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023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127214.8
申请日:2019-02-20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3 , H01M10/0587
摘要: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池卷芯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电池卷芯尺寸,在三维CAD软件中建立1:1比例大小的电池卷芯CAD模型,模型仅由一层厚度为b/2n的长方体卷绕而成;(2)建立电池卷芯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的六面体单元被赋予厚壳单元类型,其厚度方向与电池卷芯厚度方向一致,厚壳单元在厚度方向上的积分点数量为4m/n,根据卷芯实际结构,由外向内,每个积分点分别代表隔膜、正极、隔膜、负极,共重复m/n次;(3)赋予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本发明卷绕起来的每层厚壳单元之间可相对滑动,能模拟卷芯受挤压时,层与层之间的分层现象,模拟更准确;并且仅用积分点来代表实际正极、负极和隔膜的层数,减少有限元模型单元数量,节约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792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1362971.X
申请日:2019-12-26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包括纵梁总成、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是: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碰撞横梁、吸能盒、吸能盒安装板;前碰撞横梁呈腔体结构,其内部设有连接其前面和后面的横梁上加强板和横梁下加强板;吸能盒内设有连接其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吸能盒上加强板和吸能盒下加强板,吸能盒上加强板和吸能盒下加强板的前端部均与前碰撞横梁的后面紧贴、后端部均与吸能盒安装板紧贴;纵梁总成包括纵梁内板和与其配合连接的纵梁外板,纵梁内板前端部的上面连接有上支架、前端部的下面连接有下支架,吸能盒安装板的上部与上支架配合连接、下部与下支架配合连接。其具有较好的碰撞吸能效果,同时具备较高的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0494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841152.7
申请日:2019-09-06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蜂窝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三维CAD软件中根据铝蜂窝结构实际尺寸建立铝蜂窝CAD模型,该铝蜂窝CAD模型由7个大小相同的窝孔形成,每个窝孔截面均为正六边形;将所建立的铝蜂窝CAD模型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中,将每个窝孔的面划分成1个四节点四边形的壳单元;在壳单元的每条边上生成1个2节点的梁单元,并将分布在窝孔顶部和底部的梁单元记为第一梁单元,将分布在窝孔中部的梁单元记为第二梁单元;赋予壳单元准静态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赋予第一梁单元和二梁单元刚度曲线。本发明能够准确反映沿窝孔轴向和沿与窝孔轴向垂直方向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342824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77163.8
申请日:2021-07-31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车辆及行人保护的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包括前罩锁、锁扣、内锁舌开关组件和外锁舌开关组件;内锁舌开关组件和外锁舌开关组件均连接有电机组件;通过电机组件控制内锁舌和外锁舌开关组件的转动,实现前罩锁与锁扣的锁紧或解锁;外锁舌开关组件包括外锁舌,外锁舌上形成有一级卡钩和二级卡钩,通过电机组件控制锁扣从一级卡钩移动到二级卡钩,实现发动机罩板的抬升,形成吸能空间保护碰撞行人的安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车辆和行人保护的控制方法,包括本发明的安装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的抬升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241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30422.0
申请日:2021-01-29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摘要: 本方案涉及提供一种车辆巡迹碰撞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使车辆能:(1)在测试过程中车辆所有系统均在正常工作状态;(2)在碰撞测试全过程使用自身动力驱动;(3)按照预先设定的状态巡航并发生碰撞。该方法包括:控制位于测试场景中的被测试车辆上在测试道路上按照预设行车轨迹和预设行车参数进行自动行驶;实时采集被测试车辆在测试道路上自动行驶的实时行车状态信息;将实时行车状态信息和预设行车状态信息进行偏差比对;若所述实时行车状态信息和所述预设行车状态信息的偏差值超过设定偏差值范围,则控制被测试车辆进行转向、加速和/或制动动作,使被测试车辆继续按照预设行车轨迹和预设行车参数撞向位于测试场景中设定位置处的目标物。
-
公开(公告)号:CN11082358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898101.3
申请日:2018-08-08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面碰撞的台车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整车侧面碰撞试验;S2、构建整车仿真模型进行整车仿真分析,将整车仿真分析的结果与整车侧面碰撞试验的结果对标,若不一致,则调整试验侵入速度后再进行整车仿真分析,直到一致;若一致,则进入S3;S3、台车仿真模型分析,将台车仿真的结果与整车仿真的结果对标,若一致,则进入S4,若不一致,则调整等效加速度曲线和旋转角度,直到一致;S4、制作侧碰台车,进行台车试验验证。本发明能够达到加速度和旋转角度的精准输入,提升了模拟精度,降低了试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55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42755.7
申请日:2020-10-23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头型冲击模块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点的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两个型号相同的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安装平台上,进行第一次行人保护头型冲击试验,记录输出的加速度峰值;S2,沿安装平台纵向调整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第二次行人保护头型冲击试验,记录输出的加速度峰值;S3,确定加速度传感器上测量点与安装孔连线之间的距离,调整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位置后进行行人保护头型冲击试验,记录输出的加速度峰值A13和A23;若A13和A23相等,则表明测量点定位成功,若A13和A23不等,则重复S1和S2。其能够排除不同品牌、型号加速度传感器对头型冲击模块冲击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19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097938.9
申请日:2019-11-12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防撞横梁台车试验装置,包括台车、刚性壁障和铝合金防撞横梁,铝合金防撞横梁左、右两端通过连接构件固定于台车前端,刚性壁障位于台车前方。本还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防撞横梁台车试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整车碰撞仿真分析,获取铝合金防撞横梁的第一折弯角度;S2,基于台车碰撞仿真分析,获取铝合金防撞横梁的第二折弯角度,通过调整台车碰撞速度使得第二折弯角度与第一折弯角度相同,记录下对应的台车碰撞速度;S3,驱动台车以碰撞速度撞击刚性壁障,分析铝合金防撞横梁的断裂失效情况。其能够替代整车铝合金防撞横梁试验,用于验证和分析铝合金断裂失效特性,减少整车碰撞样车及整车试验,降低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92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148505.6
申请日:2017-03-14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17/06 , G01M7/08 , G01B21/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转向管柱向上转动角度变化量的装置,包括设在转向管柱实验安装台和转向管柱之间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连接在所述转向管柱实验安装台上的角度变化量检测构件、一端与角度变化量检测构件配合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一端与曲柄连杆机构另一端连接的转向管柱连接件,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另一端还分别并与所述转向管柱配合连接。本发明能够在人体模块实验过程中,测量转向管柱向上角度变化量,并解决角速度传感器零飘大,对较小的角度变化量不灵敏、积分计算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测试转向管柱向上转动角度变化量的方法,为汽车碰撞安全研发设计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10980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06784.2
申请日:2018-08-10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0R21/02
摘要: 本发明保护一种车用膝部支撑机构,包括膝部支撑板和支撑件。支撑件包括下部A支撑件、下部B支撑件、上部A支撑件和上部B支撑件。上部A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膝部支撑板后侧的上部,另一端可剪断地连接所述上部B支撑件,上部B支撑件连接在车身上。下部A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膝部支撑板后侧的下部,另一端可切断地连接所述下部B支撑件,下部B支撑件连接在车身上。膝部支撑机构在护膝板后侧左右对称设置,使支撑涵盖的区域具有上下高度和左右宽度。采用本发明,在正面碰撞中能满足对不同性别、不同百分位驾驶员的膝部的支撑,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