制开关、系统信号报警指示灯、油压传感器接头、速度传感器接头、温度传感器接头、电源输入接头以及打印输出组件的输出口,本发明提供的发电机组常规故障测试装置具有结构布局合理,测试结果可靠,方便保存、自身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6362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1548768.4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12/06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 H01M8/042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消氢加热功能的金属空气电池单体及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空气阴极及金属板阳极;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端盖,壳体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消氢催化剂和氧还原催化剂,且消氢催化剂和氧还原催化剂与壳体内壁有间隙,消氢催化剂设置在氧还原催化剂上方,且消氢催化剂和氧还原催化剂之间有间隙;氧还原催化剂作为空气阴极;壳体内的腔体构成反应腔,金属阳极板上与消氢催化剂和氧还原催化剂之间间隙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长条形电解液通孔;本发明在壳体内部设置了消氢催化剂,利用消氢催化剂能够消除放电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并释放出热量加热反应腔内的电解液,适用范围广,可在气温很低的地域推广,提高金属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22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77016.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尿液作为电解液的金属空气电池结构,解决电解液不易携带的问题,在需要金属空气电池发电时,将尿液注入电池内部,与电解质混合形成电解液,供金属阳极和空气阴极发电,解决不需要长期携带电解溶液,又能随用随取的问题,且不产生环境污染,具有绿色环保特点,且装置结构紧凑、便于携带。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36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04224.9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1M8/2495 , H01M8/0656 , H01M8/0411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催化剂自产氢复合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金属空气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NaBH4供氢单元和金属空气电池供氢单元;所述的NaBH4供氢单元包括第一相变储能体和第一水气分离器,所述的金属空气电池供氢单元包括除碱箱和第二水气分离器;本发明通过金属空气电池放电反应释放的氢气和NaBH4的水解反应释放的氢气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供放电反应所需的氢气,保证供氢量充足;进一步的,由于放置NaBH4的容器为第一相变储能体,能够为NaBH4的水解反应提供高温,因此不需额外的放置催化剂的结构,显著的简化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供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88372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0110080.9
申请日:2019-02-11
Applicant: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驻车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驻车试验平台,骨架总成焊接为平台本体,钢板总成组焊在骨架总成的外围;平台本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卷扬机和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盒总成;平台本体上端右侧设置有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的左侧设置滑轮架防护罩,所述滑轮架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滑轮架总成,所述平台本体的上端围绕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平台本体的中心两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本发明解决传统驻坡平台不易移动、充气难、制作困难、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保证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提高试验效率;将平台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化、人性化设计,有利于提高场地面积的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