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6981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911368841.7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H03H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所述的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采集持续时间、初始采样频率f0、最大采样频率fmax及检测窗口长度;2)根据采集持续时间、初始采样频率f0、最大采样频率fmax及检测窗口长度产生采用控制信号;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激励信号,并将所述激励信号发送至传感器中;4)传感器根据所述激励信号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输出模拟信号;5)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预处理,再采用自适应调整采样频率算法调节传感器的采样频率,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自适应调节采样频率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动态实时反应被测目标的真实变化情况,数据测量的有效性较高。

    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707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387276.9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H03M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设定时间检测窗,计算时间检测窗内的采样数据变化速率与累计变化量,对相邻时间检测窗内数据变化速率及累计变化量比值进行处理后,得最终的实时采样频率,即当数据变化较快时,提高采样频率,从而使得到的采样数据可以精确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参数变化细节;当数据变化较慢时,则降低采样频率,降低系统功耗的同时避免无效的大数据。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采样频率的自适应调整。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双振弦式应变计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683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1370875.X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G01B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双振弦式应变计及其工作方法,第一振弦固定于第三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第二振弦固定于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之间;第一激振电磁线圈缠绕于第一振弦上,第二激振电磁线圈缠绕于第二振弦上,激励产生和控制模块通过延时模块与第一激振电磁线圈及第二激振电磁线圈分别相连接。在激励和控制模块的作用下,采用时分复用的工作方法,结合各工作模块使得两个振弦交替工作,提高应变采样频率。通过振动信号的相关性处理,使应变计具有测量精度高、采样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及数据采集可靠的特点。

    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6981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1368841.7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H03H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所述的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采集持续时间、初始采样频率f0、最大采样频率fmax及检测窗口长度;2)根据采集持续时间、初始采样频率f0、最大采样频率fmax及检测窗口长度产生采用控制信号;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激励信号,并将所述激励信号发送至传感器中;4)传感器根据所述激励信号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输出模拟信号;5)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预处理,再采用自适应调整采样频率算法调节传感器的采样频率,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自适应调节采样频率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动态实时反应被测目标的真实变化情况,数据测量的有效性较高。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双振弦式应变计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683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70875.X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G01B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双振弦式应变计及其工作方法,第一振弦固定于第三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第二振弦固定于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之间;第一激振电磁线圈缠绕于第一振弦上,第二激振电磁线圈缠绕于第二振弦上,激励产生和控制模块通过延时模块与第一激振电磁线圈及第二激振电磁线圈分别相连接。在激励和控制模块的作用下,采用时分复用的工作方法,结合各工作模块使得两个振弦交替工作,提高应变采样频率。通过振动信号的相关性处理,使应变计具有测量精度高、采样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及数据采集可靠的特点。

    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4707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387276.9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H03M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样频率自适应可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设定时间检测窗,计算时间检测窗内的采样数据变化速率与累计变化量,对相邻时间检测窗内数据变化速率及累计变化量比值进行处理后,得最终的实时采样频率,即当数据变化较快时,提高采样频率,从而使得到的采样数据可以精确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参数变化细节;当数据变化较慢时,则降低采样频率,降低系统功耗的同时避免无效的大数据。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采样频率的自适应调整。

    一种基于UWB的高精度3D实时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0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0056131.6

    申请日:2022-01-18

    IPC分类号: G01S5/14 G01S5/0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UWB的高精度3D实时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UWB的脉冲信号计算第一、二、三定位基站及第四定位基站分别到目标对象的初始距离,第一、二、三定位基站位于同一平面XOY上,第四定位基站不位于平面XOY上;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第一、二、三定位基站之间的标准距离和测量距离进行拟合得到校准公式,使用校准公式对初始距离进行校准;基于校准后的初始距离和三个定位基站的坐标计算目标对象在平面XOY中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基于第四定位基站从第一、二坐标选择一个坐标作为目标坐标;基于目标坐标及第四定位基站的坐标确定目标对象的三维坐标,可以精确、实时地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

    一种基于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变形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7056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044615.8

    申请日:2024-01-11

    IPC分类号: G01B11/16 G01C1/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变形监测系统,涉及机器视觉监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用于位移至预设的第一位置,以监测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测点,得到第一测点的第一监测信息,以及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位置信息和倾角信息;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还用于根据第一监测信息、位置信息和倾角信息,得到第一测点的第二监测信息;目标控制点机器视觉仪用于监测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得到目标轨道式机器视觉仪的姿态信息;监测终端用于根据第二监测信息和姿态信息,得到第一测点的变形信息。本申请的系统,解决了为扩大监测范围,通常会布置多台固定式机器视觉仪或定点旋转式机器视觉仪,导致监测成本较高的问题。

    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86194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124874.8

    申请日:2021-01-29

    IPC分类号: G06F18/25 G06F18/2415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包括:获取监测同一对象的多个传感器的多组监测数据,其中每组监测数据包括每个传感器在多个时刻下的监测数据;对每组监测数据分别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每组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对经滤波的多组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传感器数据的第一融合结果,其中第一融合结果包括每个时刻下多个监测数据的第一融合值;根据第一融合值判断每个时刻下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是否整体异常,若是,则确定监测数据整体异常时刻下多个监测数据的第二融合值;利用第二融合值对第一融合结果进行修正,得到传感器数据的第二融合结果。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数据融合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融合地图的巡检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41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68373.X

    申请日:2023-10-20

    IPC分类号: G06T19/20 G06T17/05 G06Q50/26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融合地图的巡检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工程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巡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巡检设备的位置,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巡检设备从监测对象处采集到的信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监测对象与轨道交通之间的空间距离;在第一融合地图的第一模型上,标注空间距离,其中,第一融合地图和第一模型是预先生成的,第一模型是指轨道交通的三维模型。解决了由于轨道交通的结构复杂,以文本信息或二维图像信息的形式展示巡检结果不够直观,无法展示更多的有效信息的问题。