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扩展性强耦合两自由度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76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63794.7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扩展性强耦合两自由度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若干环形定子和动子,任意环形定子结构相同,均采用独立的增强E型模块化结构,环形定子和动子采用径向嵌套排列;动子包括环形动子轭、沿表明周向和轴向均匀排列的凸极动子齿、转轴和轴承,环形动子铁心通过轴承套设在转轴上。本发明中的环形定子采用独立的增强E型模块化和多相多环的结构,在满足电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要求的同时,增强容错能力,有效增加功率密度和效率。

    一种基于变双曲正切函数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5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07419.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双曲正切函数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此建模方法在有限测量数据基础上,通过可变双曲正切函数插值得到完整磁链特性;基于该建模方法,只需存储两个参数便可得到对应位置下的磁链,极大缩小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基于电感特性,发明一种仅包含3种开关状态的改进开关表;采用改进开关表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而且可以提高转矩控制性能和系统效率;本发明有效地减小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所需数据的存储空间,且开关频率低,转矩脉动小。

    一种两自由度双定子永磁电机气隙调整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36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3548.5

    申请日:2023-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自由度双定子电机气隙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该装置由安装底座、为被测电机提供轴向力的直线电机、待测电机转子及轴承、待测电机外定子、支撑被测电机的支架、机座、底部固定板以及侧面固定板组成。该方法通过在机座与底部固定板之间空隙放置垫片调整被测电机外定子及机座的竖直高度,通过旋转侧面固定板和机座之间的螺栓调整被测电机外定子及机座的横向位置,并通过旋紧螺栓固定气隙宽度,待测电机通过在转子与内定子之间均匀放置环状含油轴承来保持内气隙宽度,通过在转子内表面切出环形槽来安装永磁体。本发明能够免拆卸地调整待测电机外气隙宽度,便于随时改变被测电机实验条件,其装置简单、调控灵活、贴合实际。

    一种两自由度双定子永磁发电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370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5856.3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自由度双定子永磁发电机,它由外定子铁心(1)、外定子永磁体(6)、外定子绕组(7)、动子(2)、内定子铁心(3)、内定子永磁体(4)、内定子绕组(5)、圆饼型辅助铁心(8)组成,这种发电机可以分为旋转发电机单元和直线发电机单元两部分。旋转发电机单元横截面上共有m1相,其各相绕组串联连接,旋转发电机单元共有2m1n1个磁极、2m1n1个永磁体,n1为自然数;直线发电机单元轴向面上共有m2相,其各相绕组串联连接,直线发电机单元共有(m2n2+1)磁极、(m2n2+1)个永磁体,n2为自然数。本发明可为技术人员提供高发电性能、高可靠性的两自由度发电机新拓扑结构方案,其两套独立绕组,发电机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散热良好,系统容错能力强、可靠性高、控制灵活。

    一种环形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环形扁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71181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12232.4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形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环形扁线电机。所述环形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和安装在所述定子铁心上的多个相绕组,所述定子铁心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定子槽;所述相绕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环形扁线绕组线圈,所述环形扁线绕组线圈由扁平矩形截面的导体沿所述定子槽层叠环形缠绕形成,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第一个环形扁线绕组线圈的进线端作为所述相绕组的进线端,其余环形扁线绕组线圈的进线端与其一侧相邻的环形扁线绕组线圈的出线端相连,最后一个环形扁线绕组线圈的出线端作为所述相绕组的出线端。本发明解决了扁线绕组导体焊点多的难题,同时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和较高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机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